无忧保早报:无忧保是全国首创的个体社保微信自助缴纳平台,未来十年无忧保坚定服务个体社保缴纳的战略思想绝不动摇,并利用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打造个体社保领域的第一服务者和行业领导者。
老人感到不适,只要拨通随身携带的“平安铃”智能手机,就能享受急救服务。目前,东莞已有6790名老人使用了“平安铃”。12月17日上午,东莞市召开重点民生领域新闻发布会,市民政局对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通报。
南方日报记者 欧雅琴
居家养老
享受服务的老年人达11013人
今年年初,东莞市政府部署了2014年为民“十件实事”工作,市民政局主要负责居家养老和“平安铃”服务两项任务。
据了解,今年以来,东莞共投入2412.03万元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全市开展此项工作的社区(村)新增50个,总数达到431个(其中,社区229个、村202个),有养老服务需求的社区覆盖率为100%、村覆盖率为57.7%,享受服务的老年人总数达11013人。“平安铃”服务方面,东莞共投入499.87万元为4000名符合条件的孤寡老人家庭安装“平安铃”,使全市享受服务的老人达到6790人。
何为“平安铃”服务?为方便居家老人生活,提供24小时全天候紧急救援、生活照料、人文关怀等居家养老服务,2011年东莞推出了“平安铃”服务,符合条件的孤寡老人可以拥有一部“平安铃”手机。
17日,在南城篁村社区服务的社工给记者进行了演示。记者看到,在手机上有一个“SOS”按键,如果老人身体不适需紧急救援,或其他生活照料,只要按下该按键,即可与“平安铃”服务平台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工作人员可帮助老人解决相关问题。
市民政局介绍说,明年东莞还将增加5000台“平安铃”手机,届时将基本能覆盖符合条件的孤寡老人。
临时救助
救助1300人次,发放救助金477.5万
家庭成员面临重大疾病时该怎么办?今年以来,民政部门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加大临时救助力度。
据介绍,民政部门出台了《东莞市困难家庭临时救助暂行办法》,明确救助标准,规范救助流程,落实分类施救。对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遭遇人身意外伤害等情况,分级分类明确救助标准。其中,对家庭成员患脑中风后遗症等30种疾病及其他罕见危重疾病,就医发生的医疗费用达到本市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医疗费起付标准的,按自负部分的40%予以救助,年累计不超过15000元。获救助家庭再次出现临时救助暂行办法规定的困难,可继续申请临时救助。
实施临时救助办法以来,市镇先后救助临时性困难1300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477.5万元。
此外,民政局还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搭建多样化临时救助平台,建立以财政资金、慈善资金、福彩公益金为主体的临时救助经费保障体系,救助对象进一步向在莞异地务工人员、驻莞部队军人困难家庭、国内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等群体延伸。
如市医疗救济基金会基金规模达1.39亿元,2012年以来,共救助6589人次、2501.92万元,其中非莞籍1324人次、501.06万元;“心希望”慈善救助项目共为全国约260名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成功进行手术,救助金额达330万元。
为让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民政局还搭建“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服务平台。目前,全市32个镇(街道)和2个园区全部设立了“社会救助服务窗口”,受理和转办群众的申请事项。
乞讨救助
救助流浪乞讨人员8821人次
为加强对流浪乞讨未成年人综合救助保护,东莞于2014年8月颁布实施《东莞市流浪乞讨未成年人综合救助保护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率先构建起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救助长效机制。
《办法》实行举报奖励机制,明确对率先提供流浪乞讨未成年人线索并经确认的市民,给予50元话费充值的奖励;对有效提供操纵未成年人乞讨等违法犯罪线索的,给予500元至2000元的现金奖励。
患有急病、重病的流浪乞讨未成年人,通过部门协同机制,可第一时间就近送到定点医院进行救治。《办法》还专门规定各医院在流浪乞讨病人救助的分工,并要求建立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救治绿色通道。
据统计,今年以来,东莞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8821人次,其中救助未成年人689人次。
首届公益创投项目仅剩4个运作
东莞明年拟投1000万扶持社会组织发展
回应
在东莞市首届公益创投活动中,东莞从福彩公益金中安排了1000万元给予资助。2012年1月,入选的28个项目正式开始实施,实施期为一年。在当年期中评估中,有3个项目因不合格被市财政停止资助,剩余的25个项目继续实施至当年年底。2013年6月,东莞又从中选出13个“优秀者”,继续予以资助,资助总金额达380万余元。在今年5月底,首届公益创投结束,市财政停止了资助。
市财政“断粮”后,9个项目停止运作,仅有4个项目仍在继续。其中,由东莞市正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运作的“期颐偕老—搬迁后老人社区融入项目”,已转型升级变身为“立沙新区社区文化建设项目”,并获得沙田镇政府购买服务。沙田镇政府采取购买了4个社工岗位,专门运作该项目。其余三个项目则在服务人群、服务范围、社工人手等方面均有所减少。
对于这种变化,社会组织如何才能生存和发展下去?对此,市民政局副局长利伟中在1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近年来,东莞市政府对东莞社会组织大力扶持,如降低社会组织登记门槛、建立孵化基地和专项基金、减免税收等等。不过,利伟中也提醒社会组织,“随着数量的增加,社会组织寄希望于政府供养,这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
利伟中建议,社会组织一方面要争取社会和政府的支持,另一方面也要通过自身挖潜、增强内在能力和提升公信力来进一步发展。
利伟中说,在2015年,民政与财政部门已经经过协商,计划安排1000万元作为社会组织专项扶持资金。此前的公益创投资金与专项资金因为在功能上的共性,将被整合到一起,统一安排。不过,今后这笔专项资金在使用方向上会有所调整,“更侧重于社会组织能力的建设”。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