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早报:无忧保是全国首创的个体社保微信自助缴纳平台,未来十年无忧保坚定服务个体社保缴纳的战略思想绝不动摇,并利用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打造个体社保领域的第一服务者和行业领导者。
东方网记者刘歆12月23日报道:今天,位于上海市武定路661号的静安乐宁老年福利院正式开张。87岁的赵林娣阿婆是首批入住的老人之一。对于乐宁老年福利院崭新的硬件和护工们专业周到的服务,老人乐得合不拢嘴。
东方网记者了解到,今年,静安区通过收购厂房、酒店,同时推进了三处养老机构建设项目。新开张的乐宁老年福利院就是其中一处。
在人口深度老龄化以及土地资源紧张的现实背景下,静安正在探索适合中心城区特点的机构养老服务模式。
“开心公寓” 老人抢着来
赵林娣今天特意穿上了福利院赠送的枣红色羽绒马甲。入住乐宁老年福利院三天了,老人已经开始逐渐适应这里的新环境。赵阿婆告诉东方网记者,这里24小时有专业护工看护,每餐有三菜一汤,空调全天候开放,比家里住得还舒服。赵林娣走到窗边,指着窗外近在眼前的一栋公寓楼开心地说,我女儿就住在对面,现在离得近了,我们可以经常见面,儿女们也安心了。
“我是抢着要求来住养老院的”赵林娣自豪地说,她有6个子女,大女儿已经69岁了。她的子女中有的做医生,有的在大型国企工作,小儿子在南翔还买了别墅,家庭条件都不错。之前她一直住在子女家,但是时间长了老人觉得还是要给子女多一些空间,毕竟有的子女也已经三代同堂,应该让子女也轻松一些。
一次偶然的机会,赵林娣散步时来到离女儿家不远处的乐宁老年福利院。焕然一新的大楼和完善的软硬件,一下子打动了老人。赵阿婆住的6人间,每人每月的床位费、护理费和伙食费等费用总计4500元。老人从退休工资里拿出2000元,剩余的费用和零花钱都由子女们分摊资助。
住在赵林娣隔壁的谢瑞珍今年83岁,是一名孤老。之前,谢阿婆独居在常德路的石库门里。白天谢瑞珍去街道办的老人日托所,晚上一个人回家。听说武定路上有个新的养老院开张了,谢瑞珍赶紧让日托所的工作人员给自己报了名。谢阿婆十分欣慰地说,这家养老院地段好,收费比郊区的养老院还便宜,硬件条件和服务都不错。在这里,腿脚不便的她再也不用担心石库门里的陡坡楼梯,再也不用怕独自在家时心脏病发作。更让老人放心的是,即便是去看病住院,乐宁老年福利院也会给自己保留床位,让她没有后顾之忧。
图片说明:图为护工在陪83岁的谢瑞珍老太聊天。公建民营 探索养老服务专业优质
静安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9万,占户籍人口30.6%。作为上海市的中心城区,静安的土地资源紧张,养老床位缺口较大。2012年,静安区未雨绸缪,将区内多处闲置房屋资源锁定为养老机构建设用地。去年,静安区通过酒店改造完成了蝴蝶湾敬老院建设,新增养老床位100张。今年,静安区进一步发力,通过收购厂房、酒店,同时推进了三处养老机构建设项目。新开张的乐宁老年福利院就是其中一处,其前身是朗格商务酒店用房。另一处实事项目是位于余姚路延平路交界口的日月星养老院,将于明年1月底投入使用。
改造后的乐宁老年福利院共有7层楼高,建筑面积为4181平方米,拥有167张床位,其中2-4层以6人全护理房间为主,5-7层以2-3人全自理房间为主,护理床位数量约占总床位数60%,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失能老人的需求。除了生活区域外,还有集体食堂、娱乐空间、空中花园等设施供老人使用。
此外,乐宁养老福利院还探索养老叠加收住残疾人的功能,在养老院内开辟独立区域,根据不同残疾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融入无障碍设施和康复器材,为今后收住残疾老年人提供了硬件保障,使养老服务与残疾人服务进一步融合。
东方网记者了解到,在开张之前,乐宁老年福利院登记入住的老人就已经超出床位总数。之所以受到老人的青睐,还得益于静安区在养老机构运营模式方面探索实引入社会力量实现公建民营。
据介绍,乐宁老年福利院由房屋产权人静工集团按照养老机构建设标准实施土建工作,完成建设后整体租赁给江宁路街道办事处,由街道办事处通过招投标委托第三方社会组织负责后期运营。通过公平竞争的方式,引入优秀管理团队,可以使老年人享受到更加专业的养老服务,同时也能促进机构养老行业的良性发展。
图片说明:图为安乐宁老年福利院崭新的硬件让老人舒适安居。图片说明:图为老人的活动空间。图片说明:图为乐宁老年福利院。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