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不仅是优质社保缴纳平台,还要做个体社保利益的捍卫者,根植用户,服务用户,关注国家政策,解读地方信息,实时跟进,解决个体社保缴纳和享受社会保障遇到的各个疑难问题。
俗话说养儿防老,但是现实中,老人似乎更倾向于自己住。昨日,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随机采访了50位老人,其中35位表示不愿与儿女一起住。看来,四世同堂、儿孙绕膝的家族生活,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老人的追求。那么,老人为什么不愿跟儿女一起住?什么样的老人没跟儿女住在一起?独居老人的生活是怎样的?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调查了沈阳市内一些小区。
调查的老人中
七成不愿跟儿女同住
有儿孙陪伴在身边,每日享受天伦之乐,难道这不正是老人的心愿吗?昨日,记者随机采访了50位老人,他们年龄在60岁到80岁之间,其中35位老人表示,不愿与儿女一起居住。
殷女士70多岁,住在二经街附近的开放小区里,目前自己独居。“儿女都成家了,我现在身体还行,也不用他们操心。孩子们都有自己的生活,平时放假回来看看我就行了。”殷女士说自己已经习惯一个人了,而且生活也很规律。
家住皇姑区百鸟公园附近的杜先生70多岁了,和老伴住在一起。杜先生退休前是位教师,退休后每天到公园吹笛子、吹箫,在家练习书法,因为女儿离得比较近,时常来看望老两口。每周一,杜先生给小区的孩子免费上课,教书法,他说自己很充实很快乐,不需要和儿女住一起。
60多岁的孙女士目前和儿子、儿媳一起住,她说自己和儿媳小矛盾不断,“人家想买车,我说开那玩意浪费钱,关键还危险,不如不开,可是人家不听你的。现在年纪大了,家里人一多,我就脑袋疼,这血压也上来,就希望房子再大点,我自己一个屋,到时把门一关就清静了。”
社区书记表示
老旧小区同住比例高
大东区松泉社区副书记刘巍:有些老人为补贴儿女,不得不一起住
大东区松泉社区副书记刘巍介绍,社区有475户空巢老人,和儿女一起居住的老人大约占全部老人的60%。“因为我们社区辖区里,很多都是老旧小区,所以老人和儿女一起住的比例较高,其实如果有条件的话,大多老人并不愿意与儿女一起住。”刘巍说,小区里一些老人只有一套房,或者有两套房、两个儿女,而儿女结婚后没有能力自己买房,所以不得不一起住。另外,一些老人为了帮儿子带孩子,或者儿女条件不好,还要贴补儿女,也不得不一起住。
沈河区圣天社区刘书记:文化程度和经济基础影响老人的居住情况
沈河区圣天社区刘书记介绍,社区里大概有55%到60%的老人不和儿女一起住。刘书记说,一般70岁以上、年纪较大的老人,或丧偶的老人愿意和儿女一起住,方便儿女照顾自己。而60多岁的老人大多不愿意和儿女一起住。另外,文化程度和经济基础也影响老人的居住情况。文化程度较高、经济基础较好的老人更愿意自己住,“这样的老人退休之后也有自己的生活,或者再找一份其他的工作,或者参加一些文体团队、公益组织,自己也是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而一些来自农村的老人传统观念比较强,更喜欢跟儿女一起住。
皇姑区翔凤社区书记赵爱梅:新建物业小区,和儿女同住的老人不到10%
皇姑区翔凤社区辖区里,既有新建的物业小区,也有散体楼、弃管楼,还有小平房住户。社区书记赵爱梅介绍,社区里老人的居住情况差别较大。在新建物业小区里,和儿女一起住的老人不到10%,“在这个小区买房的很多都是为了孩子上学的年轻人,他们的条件相对比较好,他们的父母大多也都有自己的住房。”赵爱梅说,住在散体楼和平房里的老人60%以上和儿女一起住,“有时老人还要补贴儿女。”
老人为什么不愿和儿女住?
老人为什么不愿意跟儿女一起住?通过平日里与老人沟通,三位书记都认为生活习惯、思想观念不同是最主要原因。
原因1 主观因素
饮食和思想观念不同
刘巍说,“比如饮食上,老人喜欢吃软糯的食物,但是年轻人不一定喜欢。老人一天吃两顿饭,年轻人一日三餐不能落。作息也不一样,年轻人喜欢夜生活,老人们会看不惯。周末年轻人想睡个懒觉,但是老人起得很早,总是叫孩子起来吃早饭,虽然是好心,但是年轻人会不高兴。”刘巍说,社区里也经常出现婆婆与媳妇闹矛盾的情况,虽然最后还是住在一起,但是大家都不愉快。“有时候老人感觉还是"亲戚远来香"。”
赵爱梅说,老人和儿女之间有代沟,有的年轻人花钱大手大脚,老人看不惯。有的老人还愿意往家里捡东西,年轻人却不喜欢,“和老人一起住的家庭,和睦的还是少,有的老人和我聊天的时候就说,"赶着过吧!"”
原因2 客观因素
科技为老人提供了便利
除了主观因素,客观环境的发展也为独居老人提供了便利。松泉社区独居老人的家里已经安装了“一电通”,如果老人突发疾病,按键就可以联系120。另外,社区的志愿者团队也会对老人提供帮助,老人也可以参加文体团体,丰富自己的生活。赵爱梅则表示,“现在老人们也会上网购物。一些社区还有居家养老的公益岗位照顾老人生活。一些老人想念孩子,甚至可以网络视频。”
如果沟通好,是否一起住不重要
沈阳市都市绿洲心理咨询中心孙波主任:现在社会单位已由原来的四世同堂的大家族,转变为两人或者三人的小家庭,一些老人是不愿意给儿女添麻烦,而更多的老人也是“想开了”。如果老人明确表示不愿和儿女一起住,而且老人身体健康,心态也比较好,那么让老人独居可以让老人更自由,更轻松,老人也可以做些自己喜欢的事。另外,离开老人后,儿女也可以更加独立。如果儿女能与老人有很好的沟通,定期联系,能够换位思考,彼此尊重,那么是否住在一起并不重要。
辽宁省社科院研究员张思宁:随着社会的转型和财富的累积,中国社会的主干家庭(几代人一起住的大家族)已经逐渐分裂为核心家庭(三口之家)和空巢家庭(老人独居),而且这个转变过程也在由被动变为主动,转变过程的第一阶段是被动的,因为社会流动加快,儿女到外地打工等情况,老人不得不自己生活。转变过程的第二阶段是主动的,就是说现在很多老人即使儿女留在身边,他也不愿意和儿女一起住。原来的家族生活强调共性,而现在老人不愿和儿女一起住,是一种个性的表现,这和某个家庭、某个人的意愿无关,而是家庭结构的整体变化。
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 刘莹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