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早报:无忧保是全国首创的个体社保微信自助缴纳平台,未来十年无忧保坚定服务个体社保缴纳的战略思想绝不动摇,并利用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打造个体社保领域的第一服务者和行业领导者。
图如普·艾麦提是新疆当地的名人,2014年10月21日,中国老年学学会在北京发布了第七届中国十大寿星排行榜,前三位老人均来自新疆,生于1892年2月5日的莎车县阿热勒乡的图如普·艾麦提,名列第三名,122岁他也成为中国最长寿的男人。
图如普·艾麦提说,他长寿的秘诀就是常吃坚果、终身劳动。老人说,在新疆干果里,他最喜欢巴旦姆,没事的时候就喜欢拿出几颗巴旦姆磨磨牙。从他年轻时开始,他吃的巴旦姆已经无法统计,如果没有了巴旦姆,他就觉得今天好像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没有做一样。
初熟的巴旦姆裹着核桃般的绿绒壳,成熟的还裂开了嘴,露出黄嫩的果仁,只要轻轻一捏,新鲜的果仁便可入口了。
天山网讯 (记者何珊报道)
122岁老人爱吃巴旦姆
居住在新疆莎车县122岁的图如普·艾麦提是目前中国最长寿的男人,许多人想知道他长寿的秘密,其他人能不能借鉴从而延年益寿?记者带你揭秘新疆莎车长寿果巴旦姆的秘诀。
巴旦姆是什么,别说外省人了,一些土生土长的新疆人也对它不甚了解。巴旦姆是长在树上,还是像豆角那样攀藤吊果儿?
巴旦姆是一种坚果,扁桃仁,被誉为“干果之王”。有很多人把巴旦姆和杏仁混为一谈,其实巴旦姆和杏仁是两种不同的坚果。巴旦姆是扁桃的内核,杏仁则是杏的内核,而扁桃和杏在植物学上来说,是两种不同的植物。
随着新疆当地大力推行特色农产业,巴旦姆在当地农民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莎车县的巴旦姆种植模式绝大多数采用粮林间作立体栽培,巴旦姆果树中间种小麦,小麦是当地农民的“粮袋子”,巴旦姆则是农民们的“钱袋子”。
借助巴旦姆的神奇,新疆农民幸福感越来越强,图如普·艾麦提就是其中之一。
清晨,图如普·艾麦提老人早早地就起床开始收拾屋子,煮好奶茶,坐在太阳底下品尝干果巴达木的清香,暖暖的阳光撒在他身上,感觉时间都在那一刻静止了。
老人说,他长寿的秘诀就是常吃坚果、终身劳动。在饮食方面,他以面食为主。日常食品有烤馕、拉面、抓饭、包子、汤面、曲曲等。他还喜欢喝奶茶和茯茶、喜食牛羊肉及马、驼、鸡、鸭、鱼肉,而闻名中外的新疆瓜果也是他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他说,在干果里,他最喜欢巴旦姆,没事的时候就喜欢拿出几颗巴旦姆磨磨牙。从他年轻时开始,他吃的巴旦姆已经无法统计,如果没有了巴旦姆,他就觉得今天好像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没有做一样。
在莎车县生活了一辈子,老人对这片热土充满了感情。老人不喝酒不抽烟,很少跟别人生气,遇人总是笑呵呵的。也很注重保暖,人家穿薄衫时,他则穿着维吾尔族男性的传统服装,腰上扎着腰带。没事时喜欢赶巴扎,看热闹,现在还可以独自行走,做一些简单的家务。
图如普·艾麦提80岁后,还先后拥有了一儿一女。在他的三次婚姻中,前两任妻子都已经离世,均未生育。1972年,80岁高龄的他与36岁的第三任妻子砍巴赛汗结婚,并生下一个儿子,两年后又生了一个女儿。
在喀什地区,长寿老人特别多,大家有个共同特征,心态好、不闲着、不挑食、儿女孝顺。
谈及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图如普·艾麦提说,他希望能去一趟北京,希望孩子们生活越来越顺利,希望周边环境越来越好,希望社会越来越稳定,朋友越来越多。分享到[收藏] [打印] [责任编辑:曾贤荣]
巴旦姆有很多吃法
莎车县位于新疆西南边陲、昆仑山北麓,帕米尔高原南面,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布古里沙漠之间的叶尔羌河冲积扇平原中上游。
莎车县也被称为巴旦姆之乡。该县大面积种植巴旦姆始于1980年代初。巴旦姆树冠最高有四五米,叶片细长似桃树,初熟的巴旦姆裹着核桃般的绿绒壳,成熟的还裂开了嘴,露出黄嫩的果仁,只要轻轻一捏,新鲜的果仁便可入口了。
8月中旬,巴旦姆进入采摘季。这个时节,当地人很喜欢吃鲜果。,既可熬粥,也能去除嫩膜入菜,鲜嫩滋补。当地人还用巴旦姆泡酒、熬酱,而巴旦姆花蜜的滋味也不一般。
近年,为加快发展“世界少有、中国唯一”的巴旦姆产业,进一步提升莎车巴旦姆在疆内外、国内外的知名度,莎车县利用喀交会、亚欧博览会、广交会等展会平台加大宣传推介,先后举办三届巴旦姆花魅力莎车采风、“大美新疆,绿洲圣果”中国·莎车县巴旦姆采摘节等活动,大力实施打造品牌战略。
作为中国最大巴旦姆产区的莎车县已确定以巴旦姆为主打产品的林果业发展目标,推动莎车巴旦姆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种植,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用于育苗、栽培、定植和生长周期管理。2013年年底,莎车县基本完成100万亩巴旦姆的定制任务。
据悉,莎车100万亩巴旦姆规模化种植在刺激旅游发展的同时,巴旦姆果实收益也已经占到当地农民人均收入的一半,并衍生出诸如巴旦姆蜂蜜等产品。
莎车旅游特色在于将100万亩巴旦姆花齐开的自然景色与2005年被认定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十二木卡姆”人文景观的充分结合。当地农民会在巴旦姆树林里载歌载舞表演极有民族特色的十二木卡姆、赛乃姆和刀郎木卡姆等文艺节目。这些清新淳朴的活动形式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目前莎车各大宾馆入住率已突破九成,成功带热当地旅游经济发展。
分享到
送朋友:巴旦姆和葡萄干是必备礼品
莎车人谁也说不上当地栽种巴旦姆的历史,只知道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人间圣果”,房前屋后果园里都种植着巴旦姆。人们喜欢把巴旦姆图案绣在衣帽上,雕刻在建筑物上或工艺品上,作为美丽和吉祥的象征。
走在街头,会发现莎车人对巴旦姆的喜爱已融入了生活。那维吾尔族男子常戴的花帽“朵帕”,在莎车变得“单调”了,这里不似别处维吾尔族男子朵帕款式多,这里无论长幼都爱戴黑底白花的巴旦姆朵帕。图案主题是巴旦姆果实的样子,周边还有抽象的花蕊与叶片。莎车镇有很多生产这种巴旦姆朵帕的作坊和小厂。据介绍,黑底白花巴旦姆朵帕是莎车最具特色的传统花帽,新疆其他地方的花帽上尽管也有巴旦姆图案,但一般为绿底,而巴旦姆花形也不一样。
巴旦姆也是新疆人必备的常食干果之一,记者走访乌鲁木齐东环干果市场,北园春市场和几家大型超市。进入一家干果市场的店铺后,记者看到巴旦姆被商家摆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上。
正在购买年货的王先生说,他的父母都在内地,每年年底除了给自己家购买一些干果招待客人外,还有给在内地的一些亲戚朋友邮寄一些,其中巴旦姆和葡萄干是必备的礼品之一,如果说葡萄干代表了新疆的热情,那巴旦姆则代表了新疆的高贵。“人间圣果”的营养价值 长寿秘诀
巴旦姆因其丰富的营养、滋补和药用价值,是新疆维吾尔人民最珍视的干果之一,常食可改善人体体质,提高免疫力,被当地人称之为“长寿果”。
巴旦姆是世界四大著名干果之一,享有“人间圣果”美誉,新疆天山以南喀什绿洲的疏附、英吉沙、莎车、叶城等县为主产区。每逢初秋,当果园里的巴旦姆由绿变黄微带红晕,开始干裂成熟的时节,人们就络绎不绝地前去选购采摘,迅速将成熟的巴旦姆争购一空。
巴旦姆营养价值比同重量的牛肉高6倍,并含有少量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和消化酶、杏仁素酶、杏仁成、钙、镁、钠、钾,同时含有铁钴等18种微量元素。巴旦姆仁是维吾尔族人传统的健身滋补品,有人每日睡觉前细嚼十余粒,开水冲下,长期食用,夜间能通宵睡熟无梦,身体抵抗力显著增强,报纸身强体壮。
巴旦姆可以安神,开窍,健脑,明目益肾,润肺,润肠,生精,健身,健胃等。主治心悸喘咳,肾气不足,腰膝酸软,阳痿尿频等病症。
巴旦姆品种有12种之多。那壳子薄的如纸一捏就碎,厚的需用核桃夹子;最小的连壳才如花生米般,最大的有鸽子蛋大小,最重的一颗就有89克,是最小的10倍;有的打开壳是双胞胎仁,有的是一对对儿结伴生在枝头,似冲天羊角;壳最薄的纸皮巴旦姆,7月下旬就成熟,而厚壳的石头巴旦姆最晚成熟,待到8月底9月初才成熟;溜圆的、狭长的、椭扁的,各种形状的巴旦姆令人眼花。
众多巴旦姆中,有6种是新疆土品种,叫“矮丰”、“纸皮”、“石头”、“双果”等,口感细腻,但是产量低。而其余6种是从美国引进的,有“浓帕烈”、“布特”、“汤姆逊”这样的洋名,洋品种产量高、仁满。本土的纸皮巴旦姆最受欢迎,壳薄易食用,它也是最早熟的,7月下旬就上市了。
图如普·艾麦提是新疆当地的名人,2014年10月21日,中国老年学学会在北京发布了第七届中国十大寿星排行榜,前三位老人均来自新疆,生于1892年2月5日的莎车县阿热勒乡的图如普·艾麦提,名列第三名,122岁他也成为中国最长寿的男人。
图如普·艾麦提说,他长寿的秘诀就是常吃坚果、终身劳动。老人说,在新疆干果里,他最喜欢巴旦姆,没事的时候就喜欢拿出几颗巴旦姆磨磨牙。从他年轻时开始,他吃的巴旦姆已经无法统计,如果没有了巴旦姆,他就觉得今天好像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没有做一样。
天山网讯 (记者何珊报道)
122岁老人爱吃巴旦姆
居住在新疆莎车县122岁的图如普·艾麦提是目前中国最长寿的男人,许多人想知道他长寿的秘密,其他人能不能借鉴从而延年益寿?记者带你揭秘新疆莎车长寿果巴旦姆的秘诀。
巴旦姆是什么,别说外省人了,一些土生土长的新疆人也对它不甚了解。巴旦姆是长在树上,还是像豆角那样攀藤吊果儿?
巴旦姆是一种坚果,扁桃仁,被誉为“干果之王”。有很多人把巴旦姆和杏仁混为一谈,其实巴旦姆和杏仁是两种不同的坚果。巴旦姆是扁桃的内核,杏仁则是杏的内核,而扁桃和杏在植物学上来说,是两种不同的植物。
随着新疆当地大力推行特色农产业,巴旦姆在当地农民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莎车县的巴旦姆种植模式绝大多数采用粮林间作立体栽培,巴旦姆果树中间种小麦,小麦是当地农民的“粮袋子”,巴旦姆则是农民们的“钱袋子”。
借助巴旦姆的神奇,新疆农民幸福感越来越强,图如普·艾麦提就是其中之一。
清晨,图如普·艾麦提老人早早地就起床开始收拾屋子,煮好奶茶,坐在太阳底下品尝干果巴达木的清香,暖暖的阳光撒在他身上,感觉时间都在那一刻静止了。
老人说,他长寿的秘诀就是常吃坚果、终身劳动。在饮食方面,他以面食为主。日常食品有烤馕、拉面、抓饭、包子、汤面、曲曲等。他还喜欢喝奶茶和茯茶、喜食牛羊肉及马、驼、鸡、鸭、鱼肉,而闻名中外的新疆瓜果也是他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他说,在干果里,他最喜欢巴旦姆,没事的时候就喜欢拿出几颗巴旦姆磨磨牙。从他年轻时开始,他吃的巴旦姆已经无法统计,如果没有了巴旦姆,他就觉得今天好像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没有做一样。
在莎车县生活了一辈子,老人对这片热土充满了感情。老人不喝酒不抽烟,很少跟别人生气,遇人总是笑呵呵的。也很注重保暖,人家穿薄衫时,他则穿着维吾尔族男性的传统服装,腰上扎着腰带。没事时喜欢赶巴扎,看热闹,现在还可以独自行走,做一些简单的家务。
图如普·艾麦提80岁后,还先后拥有了一儿一女。在他的三次婚姻中,前两任妻子都已经离世,均未生育。1972年,80岁高龄的他与36岁的第三任妻子砍巴赛汗结婚,并生下一个儿子,两年后又生了一个女儿。
在喀什地区,长寿老人特别多,大家有个共同特征,心态好、不闲着、不挑食、儿女孝顺。
谈及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图如普·艾麦提说,他希望能去一趟北京,希望孩子们生活越来越顺利,希望周边环境越来越好,希望社会越来越稳定,朋友越来越多。
莎车县位于新疆西南边陲、昆仑山北麓,帕米尔高原南面,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布古里沙漠之间的叶尔羌河冲积扇平原中上游。
莎车县也被称为巴旦姆之乡。该县大面积种植巴旦姆始于1980年代初。巴旦姆树冠最高有四五米,叶片细长似桃树,初熟的巴旦姆裹着核桃般的绿绒壳,成熟的还裂开了嘴,露出黄嫩的果仁,只要轻轻一捏,新鲜的果仁便可入口了。
8月中旬,巴旦姆进入采摘季。这个时节,当地人很喜欢吃鲜果。,既可熬粥,也能去除嫩膜入菜,鲜嫩滋补。当地人还用巴旦姆泡酒、熬酱,而巴旦姆花蜜的滋味也不一般。
近年,为加快发展“世界少有、中国唯一”的巴旦姆产业,进一步提升莎车巴旦姆在疆内外、国内外的知名度,莎车县利用喀交会、亚欧博览会、广交会等展会平台加大宣传推介,先后举办三届巴旦姆花魅力莎车采风、“大美新疆,绿洲圣果”中国·莎车县巴旦姆采摘节等活动,大力实施打造品牌战略。
作为中国最大巴旦姆产区的莎车县已确定以巴旦姆为主打产品的林果业发展目标,推动莎车巴旦姆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种植,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用于育苗、栽培、定植和生长周期管理。2013年年底,莎车县基本完成100万亩巴旦姆的定制任务。
据悉,莎车100万亩巴旦姆规模化种植在刺激旅游发展的同时,巴旦姆果实收益也已经占到当地农民人均收入的一半,并衍生出诸如巴旦姆蜂蜜等产品。
莎车旅游特色在于将100万亩巴旦姆花齐开的自然景色与2005年被认定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十二木卡姆”人文景观的充分结合。当地农民会在巴旦姆树林里载歌载舞表演极有民族特色的十二木卡姆、赛乃姆和刀郎木卡姆等文艺节目。这些清新淳朴的活动形式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目前莎车各大宾馆入住率已突破九成,成功带热当地旅游经济发展。
送朋友:巴旦姆和葡萄干是必备礼品
莎车人谁也说不上当地栽种巴旦姆的历史,只知道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人间圣果”,房前屋后果园里都种植着巴旦姆。人们喜欢把巴旦姆图案绣在衣帽上,雕刻在建筑物上或工艺品上,作为美丽和吉祥的象征。
走在街头,会发现莎车人对巴旦姆的喜爱已融入了生活。那维吾尔族男子常戴的花帽“朵帕”,在莎车变得“单调”了,这里不似别处维吾尔族男子朵帕款式多,这里无论长幼都爱戴黑底白花的巴旦姆朵帕。图案主题是巴旦姆果实的样子,周边还有抽象的花蕊与叶片。莎车镇有很多生产这种巴旦姆朵帕的作坊和小厂。据介绍,黑底白花巴旦姆朵帕是莎车最具特色的传统花帽,新疆其他地方的花帽上尽管也有巴旦姆图案,但一般为绿底,而巴旦姆花形也不一样。
巴旦姆也是新疆人必备的常食干果之一,记者走访乌鲁木齐东环干果市场,北园春市场和几家大型超市。进入一家干果市场的店铺后,记者看到巴旦姆被商家摆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上。
正在购买年货的王先生说,他的父母都在内地,每年年底除了给自己家购买一些干果招待客人外,还有给在内地的一些亲戚朋友邮寄一些,其中巴旦姆和葡萄干是必备的礼品之一,如果说葡萄干代表了新疆的热情,那巴旦姆则代表了新疆的高贵。
“人间圣果”的营养价值 长寿秘诀
巴旦姆因其丰富的营养、滋补和药用价值,是新疆维吾尔人民最珍视的干果之一,常食可改善人体体质,提高免疫力,被当地人称之为“长寿果”。
巴旦姆是世界四大著名干果之一,享有“人间圣果”美誉,新疆天山以南喀什绿洲的疏附、英吉沙、莎车、叶城等县为主产区。每逢初秋,当果园里的巴旦姆由绿变黄微带红晕,开始干裂成熟的时节,人们就络绎不绝地前去选购采摘,迅速将成熟的巴旦姆争购一空。
巴旦姆营养价值比同重量的牛肉高6倍,并含有少量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和消化酶、杏仁素酶、杏仁成、钙、镁、钠、钾,同时含有铁钴等18种微量元素。巴旦姆仁是维吾尔族人传统的健身滋补品,有人每日睡觉前细嚼十余粒,开水冲下,长期食用,夜间能通宵睡熟无梦,身体抵抗力显著增强,报纸身强体壮。
巴旦姆可以安神,开窍,健脑,明目益肾,润肺,润肠,生精,健身,健胃等。主治心悸喘咳,肾气不足,腰膝酸软,阳痿尿频等病症。
巴旦姆品种有12种之多。那壳子薄的如纸一捏就碎,厚的需用核桃夹子;最小的连壳才如花生米般,最大的有鸽子蛋大小,最重的一颗就有89克,是最小的10倍;有的打开壳是双胞胎仁,有的是一对对儿结伴生在枝头,似冲天羊角;壳最薄的纸皮巴旦姆,7月下旬就成熟,而厚壳的石头巴旦姆最晚成熟,待到8月底9月初才成熟;溜圆的、狭长的、椭扁的,各种形状的巴旦姆令人眼花。
众多巴旦姆中,有6种是新疆土品种,叫“矮丰”、“纸皮”、“石头”、“双果”等,口感细腻,但是产量低。而其余6种是从美国引进的,有“浓帕烈”、“布特”、“汤姆逊”这样的洋名,洋品种产量高、仁满。本土的纸皮巴旦姆最受欢迎,壳薄易食用,它也是最早熟的,7月下旬就上市了。图如普·艾麦提是新疆当地的名人,2014年10月21日,中国老年学学会在北京发布了第七届中国十大寿星排行榜,前三位老人均来自新疆,生于1892年2月5日的莎车县阿热勒乡的图如普·艾麦提,名列第三名,122岁他也成为中国最长寿的男人。
图如普·艾麦提说,他长寿的秘诀就是常吃坚果、终身劳动。老人说,在新疆干果里,他最喜欢巴旦姆,没事的时候就喜欢拿出几颗巴旦姆磨磨牙。从他年轻时开始,他吃的巴旦姆已经无法统计,如果没有了巴旦姆,他就觉得今天好像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没有做一样。
天山网讯 (记者何珊报道)
122岁老人爱吃巴旦姆
居住在新疆莎车县122岁的图如普·艾麦提是目前中国最长寿的男人,许多人想知道他长寿的秘密,其他人能不能借鉴从而延年益寿?记者带你揭秘新疆莎车长寿果巴旦姆的秘诀。
巴旦姆是什么,别说外省人了,一些土生土长的新疆人也对它不甚了解。巴旦姆是长在树上,还是像豆角那样攀藤吊果儿?
巴旦姆是一种坚果,扁桃仁,被誉为“干果之王”。有很多人把巴旦姆和杏仁混为一谈,其实巴旦姆和杏仁是两种不同的坚果。巴旦姆是扁桃的内核,杏仁则是杏的内核,而扁桃和杏在植物学上来说,是两种不同的植物。
随着新疆当地大力推行特色农产业,巴旦姆在当地农民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莎车县的巴旦姆种植模式绝大多数采用粮林间作立体栽培,巴旦姆果树中间种小麦,小麦是当地农民的“粮袋子”,巴旦姆则是农民们的“钱袋子”。
借助巴旦姆的神奇,新疆农民幸福感越来越强,图如普·艾麦提就是其中之一。
清晨,图如普·艾麦提老人早早地就起床开始收拾屋子,煮好奶茶,坐在太阳底下品尝干果巴达木的清香,暖暖的阳光撒在他身上,感觉时间都在那一刻静止了。
老人说,他长寿的秘诀就是常吃坚果、终身劳动。在饮食方面,他以面食为主。日常食品有烤馕、拉面、抓饭、包子、汤面、曲曲等。他还喜欢喝奶茶和茯茶、喜食牛羊肉及马、驼、鸡、鸭、鱼肉,而闻名中外的新疆瓜果也是他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他说,在干果里,他最喜欢巴旦姆,没事的时候就喜欢拿出几颗巴旦姆磨磨牙。从他年轻时开始,他吃的巴旦姆已经无法统计,如果没有了巴旦姆,他就觉得今天好像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没有做一样。
在莎车县生活了一辈子,老人对这片热土充满了感情。老人不喝酒不抽烟,很少跟别人生气,遇人总是笑呵呵的。也很注重保暖,人家穿薄衫时,他则穿着维吾尔族男性的传统服装,腰上扎着腰带。没事时喜欢赶巴扎,看热闹,现在还可以独自行走,做一些简单的家务。
图如普·艾麦提80岁后,还先后拥有了一儿一女。在他的三次婚姻中,前两任妻子都已经离世,均未生育。1972年,80岁高龄的他与36岁的第三任妻子砍巴赛汗结婚,并生下一个儿子,两年后又生了一个女儿。
在喀什地区,长寿老人特别多,大家有个共同特征,心态好、不闲着、不挑食、儿女孝顺。
谈及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图如普·艾麦提说,他希望能去一趟北京,希望孩子们生活越来越顺利,希望周边环境越来越好,希望社会越来越稳定,朋友越来越多。
莎车县位于新疆西南边陲、昆仑山北麓,帕米尔高原南面,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布古里沙漠之间的叶尔羌河冲积扇平原中上游。
莎车县也被称为巴旦姆之乡。该县大面积种植巴旦姆始于1980年代初。巴旦姆树冠最高有四五米,叶片细长似桃树,初熟的巴旦姆裹着核桃般的绿绒壳,成熟的还裂开了嘴,露出黄嫩的果仁,只要轻轻一捏,新鲜的果仁便可入口了。
8月中旬,巴旦姆进入采摘季。这个时节,当地人很喜欢吃鲜果。,既可熬粥,也能去除嫩膜入菜,鲜嫩滋补。当地人还用巴旦姆泡酒、熬酱,而巴旦姆花蜜的滋味也不一般。
近年,为加快发展“世界少有、中国唯一”的巴旦姆产业,进一步提升莎车巴旦姆在疆内外、国内外的知名度,莎车县利用喀交会、亚欧博览会、广交会等展会平台加大宣传推介,先后举办三届巴旦姆花魅力莎车采风、“大美新疆,绿洲圣果”中国·莎车县巴旦姆采摘节等活动,大力实施打造品牌战略。
作为中国最大巴旦姆产区的莎车县已确定以巴旦姆为主打产品的林果业发展目标,推动莎车巴旦姆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种植,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用于育苗、栽培、定植和生长周期管理。2013年年底,莎车县基本完成100万亩巴旦姆的定制任务。
据悉,莎车100万亩巴旦姆规模化种植在刺激旅游发展的同时,巴旦姆果实收益也已经占到当地农民人均收入的一半,并衍生出诸如巴旦姆蜂蜜等产品。
莎车旅游特色在于将100万亩巴旦姆花齐开的自然景色与2005年被认定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十二木卡姆”人文景观的充分结合。当地农民会在巴旦姆树林里载歌载舞表演极有民族特色的十二木卡姆、赛乃姆和刀郎木卡姆等文艺节目。这些清新淳朴的活动形式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目前莎车各大宾馆入住率已突破九成,成功带热当地旅游经济发展。
送朋友:巴旦姆和葡萄干是必备礼品
莎车人谁也说不上当地栽种巴旦姆的历史,只知道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人间圣果”,房前屋后果园里都种植着巴旦姆。人们喜欢把巴旦姆图案绣在衣帽上,雕刻在建筑物上或工艺品上,作为美丽和吉祥的象征。
走在街头,会发现莎车人对巴旦姆的喜爱已融入了生活。那维吾尔族男子常戴的花帽“朵帕”,在莎车变得“单调”了,这里不似别处维吾尔族男子朵帕款式多,这里无论长幼都爱戴黑底白花的巴旦姆朵帕。图案主题是巴旦姆果实的样子,周边还有抽象的花蕊与叶片。莎车镇有很多生产这种巴旦姆朵帕的作坊和小厂。据介绍,黑底白花巴旦姆朵帕是莎车最具特色的传统花帽,新疆其他地方的花帽上尽管也有巴旦姆图案,但一般为绿底,而巴旦姆花形也不一样。
巴旦姆也是新疆人必备的常食干果之一,记者走访乌鲁木齐东环干果市场,北园春市场和几家大型超市。进入一家干果市场的店铺后,记者看到巴旦姆被商家摆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上。
正在购买年货的王先生说,他的父母都在内地,每年年底除了给自己家购买一些干果招待客人外,还有给在内地的一些亲戚朋友邮寄一些,其中巴旦姆和葡萄干是必备的礼品之一,如果说葡萄干代表了新疆的热情,那巴旦姆则代表了新疆的高贵。
“人间圣果”的营养价值 长寿秘诀
巴旦姆因其丰富的营养、滋补和药用价值,是新疆维吾尔人民最珍视的干果之一,常食可改善人体体质,提高免疫力,被当地人称之为“长寿果”。
巴旦姆是世界四大著名干果之一,享有“人间圣果”美誉,新疆天山以南喀什绿洲的疏附、英吉沙、莎车、叶城等县为主产区。每逢初秋,当果园里的巴旦姆由绿变黄微带红晕,开始干裂成熟的时节,人们就络绎不绝地前去选购采摘,迅速将成熟的巴旦姆争购一空。
巴旦姆营养价值比同重量的牛肉高6倍,并含有少量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和消化酶、杏仁素酶、杏仁成、钙、镁、钠、钾,同时含有铁钴等18种微量元素。巴旦姆仁是维吾尔族人传统的健身滋补品,有人每日睡觉前细嚼十余粒,开水冲下,长期食用,夜间能通宵睡熟无梦,身体抵抗力显著增强,报纸身强体壮。
巴旦姆可以安神,开窍,健脑,明目益肾,润肺,润肠,生精,健身,健胃等。主治心悸喘咳,肾气不足,腰膝酸软,阳痿尿频等病症。
巴旦姆品种有12种之多。那壳子薄的如纸一捏就碎,厚的需用核桃夹子;最小的连壳才如花生米般,最大的有鸽子蛋大小,最重的一颗就有89克,是最小的10倍;有的打开壳是双胞胎仁,有的是一对对儿结伴生在枝头,似冲天羊角;壳最薄的纸皮巴旦姆,7月下旬就成熟,而厚壳的石头巴旦姆最晚成熟,待到8月底9月初才成熟;溜圆的、狭长的、椭扁的,各种形状的巴旦姆令人眼花。
众多巴旦姆中,有6种是新疆土品种,叫“矮丰”、“纸皮”、“石头”、“双果”等,口感细腻,但是产量低。而其余6种是从美国引进的,有“浓帕烈”、“布特”、“汤姆逊”这样的洋名,洋品种产量高、仁满。本土的纸皮巴旦姆最受欢迎,壳薄易食用,它也是最早熟的,7月下旬就上市了。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