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不仅是优质社保缴纳平台,还要做个体社保利益的捍卫者,根植用户,服务用户,关注国家政策,解读地方信息,实时跟进,解决个体社保缴纳和享受社会保障遇到的各个疑难问题。
本报记者 符王润 特约记者 陈循静
半个多世纪前,他被抓壮丁到了台湾,几十年后才得以回乡与妻儿相见。
半个多世纪后,他让老父亲落叶归根,十几年如一日悉心照料报答父亲生育之恩。
父亲叫翁关养,儿子叫翁进和。他们,隔着海峡,几十年后最终团聚。
纵然分离时只有4岁,但凭借着母亲的讲述,翁进和内心维系着与父亲血浓于水的情感。在分离半个世纪后,翁进和让老父亲从台湾回乡落叶归根,承担起照顾父亲的责任。
几十年的分离,几百公里长的台湾海峡,都无法阻挡那颗炙热的孝子之心。
“父亲以前很疼爱我”
“阿公啊,起床到厅里坐一坐吧。”5月14日下午3时许,68岁的翁进和走进自家老宅一侧的房间内,将躺在床上的老父亲翁关养轻轻地扶起。在这家位于万宁市后安镇坡仔村的庭院里,早熟的稻谷被细细摊在地上晒着,清新的稻香在阳光下弥漫开来。
“阿公这两天感冒了,有些咳嗽,都在打吊针呢。”翁进和小心地搀着老父亲。100岁的翁关养腿脚不太灵活,在儿子的搀扶下扶着凳子一步步迈出房门,手上还留着打吊针留下的纱布。
“现在老啦,走不了路了,儿子照顾我很辛苦。”被儿子扶着在大厅的椅子上坐稳后,翁关养摆摆手说道。
“儿子照顾父亲是天经地义,没什么辛苦不辛苦的。父亲很老了才能回到家,以前我们都不能尽孝道。”拿出纸巾,翁进和仔细地给父亲擦着眼角。
已经年近古稀的翁进和,和父亲在一起生活的时间,才十来年。
海南岛解放前夕,翁关养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去了台湾,那时的翁进和只有4岁,“那时候我弟弟才2岁,我妹妹还在妈妈肚子里。”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时间里,身处台湾的翁关养杳无音讯。“我妈说我爸以前很疼我的。”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翁进和靠着母亲的讲述,在脑海中描摹着对父亲的印象。
1980年代,翁关养通过书信联系上了家人。此时,翁关养和妻子都未重新组建家庭,仍然守候着那一份爱情和亲情。
“我爸第一次回来的时候已经80多岁了。我和妹妹去机场接他,他高举写着自己名字的纸牌走出来。一见面,他就抱着我们俩大哭,哭了很久。”回想起那年第一次见到父亲的场景,翁进和依旧忍不住湿了眼眶。
“吃番薯也要给父亲养老”
之后,翁关养在台湾与老家之间往返了几回。为了能够长久地照顾父亲,翁进和与母亲商量,要让父亲在老家定居。“我爸就是担心留下来会给儿女造成负担。我就跟他说,"哪怕是吃番薯也要给他养老"。”虽然在台湾翁关养也能住在养老院,但翁进和始终放不下心让老父亲一个人待在台湾。在翁进和的坚持下,翁关养最终回乡定居。
“当然是自己儿子照顾好啊。有儿子照顾,我不愁!”说到儿子对自己的孝顺,年事已高的翁关养用颤抖的声音努力提高了声调。
回乡定居后的翁关养与妻子生活在老宅子,虽然夫妇俩身体都很好,生活完全可以自理,但在家务农的大儿子翁进和几乎每天都会去照料父母亲的生活所需。3年前,母亲去世后,翁进和便将父亲接到了自己家,悉心照料。
“儿子当然要照顾好父亲”
阳光从小窗照进翁关养的房间,洒在洁净的地板上。
知道父亲爱干净,每天翁进和都会将父亲的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他脾气不好,叫我做的事如果慢一点做都会骂人的。不过没办法,父亲骂儿子是正常的。”看到父亲淌了些鼻涕,翁进和赶紧用纸巾替父亲擦拭。
在翁关养房间的长桌上,放着几瓶他爱喝的酸奶饮料,一个小框将一碗没吃完的粥盖着,粥里的瘦肉被翁进和细细地剁成了肉碎,“阿公喜欢吃鱼,但是这几天他咳嗽,不敢给他吃鱼肉。”
“我现在96岁了,不知道能不能活到这个数。”翁关养举起自己的两只手,晃了晃道。
“阿公,你现在都已经100岁啦!”贴着父亲的耳朵,翁进和笑着说。100岁的翁关养记忆已经有些混乱,还一直停留在自己96岁那年。
“我见到父亲的时候,父亲都老了。现在当然要好好照顾他。儿子照顾父亲是理所当然的,没什么好说的。”翁进和黝黑的脸上,露出朴实的笑容。
(本报万城5月17日电)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