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早报:无忧保是全国首创的个体社保微信自助缴纳平台,未来十年无忧保坚定服务个体社保缴纳的战略思想绝不动摇,并利用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打造个体社保领域的第一服务者和行业领导者。
新疆日报讯 (记者贾春霞 通讯员段素素报道)“老柯,院子里的雪该扫了,咱们两个"壮劳力"扫雪去,房子里的活儿让女人们干!”吃过早饭,73岁的柯智披上外衣,推门走了出来,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新鲜的空气,转过身“咚咚咚”地敲着邻居张勇家的门。
“哈哈,好!柯大哥,您怎么安排我就怎么干!”张勇在屋里响亮地应声,门打开了,露出一张灿烂的笑脸。
“哎,你们哥儿俩老胳膊老腿的,干活可得悠着点!”77岁的李兰英正在院子里散步,对他们叮嘱道。
这是1月4日上午,记者在新疆吉木萨尔县老台乡老湖村农村幸福互助院里看到的温馨而愉悦的一幕。
这个农村幸福互助院是2013建成的,是一个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四合院,住了10户人家,每家都拥有一套50平方米的里外套间,四间杂物房供大家放置杂物,干净宽敞的院子,供大家种菜、养花。
走进四合院里张勇家的房子,一股暖暖的热气扑面而来。房间宽敞明亮,地上铺着白色的地砖,因为有地暖,屋子里的炉子就只剩下做饭烧水的功能,一壶开水正冒着热气。“我如今生活在"天堂"里。”说起现在的生活,张勇笑眯了眼。
今年70岁的张勇家在吉木萨尔县老台乡二宫河村。儿子常年在乌鲁木齐市打工,妻子是残疾人,家里还有一个智障的女儿。说起过去的生活,张勇的“委屈”有一箩筐—居住的土房子漏雨又漏风,前年房椽坏了他和残疾妻子艰难地爬上房顶置换房椽;冬天,院子里的自来水管冻了,他要到半公里之外的山沟里去挑水……
和张勇一样,生活在农村幸福互助院的老人,多是村里子女不在身边、无人照料的老人。如今,搬进了农村幸福互助院里的老人们,都找到了“幸福”。“现在我们的居住条件比过去好多了,身边也有伴儿了,我们院里的几个老太太现在都成了好姐妹,大家一起做饭、聊天,一点儿也不寂寞,现在的感觉是掉进了福窝里。”李兰英老人笑着说。
过去在农村,家庭养老是传统的养老模式,子女是农村老人晚年生活的主要保障。然而,随着近年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外出子女无法为留守的父母提供经常性的照料和关怀,一些外出打工的子女又面临着工作不稳定、收入不高的问题,对于赡养老人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使得农村老人养老问题日益严峻。
吉木萨尔县现有独居、空巢老人和孤老优抚对象8608人。“农村留守老人有三怕—怕生病、怕过节、怕花钱。他们要是患了急病,连帮忙送医院的人都找不到。
“有子女的农村留守老人不符合进敬老院的条件,掉进了家庭养老和政府养老的空白区,而把他们都推给民办养老机构也是不现实的,这在各地都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吉木萨尔县民政局局长王利云说。
如何帮农村老人安度晚年?吉木萨尔县正在大力推进的农村幸福互助院建设项目对此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创造条件让村里的留守老人、空巢老人搭伴过日子,生活中相互照料,帮他们找到了打开自己幸福生活之门的钥匙。
近三年来,该县共投入资金1500多万元,新建起了11所农村幸福互助院,修建218套住房。老人签协议入住互助院之后,吃饭、穿衣、医疗等由子女出资,老人之间自我管理、互助服务。政府将互助院特意建在村委会、卫生院附近,老人有急事或生病可以就近找到人或者及时看病。有急事,其他老人也可立刻联系子女。这样,既解除了老人孤独寂寞的烦恼,也解除了子女外出务工的后顾之忧。
“农村幸福互助院,就是由政府或村集体出资修建宿舍,让村里的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共同居住,彼此相互照顾的一个场所。”提起正在推广的这种养老模式,王利云兴奋地说,“这是一种全新的养老模式,让农村单一的靠家庭养老状况发生了改变,很好地解决空巢老人、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
分享到
[收藏] [打印] [责任编辑:王薛]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