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早报:无忧保通过微信平台提供新型社保缴纳服务,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公众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的缴纳、查询、咨询等服务。
“1+1+1”给我们带来幸福
2015年金秋,友谊路街“1+1+1”助老志愿服务这一叫响全国的活动品牌即将迎来10岁生日。
友谊路街常住人口近9.7万人,目前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约1.38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6.2%。随着社会老年人口的增加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社区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生活困难老人的各种问题屡屡出现。2006年,街党工委、办事处认真探索这一新形势下助老服务新模式,他们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推出了“1+1+1”助老志愿服务活动。即,通过“1个好邻居+1个社区志愿者+1个帮扶老人”的助老模式,形成了居家养老互助网络,为广大居家老人提供了就近便捷的服务,切实解决了社区独居老人、空巢老人、生活困难老人的实际困难。该项活动先后获得2009年“全国优秀志愿服务项目”、2012年“中国幸福城市社会管理创新最佳实践案例”等荣誉称号。今年在全国举办的社区养老论坛会上又被评为最佳实践案例,受到了全国的瞩目。
将近10年的时间,通过活动的开展,友谊路街各社区涌现出数以千计的好邻居、志愿者,他们把为社区老人服务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孤寡、独居、空巢老人送去关爱和温暖。社区居民、驻街单位干部职工敬老、爱老、助老的意识不断增强。
创新模式,让志愿者和老人们——
相识相知
相亲相融
针对地区老年人遇到的生活难题,友谊路街党工委、办事办事处推出了“1+1+1”助老志愿服务活动新模式,成立了推动组,建立了以街老年人协会为主,志愿者协会、关爱协会、慈善协会及有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助老服务工作机构。各社区相继建立了组织,制定相关服务计划、招募社区志愿者,进而形成了全街上下共参与、志愿人员齐奉献的良好局面。
街办事处向居民群众、志愿者发出了“相识相知、相亲相融、共建和谐友谊”的倡议书,本着就近原则组织同一楼门、同一楼层彼此熟悉的好邻居、志愿者参加,将社区内80岁以上、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社会孤老、退休孤老、独居的空巢老人以及生活困难的六类老年人共527户列为重点服务对象,向他们发放印有志愿者姓名、联系电话、擅长技能的助老服务邻居联系卡,方便老人们在有需求时及时联系邻居和志愿者们。
街办事处将“1+1+1”社区助老服务活动列为重点项目,每年召开专题研讨会,分析居家养老发展趋势,研究老年人需求,及时调整工作方案。目前,各社区通过个人自荐、邻里推举等形式已招募志愿者共752人,形成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疗健康、文化娱乐、权益维护、安全维护等6大类服务内容,并逐步加以完善。志愿者的专业涵盖了医疗、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切实让社区老人们在家中就能得到“多助一”的温情服务。
为进一步扩大助老服务范围,街办事处吸纳社区单位与社区老年人协会、居委会和社区志愿者共同组成社区助老帮扶小组,社区单位与社区老协和居委会签订了帮扶协议,志愿者与需要帮扶的老人签订了帮扶协议,使助老服务经常化、规范化。中钢集团天津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是友谊路街辖区内的一家中央驻津企业,有员工585人,党员88名。在社区举办的“1+1+1”助老活动中,该公司作为人大代表所在单位积极参与进来。区人大代表、院党委书记和院长敬成贵主动和社区孤寡老人李芸结成了帮扶对子。今年夏天,他带着志愿者冒酷暑到陈塘敬老院看望老人,带去慰问品,和老人聊天谈心,李芸拉着敬院长的手激动得流下热泪,一个劲地说:“谢谢!”公司团委还选拔优秀的青年志愿者参与结帮扶对子活动。在去年社区举办的“爱在重阳度金秋、晴暖社区在谊城”大型结帮扶对子活动中,中钢集团天津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组建了青年志愿者队伍,企业10名优秀青年员工和社区签订了承诺书,与10位孤寡老人结成了帮扶对子。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到帮扶对象家走访聊天,和帮助对象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如,志愿者周礼镇帮扶的张大娘手工特别好,会剪纸,还会编织,小周就拜大娘为师,娘俩的关系一下子就拉近了。左霞红帮扶的余大娘是个美食家,有一次小左上午10点去大娘家,发现大娘已经开始准备营养餐,南瓜、红薯跟米饭蒸在一起,满屋都是香气。小左说跟大娘结对子,解了馋,还学到了不少养生知识。亲密无间的交流和接触,给老人们带去了欢乐,赶走了寂寞,同时也使年轻人从老人身上学到了有益的东西,更加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增强了尊老爱幼的意识。志愿者们还把自己的姓名和电话写在专门的一张纸上,与老人的应急联络人电话放在一起,平时有工作忙不过来不能登门拜访的时候,他们还想着给老人们发短信、打电话,想方设法和老人保持经常的联系,用年轻人的活力为老人们带去了精神上的慰藉。
在开展活动的同时,友谊路街还注重表彰宣传助老服务活动的先进典型,通过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努力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
完善措施,让左邻右舍对老人们——
伸出援手 悉心关照
前几天的一个下午,西园西里社区志愿者、共产党员田艳霞手机铃声响了起来,住在她家楼下的空巢老人吴雯、赵毅生老两口需要帮助。她立刻穿好衣服走出家门,小跑着下楼敲开了吴大娘的家门。
“田姨,我突然感觉头晕、恶心,女儿要照顾刚刚做完手术的女婿脱不开身,我这腿脚也不利索,又得给你添麻烦了……”
“您别这么客气。”田艳霞一边给老人测量血压,一边说:“我不是跟您说了吗?只要需要帮助,您就给我打电话,我随叫随到。”检查后,老人没什么大病,田艳霞和闻讯赶来的志愿者张贵芬开始忙活了起来,让大娘平躺床上,给她擦汗,准备热汤,使老人很快好转。
为使助老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得更加扎实有效,友谊路街明确了五项具体帮扶措施:一是坚持每天和老人打招呼。左邻右舍的邻居每天问候一次老人或同老人见一次面,了解其生活情况,有事可以及时妥善处理。二是当老人身体不适需要照顾时,志愿者及时通知其子女及居委会,遇到情况紧急时及时送往医院。三是当老人生活发生困难时,志愿者及时和居委会取得联系给与救助,特殊情况时向街慈善协会申请救助。四是每逢年节假日,好邻居和志愿者一同到被帮扶的老人家中,帮助打扫卫生,与孤寡独居老人聊天,带他们出去散步,介绍社区发展变化情况,充实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排解他们的孤独感。五是对行动不便和高龄老人,平时要负责粮油、蔬菜及日常生活用品的购买。
志愿者们纷纷响应街办事处的举措,无微不至地照顾帮扶对象。住在吴大娘楼上的田艳霞探望吴大娘老两口就成了她每天的“必修课”。吴大娘的女儿曾多次要将母亲接到自己家居住,老人始终不同意。吴大娘对女儿说:“你们不用担心,因为"雷锋"就在咱们家楼栋里!”田艳霞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更多的居民以她为榜样,纷纷加入到“1+1+1”社区助老服务活动中来。社区党员们更是纷纷表示:田艳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对困难老人怀有深厚的感情,对帮扶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她真正做到了牢记宗旨、一心为民。我们也要像她一样,本着就近的原则组织同一楼门、同一社区彼此知根知底的志愿者,同困难老人结帮扶对子,就近便捷地提供精神慰藉、生活照料、安全维护、权益保障、医疗健康和文化娱乐等服务,以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推动帮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为共创和谐社会作出了应有贡献。
形式多样,让助老服务内容——
不断完善 逐步深化
多年来,友谊路街“1+1+1”助老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创新、逐步深化,他们采用多种形式对困难老人实施帮扶,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在活动中,街党工委、办事处动员驻街单位和社区有专业特长的志愿者加入帮扶队伍。做到有钱的出钱,有人的出人,有技术的出技术,使困难老人得到更好和更全面的服务。在好邻居和志愿者助老的基础上,该街又动员社区具有专业技能的志愿者加入帮扶队伍。其中,街老年人协会与燃气集团河西煤气营业所、海河下游管理局、友谊路街派出所等驻社区单位签订了“社区1+1+1”帮扶协议,成立了由医疗、煤气、水电、理发、法律和管道维修等人员组成的社区助老帮扶综合服务组,帮扶对象遇到困难时,随时可打电话与志愿者联系,得到应急服务。如,河西燃气营业所凭借驻街单位的便利条件,经过筛查,确定了23户独居老人,每年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安检活动,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该所安全副所长在居委会的配合下,定期率领四组维修工为独居老人进行入户检查,采取免费更换胶管、安装快速切断阀的措施,确保老人们的用气安全。收费员在入户收费的同时,采取“多查一下、多问一问、多讲一下”的“三多”工作法,对独居老人给予特殊的关爱,让他们在享受亲情服务的同时,更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各社区进一步挖掘人才资源,把有一技之长的志愿者组织起来,建立帮扶的专业队伍,全面为老人服务。目前,各社区专业服务队有医生、律师、水电维修工、煤气专业人员、理发员等,困难老人需要什么服务,服务人员就上门提供免费或低偿服务。住在纯美公寓、年近七旬的老党员陆大爷在小区里可是个乐于帮助别人的勤快人,他加入“1+1+1”助老志愿服务活动已经很多年了,他用自己年轻时学到的技术为老人们服务。小区无论哪个楼栋的居民家的电视机、洗衣机、电风扇、收音机、电水壶等发生了故障,只要找到陆大爷,无论什么时间,陆大爷都及时登门查看,修理。陆大爷不但不顾自己年事已高为老人们服务,还自掏腰包到市场上买些零件给邻居和老人们维修电器。邻居知道后要付钱,但陆大爷从来分文不取。有时小区内用电线路或楼道对讲门对话机等出现故障,陆大爷也主动想方设法修复,为居民解决燃眉之急,小区邻居们都齐声称赞陆大爷乐于助人、积极投身“1+1+1”助老志愿服务的高尚品德。
社区还开设了老年餐桌,由西泰配餐服务中心每天把可口的饭菜送到居委会,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们不辞辛苦,不怕麻烦,把饭菜送到老人家中,使老人很受感动。各个社区还开设了老人聊天室、成立了聊天组。如,为做好老人的精神慰藉工作,浏阳里社区开设了老年人茶社,西园西里社区开设了阳光老人聊天室,成立了聊天组,谊景社区、寿园里社区、文苑楼社区和西园南里社区等开设了老人俱乐部,柳江里社区还成立老年人配餐中心,让广大老人在这个平台上唱歌、跳舞、拉家常,丰富了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关怀周到,让社区广大受助老人——
老有所养 安度晚年
目前,“1+1+1”助老志愿服务活动已经在友谊路地区蓬勃开展,数以千计的好邻居、志愿者把为老服务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孤寡、独居、空巢老人送去关爱和温暖。
在物质帮扶的基础上,志愿者们对广大社区老人加强精神抚慰,形成了全方位、多层面的服务格局,为每一位老年居民创造幸福晚年,积极营造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参与助老服务的好邻居、志愿者已达1500余人,使老人们晚年生活更加幸福,社区更加温馨。
家住西园西里社区的孤寡老人李庆林腿脚不方便,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琐事成了他的难事、烦心事。社区老年人协会了解情况后,将他列为帮扶对象,为他专门安排了志愿者和好邻居,隔三岔五地上门看望他。住在宾西楼社区、86岁高龄的赵秉承大爷,老伴已经去世,子女们都不在身边,老人感到很孤独。社区党员、志愿者安树兰就和赵大爷结了帮扶对子,经常陪老人聊天、逛公园,还定期组织志愿者为赵大爷做家务,使他充分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谊景村社区的助老志愿者邵焕民,在开展“1+1+1”助老服务中,主动同孤寡老人、81岁高龄的王淑娟结了帮扶对子,做到有情况第一时间来到王姨身边,并坚持每天早晨入户看望,为其买菜购物,下午陪她聊天,排除寂寞。为了宽慰王姨远离子女的寂寞,邵焕民每天都到她家中陪她聊天、讲故事、谈时事等,经常逗得她捧腹大笑,让她充分得到精神安慰,使老人深感谊景村大家庭的温暖。经过邵焕民的照顾,老人精神焕发、食欲大增。邵焕民多年如一日对王姨的照顾,使她们亲如一家,王姨把邵焕民当作亲妹妹,孩子们把她当作好阿姨。老人放心地把家中的钥匙、退休存折交给邵焕民,用现金的时候就拜托她去银行取款。王姨去世后,邵焕民给料理了后事。今年年初,社区老年人协会对“1+1+1”帮扶结对子进行调整后,邵焕民又毫不犹豫地接纳空巢独居的郑姨为帮扶对象。老人家中的老旧的下水管道常年出现漏水现象,给生活带来很多麻烦,邵焕民跑前跑后联系工程队负责人员到家中看现场,又找施工队给老人做工程,老人很是满意。
志愿者黄宝瑚大爷担任了纯正里社区太极拳晨练队队长,队员中最年长者81岁,年轻者也都年近花甲。每天清晨7点,他组织队员们来到友谊路华润万家超市广场上,老人个个精神焕发,7点钟晨练准时开始,大家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开始了太极拳练习。老人们逐步学习了三套杨式太极拳、三套太极剑、陈式十八养生拳及养生太极拳等。
为进一步完善“1+1+1”志愿助老服务品牌,友谊路街还将不断扩展帮扶队伍,在好邻居、志愿者的基础上动员辖区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加入到志愿助老服务行列,让社区老人享受到更加专业化、优质化、个性化的社区服务;切实加强团队建设,开展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以丰富和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动员和引导老年人参加市老年大学和街市民学校的学习,不断丰富老年人的知识、提高素质;做好老年人的维权服务,会同司法、公安等部门调解和处理好涉老纠纷和涉老案件,坚决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让每个老人都能拥有“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晚年生活。
助老志愿者的故事
社区老人的
孝顺“女儿”
纯真里居民李惠芬是一名普通的社区党员,她默默无闻地恪守着“君子入则孝”、“事父母能竭其力”的人生格言,在“1+1+1”助老志愿服务活动中,以拳拳之心、眷眷之情服务于社区年迈的老人,给予悉心照料,以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现代孝廉”的党员形象。
在李惠芬的带动下,2009年,纯真里社区居民们为百岁老人古恩玉过生日,让老人留下最开心的回忆,本市各大媒体均予以报道。经过李惠芬的努力,纯真里社区尊老爱老的美德发扬光大,并组建起一支助老志愿者队伍,成员由低龄健康老人、青年、居民小组长、楼栋长组成,有党员志愿者和群众志愿者200余名,有针对性地对社区里孤老户、困难户、残疾人进行“1+1+1”帮扶。
每年的夏、秋季节,为鼓励老年人走出家门、融入社区,李惠芬还组织举办百人健步行活动,居委会主任胡阿姨为健步行活动积极筹备资金2000元,作为启动资金,为参加健步行活动的居民每人发放了服装,由于统一着装效果突出,在友谊路街和河西区内反响很大。几次大型活动得到了新闻媒体的关注和社区居民的肯定。
在照顾老人方面,李惠芬也自有一套办法。社区老人赵大爷老伴去世后,瘫痪在床的小儿子也不幸病逝,一时间老人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整天精神抑郁,身体消瘦。得知此消息,李惠芬立刻入户劝慰,问还需要什么帮助,还需要什么日用品。李惠芬深知赵大爷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安慰,她主动联系周围邻居,进行一对一帮扶。就这样,三楼的张大爷和张大娘每天都送去可口的饭菜,又找到了早出晚归的赵大爷的大儿子,让其为老人安排好吃、住。此后,周围邻居劝赵大爷参加了太极拳队,每天按时出来锻炼,又可以和老人拉拉家常。老人的心情好了,身体也好多了。
李惠芬总说:“我们要为老年人办更多的实事和好事,为他们的晚年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使广大老年人充分享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充分享受改革开放发展的成果,要在全社会全面形成尊老敬老的良好风气,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居民之家”
充满温馨幸福
秋高气爽,柳江里社区“居民之家”变得更加热闹,居民们在一起聊天、做瓷刻、写书法、绘画、开展各种文艺活动……“居民之家”走廊的墙面上,挂着风格清新、寓意深刻的敬老、助老、爱老的主题漫画。这个兼具“1+1+1”助老服务基地功能的“居民之家”,给老人们带来了幸福感。
“居民之家”建筑面积近800平方米、设有老年人配餐室、文化活动室、书画室、聊天室、棋牌室等服务场所,自投入使用以来,先后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便民服务活动,不断充实和完善帮扶内容,在过去好邻居、志愿者的基础上动员驻社区单位和社区内有专业技能的志愿者加入到帮扶队伍中,让社区老人都能拥有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晚年生活。张树鑫大爷每天都来这里学习瓷刻,他说,退休之后一直琢磨着学点“手艺”,这回可找着事干了。平时除了买菜、遛弯儿,大部分时间都在这里,哪怕在这里跟大家聊天他都很开心。擅长书法的秦姨说:“能有机会在这里发挥自己的特长,教大家写字,也算是对社区的一点奉献吧。因为咱是志愿者。”刚从孤老户张大爷家帮忙修水管回来的魏师傅也颇有感受:“邻里之间,能帮一点儿是一点儿,咱不也有老的时候嘛。”
“1+1+1”助老志愿服务活动在柳江里社区开展以来,好邻居、志愿者把为老人服务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们为孤寡、独居、空巢老人送去关爱和温暖,使社区老人的日子过得更加滋润、舒心。
本版撰稿 杨波董玉荔 汪涛本版摄影 董玉荔 崔景涛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