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不仅是优质社保缴纳平台,还要做个体社保利益的捍卫者,根植用户,服务用户,关注国家政策,解读地方信息,实时跟进,解决个体社保缴纳和享受社会保障遇到的各个疑难问题。
在留营老年公寓见到郭同月时,她正在研究报纸上的租赁广告,“这个地方8月份就到期了,去年就通知好几次说拆迁,要随时做好搬家的准备。”春节到现在,她一直忙着找地方。而夕阳红老年公寓的骆亚男则在为资金发愁,“要是有资金把二号楼、三号楼都装修好,我保证不到半年就能住满。”而刚刚解决了资金和场地问题的祥和养老产业集团的王平则在忙着为即将开业的分院招聘护工,“护工难招是常态,每年光招聘广告的投入就达十几万元。”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缺钱、缺场地,人员流失严重,正是困扰养老机构的三大核心问题。
本报记者 任国省/文 田明/图
没钱:
“只要有钱装修,不到半年就能住满”资金紧张是多数民营养老机构的共同话题
“就是缺资金啊!要是有资金把二号楼、三号楼都装修好,我保证不到半年就能住满。”说到老年公寓的经营,骆亚男表示。“规划的一共有三栋楼,600多个床位,目前一号楼住了有231个老人,基本已经住满。但是二号楼、三号楼的装修资金还没有着落。”骆亚男说,虽然二号楼、三号楼还没有装修,但是已经有老人等着入住了。除了着急,她也在四处想办法筹集资金,“银行贷款程序复杂,民意借贷利息又高,难啊!”“东开发区的祥云生态养老公馆投资近千万元,全部都是我们自己拆借来的。”祥和养老产业集团的王平告诉记者,因为都是租地经营,没有抵押物,银行贷款是不可能的。民间借贷利息又太高,养老机构根本承担不起。而筹集资金到底有多难,“只有自己知道。”王平说。
近年来,省会民营养老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但在其发展中却大多遭到资金短缺的困难和压力。石家庄调查队在所调查的7家民营养老院中,有5家反映资金紧张。紧张原因一是物价上涨,老人生活成本开支上升过快;其次是收费标准低,第三是场地租金高。“目前政府该给的政策已够多了,但落地的还远远不够。”一位不愿具名的老年公寓负责人说,他经营的这家老年公寓的水、电、气缴费,至今仍按商业运营在收费。“我们这儿的水费是7.5元一吨,这让我们本来就没有什么利润的老年公寓更是难以承受。这几天正为这事跟房东协商呢。”
采访中,多位养老机构负责人都表达了这样的期望:希望降低养老机构融资门槛,给予民营养老机构在政府补贴、银行信贷方面的支持,降低融资成本。
“现在,找个合适的地方太难了!不是租金太高,就是交通不便,要么就是离医院太远。”郭同月告诉记者,场地问题一直是她的心头隐患。这几年因为拆迁,留营老年公寓的面积一直在缩小,原来216张床位,现在只有160张床位。伴随而来的还有巨额损失。“刚刚装修没多久就面临拆迁,一年就赔了70多万元。”郭同月说,为此,她哭过不知多少回。“如果都给我拆了,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去年,又多次通知她拆迁,要随时做好搬家的准备。“今年虽然还没有通知,但眼看8月份就到期了,得做两手准备啊。”郭同月说,从春节到现在,她一直忙着找房子、看房子,为了扩大信息源,她还专门订了一些本地的广告刊物。“最好有独立的小院,离医院又不能太远,交通还要便利以方便家属探望,最好离现在的地方也不远,要不然,老人流失会很严重。”可是半年过去了,还没有找到一位满意的场所。“有的租金一张嘴一年就是七八十万元,我现在30万元的租金都有点吃力,六七十万元根本负担不起。要么就是地方太偏远,或者太吵闹。”
同样为场地困扰的还有康馨老年托管中心的张志广,他又面临一次艰难的选择,“现在的地方没有电梯,本来也是为了过渡一下。而且租金8月份就到期了,还不知能不能续租。”但是找来找去,同样没有满意的地方。“我这儿基本都是失能老人,首先考虑的是离医院近,方便就医,这也是当初选择这儿的主要原因,因为楼下就是医院。”张志广说,老年公寓对场地要求比较多,“不能临街,老人怕吵,休息不好;最好和医院相邻,方便就医;为了安全,场所还得相对独立;交通要便利,以方便家属探望。当然,租金也不能太高。”
而夕阳红老年公寓的骆亚男告诉记者,原来的四家分院有两家是因为拆迁或租金到期房东收回而关闭,两家分院中途都搬过一次家。而每搬一次家,除了装修等费用的支出,老人流失也很严重,“几乎很少有100%转过来的,老年公寓区域性比较强,家属都会考虑探望是否方便。”
为了避免场地频繁搬迁带来的问题,王平在选址上都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租期至少在10年以上。“最理想的是买地自建,但是相关政策较少,而且落实起来难度很大。现在,只能租赁建筑物经营。但是要求租期长,就面临选择范围小的问题。”王平说。
石家庄调查队的调查显示,省会民营养老院多为租赁场地经营,普遍面临经营场所不稳定状况。“希望出台专门养老用地政策。缓解民营养老机构面临城市拆迁总是搬家的被动局面,合理规划养老用地,按照老年人口比例建立养老用地供应增长机制,鼓励社会资金按示范性老年公寓标准建设养老机构。”王平说。
没地:
场地搬来搬去,人员流失严重何时能有个相对固定的场所?
在养老机构做一线护理的年轻人寥寥无几,大多都在40-50岁之间,79年出生的刘亚格外显眼。而她也坦言,如果不是因为和老板的亲戚关系,她可能早就不干了。“我不怕脏,不怕累,最怕的就是和老人沟通。因为各种情况的失能老人都有,经常无缘无故地被老人打骂,而且照顾老人不分男女。”刘亚花了很长的时间才适应护工的工作。
在本地一些招聘信息中,养老机构招聘护工的广告几乎随处可见。“一期广告就是好几千元,一年的招聘费用就在十几万元。”一说护工,祥和养老产业集团的王平就很头疼。现在,他在忙着联系媒体为即将开业的东开发区分院招聘护工,“除了定期投放的广告,还经常到学校、农村去招聘,但是缺护工一直是常态。”王平说,在养老护理行业,长期以来都存在“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而符合要求的护理人员一直都非常稀缺。每次招来新人,又面临新一轮的培训,“每年的培训成本也有四五十万元。”
记者调查发现,养老机构不仅招聘年轻护理员是奢望,许多养老机构连基本的招聘都成问题。即便勉强招来人,也难留住人,跳槽率非常高。护工特别是男护工难找,成了各家老年公寓普遍的难题。“挖护工”也成了为同行所诟病的不正当竞争。“招护工时经常是一下来十几个,第一天走的就剩仨,第二天剩一个,第三天就都走了。”王平说,即便是颇有品牌和保障的他们也面临护工难招的问题。因为护工们不仅要打扫卫生,喂饭、喂药、帮老人擦身洗澡,还要端屎端尿,遇上老人排便不畅,还要用手协助排便。太脏太累,谁也不愿从事这项工作。“招不到年轻的,文化程度高的,甚至连下岗再就业的城镇职工都没有,都是农村来的,大多都在40-50岁之间。”张志广说,他们一般通过护理员介绍,或者到一些偏远地区去招人。“只要听说有人想出来工作,就赶紧通过熟人上门打听。”但是即使想办法招来人,想留住也很难,干一年多就算多的了,有的一看就走了。“有一个护工喂老人吃饭到一半就说不干了,因为老人一咳嗽喷了她一身。”张志广说。
记者调查发现,护工多数是山区、农村妇女,年龄大都四十七八岁,文化程度低,从事护理工作也是不得已,尽管如此,她们也是瞒着村里人,言说在城里饭店打工,怕别人看不起。而另一方面,养老机构的硬件设施逐步提升,对护理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老人容易感到寂寞、孤独,护理员还要具备与老人沟通技能和技巧,及时发现和调节老年人情绪波动或心理障碍。而现状是,由于自身素质等原因,护工只能提供一些简单的服务,与老人精神交流,排遣孤寂等方面就有所欠缺了。
在郭同月看来,建设一个规范、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养老机构,肯定离不开专业人才。养老服务业最关键的是专业护理队伍的建设。现在护工年龄偏大,多在40-50岁之间,未来很可能出现65岁护理员照顾70岁大爷的情况。“科班毕业的护士大多首选医院,其次是社区卫生院,考虑养老机构的很少。没有编制,福利待遇就差很多,社会上还有偏见,想要留人很难。”采访中,多位养老机构负责人希望由政府出面,组织或补贴社会培训机构免费培训护理人员,提高上岗能力,通过发布工资指导标准和建立保险(放心保)机制提高护理人员工作地位,鼓励更多的人从事养老行业。
没人:
护工今天来了明天走招不进、留不住、队伍老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