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他做了一辈子“古城卫士” 扬州文化老人晏炳森昨辞世

2018-09-03 08:00:01 无忧保

无忧保早报:无忧保是全国首创的个体社保微信自助缴纳平台,未来十年无忧保坚定服务个体社保缴纳的战略思想绝不动摇,并利用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打造个体社保领域的第一服务者和行业领导者。

  阅读提示

  扬州博物馆原馆长晏炳森,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3月20日凌晨安详辞世,享年84岁。提到晏炳森,人们想起的往往是他文物保护专家的身份,正是由于他对扬州文物事业非常认真而执著,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才最终能够留在扬州博物馆,许多文保单位才得以延年益寿。

  老友回忆

  他提出“晚会周周有,展览不断头”

  扬州市政协文史委顾问袁淮,曾先后任扬州市文化馆书记、馆长,扬州博物馆馆长、书记。昨天傍晚,听闻晏炳森的噩耗后,袁淮感言:“晏老对扬州的文化事业贡献很大。”

  “我和晏老认识有40多年了,我们在两个战线都有交集。”袁淮回忆道,“一开始在扬州市文化馆,他是我的直接领导,后来,他调入文博界,不久我也到了文博界。他一直以来,做人做事的风格就是认真、严谨,讲话深入浅出,不讲大道理。”

  袁淮说,他上世纪70年代到扬州市文化馆工作,当时晏老任扬州市文化馆馆长,“在群众文化生活方面,他办事特点就是非常认真、非常严谨,对群众文化事业非常执著。例如,要举办文艺演出,在演出前,他都要提前到现场看看天幕有没有挂歪了,如果挂歪了,他会亲自拉直。对于演出的徽标,他也会亲自检查。他对自己和馆里职工的要求都非常严格,每周都有工作会议。”

  “文革后,晏老还恢复了扬州市业余文艺宣传队和扬州书画协会,包括舞蹈队、声乐队、器乐队、曲艺队、话剧队,以及国画、西画、版画和摄影组织等等。”袁淮介绍,当时的文化馆位于辕门桥,也就是今天的国庆路、甘泉路与渡江路交叉口的地方,“当时那里是扬州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就类似于今天的文昌商圈,他那时候提出,"晚会周周有,展览不断头",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扬州的群众文化红红火火。”

  最让袁淮记忆犹新的是,陈旧的文化馆要翻建新大楼时,“晏老亲自带领我们文化馆的职工去拉建筑钢材,而不是让搬运工人去,足以说明他的节约理念以及对建筑材料要求的严格。”

  袁淮感触颇深地说,晏老给人的感觉是,对自己和别人都要求非常严格,但是,他也不失慈爱之心,“1976年,全市防震抗震,所有的房子不能住,他就带着我们这些年轻人,一家一家地帮助职工搭建防震棚,让人感到异常温暖。”

  古城卫士

  他曾坚决反对古城拆旧建新

  “古城保护的卫士走了,但是,他对扬州文化遗产保护所作的贡献,会成为城市的记忆。”昨晚,扬州博物馆、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名誉馆长顾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发出如此感言。

  据《扬州大事记》记载:1982年2月9日,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24座,扬州是其中一座。因为数千年的历史积淀给扬州留下灿烂的文化、众多的古迹、厚重的底蕴。为了有效保护古城,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从扬州实际情况出发,形成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扬州模式”。

  顾风介绍,晏炳森在担任扬州市文物管理办公室主任期间尽心尽力,上世纪80年代,扬州探索城市发展之路时,晏炳森等人坚决反对古城拆旧建新的想法。正是有了他们的据理力争,扬州城市发展的重心改在了西区,古城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晏老先后担任扬州市文化馆馆长、扬州博物馆馆长、扬州市文物管理办公室主任等职务。顾风认为,“晏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认真、坚守,善于学习,是他最大的风格。让人感动的是,他退而不休,一直热心于扬州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后来尽管有了间歇性的失忆症,但是每次一提到文物保护、文化遗产的保护,他就显得很兴奋,足以说明他的事业心很强。”正是由于包括晏炳森在内的一代代文物保护工作者的努力,扬州的古城保护,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一致点赞。

  在扬州的文博城建设中,晏炳森是首批专家组成员之一。为此,他经常到现场实地参观,作了大量的调查,因为古建筑要以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不能随便改动。

  此外,20多年前,在晏老任市文管办主任期间,国家文物局推荐日本记者采访大运河首选扬州,是因为建于春秋时期的扬州古邗沟,是古运河历史的源头。当时,晏老曾陪两名日本记者在扬州古运河边走了4天4夜。两名日本记者回国不久就在《读卖新闻》上发表整版文章《巨大的遗迹之行》。当年他向日本记者提出的“要把古运河当作国家重点文物保护起来”的理想已经实现。中国大运河申遗,于去年6月22日八年圆梦,他也在身患重病期间,喜获好消息。

  学者感叹

  扬州又少了一位文化老人

  昨天,扬州文化学者韦明铧心情悲痛地说:“晏炳森先生的去世,让我们又少了一位文化老人。”

  “我和晏先生结识很早,早在文革期间,我就和他认识。”回忆与晏老的交往,韦明铧告诉记者,“最初是因为他和我父亲之间的工作关系,后来则由于我们在各种文史会议场合的相互切磋。”

  谈及对晏老的印象,韦明铧言语中流露出敬佩,“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他很博学。不管在什么场合,谈论什么话题,只要有晏先生在,他基本上是头一个发言。他对许多领域都有所涉猎,无论文物、歌舞、建筑、书画之类,他都能发表他的高见。讲起来滔滔不绝,让人佩服他的口才。此外,他注意资料的收集。只要谈到一个话题,他必然会从他的包里取出若干相关的书报资料来,引经据典。我经常看他从包里拿出几十年前的材料,有些已经发黄,有些上面画满各种记号。他曾送我父亲一本《美的历程》,上面画满了红蓝线条。他本人也多才多艺,会绘画、写字、工艺等等,虽然不算精,大抵无师自通。我母亲去世时,他还手绘了一个小型的花圈。”

  “瘦削的身材,满头的白发,犀利的谈锋—这就是留在我脑海中的晏炳森先生。”值此晏先生远行之际,韦明铧特意作诗悼之:“文坛过一生,谈笑留屐痕。欲问归何处,古城草木深。”

  记者 陶敏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