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早报:无忧保是全国首创的个体社保微信自助缴纳平台,未来十年无忧保坚定服务个体社保缴纳的战略思想绝不动摇,并利用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打造个体社保领域的第一服务者和行业领导者。
张学忠的大伯叫张占元,这位静静地躺在苞米地之下的勇士,在84年前的“九·一八”事变之夜,主动指挥自己的部队向日军发起进攻……他成为至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在“九·一八”事变之夜主动出击日军而战死的军人。
25岁军人“九·一八”事变阵亡
在辽宁省“九·一八”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沈阳晚报文史顾问詹洪阁看来,老家在沈北北四家子村(现北四家子社区)的张占元是一位被历史遗忘的锡伯族抗日英雄,他在“九·一八”事变当夜阵亡,时年25岁。
在张学忠家,记者看到了张占元的照片,这张照片与东北讲武堂第九期同学录中张占元的照片是一模一样的。照片上,身着戎装的张占元英武、帅气。这是他留世的唯一照片,也是保存下来的唯一遗物。
张学忠告诉记者,听父辈们讲,大伯特别乐于助人,在家时也常帮父母干农活。他是高小毕业,后来离家去沈阳考了军校。“九·一八”事变发生的第二天,家里接到信,说大伯被土匪打死了。当时,家人认为他是横死的,没把他埋进祖坟中。不过,张学忠对记者说:“我小时候,常听村里老人说,你大伯是个了不起的人,是打小日本死的。”
张学忠回忆,听说当年事发后,日本人还来家几次,声称大伯是抗日的东北军军官,一定要抓住他,还要杀光全家,吓得家里人在外地躲了很长时间。东北军撤到北京的第二年,派人通知他们到北京参加大伯的追悼会,爷爷带上三伯张普元悄悄上路了,为了替大伯报仇,三伯张普元就留在东北军,成为张学良身边的侍从,并亲历了西安事变。
主动抗击侵华日军殉难第一人
当天,詹洪阁向记者提供了一本他珍藏的史料《“九·一八”记实》。这本书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有张学良卫队步兵总队(旅)五连赵明义排长的回忆。“九·一八”事变之前,他所在部队驻扎在北大营东侧500米旧无线电台院内,18日晚上10时许,北大营方向有爆炸声……赵明义所在连的连长是张占元,部队利用黑夜通过乱石山火车站南方的道口撤退,行至距铁路路基百米时,早已埋伏好的日军开枪射击。张占元对赵明义说:“铁路上的日军不多,我们攻击他。”随即张占元带头率部向敌人猛冲。激战中,他们几次进攻都未得手,张占元负了伤,部队只得撤出战斗。当退到20里外的阿吉堡子时,张占元因伤势严重来不及抢救死去,战友们沉痛地为他换便服入殓,并责成当地区长派人到沈北六王屯他家中送信,说是“土匪打的”。
赵明义在回忆录中称,这次战斗中,我们死连长一人,伤排长两人,另外有一司务长受伤,士兵也有三十多人受伤。据我所知,战场上只有这一连是主动出击,攻打敌人的。
在詹洪阁看来,对于“九·一八”事变这段历史来说,张占元是一个新的发现。他作为主动抗击侵华日军英勇殉难第一人,在中华民族抗战史上应该留下厚重的一笔。战争的形式有进攻、保卫、突围等多种,张占元属于主动进攻主动反击的。在已经下令不抵抗的情况下,一些像张占元这样的中下级军官是冒着抗命的危险反击入侵日军的。
英雄事迹将纳入锡伯族博物馆
不过,张占元既是张家的骄傲,也是张家的心痛。一直以来,有关的各种史料中,张占元始终是个被忽略的名字。他的墓地也在上个世纪70年代被夷为平地。
在张学忠的引领下,记者来到距张家老宅不远处的一块苞米地,这里被张家人认为是当时埋葬张占元的坟地。张学忠说:“我大伯就葬在这里,当年爷爷奶奶想他时,从家里的后窗就能望到坟地。 ”
如今,每逢清明,张学忠都会通过自己的方式祭奠这位只闻其名的英雄大伯。而对这位70岁的老人来说,为大伯立碑成了他最大的愿望,这也是他父亲的遗愿。
张学忠告诉记者,今年,张家人将着手为大伯申报抗日英烈,目前,正在准备相关申报资料。沈北新区民政部门相关负责人表态,将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积极处理张家人的诉求。与此同时,沈北新区文体局负责人也表示,在将于年底完工的锡伯族博物馆内,将开辟专门的展位宣扬这位锡伯族抗日英雄,预计这座博物馆将于明年的“西迁节”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沈阳晚报、沈阳网高级记者 白昕 文并摄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