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不仅是优质社保缴纳平台,还要做个体社保利益的捍卫者,根植用户,服务用户,关注国家政策,解读地方信息,实时跟进,解决个体社保缴纳和享受社会保障遇到的各个疑难问题。
自7月1日起,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4地率先开展,这意味着国外已很成熟的“以房养老”模式,将有规划地在国内推进。
“以房养老”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过去几年已有银行等金融机构在部分地区开展过“银行版”的试点,但是市场反应不佳。“保险版”试点一月,业务开展情况也并不乐观,雷声大、雨点小,似乎又在重蹈几年前“银行版”的覆辙。
应当看到,在当下社会结构日趋老龄化、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的背景下,该险种的推出符合了人们的需要。对此,社会公众应正确看待“以房养老”,不能误以为是政府在回避养老的社会责任。其实,金融机构推出“以房养老”产品的实质是以市场化手段运作,是对现有养老方式的一种市场化补充,是在现有养老保障体系下多了一种选择,不影响政府原本应承担的养老责任。
从发达国家几十年的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历程来看,“以房养老”在早期民众的接受度也较低,经历多年的发展才日趋成熟,被市场所普遍接受。因此,国内“以房养老”模式的推行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参与方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夯实“以房养老”的市场基础。
从金融机构视角来看,如何激发市场需求,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是该产品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以房养老”可以盘活存量房资产,使老年群体拥有相对宽裕的资金进行养老,这对于银行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而言,意味着新的市场发展机会和业务成长空间。对于这样一个未知而又充满前景的领域,金融机构要在产品设计方面下工夫,让产品设计更加合理,避免出现以往由于设置的准入门槛过高而导致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同时,促进“以房养老”相关衍生产品的创新,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并做好风险控制。
从政府层面来看,应创造较好的“以房养老”的外部环境。要解决房屋使用权最终归属的法律问题,平抑剧烈的房价波动,方便金融机构进行风险计量与产品定价。“以房养老”产品周期可能超过20年甚至更长,而我国住宅的使用权与土地权分离,未来使用权到期后的相关政策不明朗,房价也可能出现大起大落,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机构开展此类业务的积极性,需要政府及相关机构在服务方案设计上有所考量。
而对于客户来讲,应该在观念上有所转变。任何一款金融产品从推出到成熟都会有一个逐步被社会公众认可的过程,尤其是在我国这样一个重视房产、强调财产代际传承的文化环境中,“以房养老”可挖掘的潜在空间还很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养老的方式会越来越多,产品也会越来越丰富,这其中,客户的接受、适应于认可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总之,要想改变目前“以房养老”遭遇的市场尴尬问题,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客户等多方努力。政府层面,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和推动该业务发展,消除金融机构和客户的担忧;金融机构方面,应设计更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方案;客户方面,也要适时转变养老观念,唯如此才能让“以房养老”真正进入市场,发挥作用。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