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早报:无忧保是全国首创的个体社保微信自助缴纳平台,未来十年无忧保坚定服务个体社保缴纳的战略思想绝不动摇,并利用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打造个体社保领域的第一服务者和行业领导者。
卞正安展示他制作的木雕作品。
高旻寺山门砖雕是卞正安设计的。
通讯员 陈万明 任在新
记者 车林
摄影 刘江瑞 任在新
阅读提示
扬州的木雕工艺蜚声海内外。在我国传统建筑的砖雕装饰史上,扬州砖雕艺术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方巷镇,7旬老人卞正安同时具备砖雕、木雕技艺,曾参与过吴敬梓故居、隋炀帝陵、瘦西湖万花园、胡笔江故居、古运河改造工程,并先后在美国、德国、法国等地参建工程。古稀之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将自己的技艺传给年轻一代,他表示:“只要有天分愿意学,我可以开工资给他来学。”
古稀老人建小院
设计雕刻都是自己动手
近日,记者来到方巷镇,找到了卞正安老人的家。这是一座袖珍式家庭小庭院,与周边的白墙黑瓦形成鲜明对比。丹凤报春、鹤鹿同春、松鹤延年……50多年的砖雕、木雕技艺,淋漓尽致地体现在这里的一砖一瓦之上。
“在我家里你能看到楼、台、亭、阁。”看到记者来,卞正安热情地介绍起自己的小庭院。小庭院建于2004年,占地两亩半,园中有4个亭子,4座假山,亭子与亭子之间有小桥连接,桥下有小池塘。“假山分春夏秋冬,灵感来自个园,每个亭子都有自己的名字。”与其他居民小庭院不同的是,从庭院的设计到所有图案装饰都是出自卞正安之手。据了解,扬州市摄影家协会影视协会精心制作的专题纪录片《绿杨人家—扬州古巷民居小庭园》,还专门来到他的小庭院拍摄。
砖雕木雕50载
参与全国众多古建项目
1942年出生的卞正安,是土生土长的方巷人,自幼受爷爷的影响,掌握了一门木工手艺,中学毕业之后便在乡里修屋建房、做家具,凭借精湛的技艺,在十里八乡小有名气。
1970年,卞正安离开方巷来到扬州市区,拜红木家具雕刻师顾阿晓为师,开始较为正规地学习木雕。“跟着师父学艺的时候,师父已经60多岁,正苦于没有儿子无法继承自己的手艺。他看我比较有灵气,几乎是把所有技艺都传给我。”跟着顾阿晓学习了一年,卞正安便出师了。此后,他在木雕的基础上又掌握了砖雕技艺。
1980年,他凭着自己的技艺进入古建公司,成为一名古典园林建筑师。当时的古建公司不只在扬州市内,在全国各地都承接项目。久而久之,卞正安的作品遍及大江南北,曾先后参与吴敬梓故居、隋炀帝陵、瘦西湖万花园、胡笔江故居、古运河改造工程等。
自己承包工程
美法新加坡订单纷至沓来
1985年,卞正安带着7位工友离开古建公司,开始自己承包工程。
“当时接到的第一笔大单就是参建德国布吕尔"幻想国"宾馆工程。”卞正安介绍,这是一个投资4个多亿人民币的大项目,他们想要在德国修建一座中国古典式宾馆,每一片砖和瓦都要有中国古典建筑的气息,这对从事多年砖雕的卞正安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从设计到施工全部由我们来完成。德国人做事很认真,设计稿被推翻了五六次,光图纸就画了10多本。”让卞正安感到最困难的就是,如何按照他们的要求把5个八角亭组成一组。他和同事们经过反复地讨论设计,耗时一年半的时间进行设计和制作,最终得到德国方面的肯定。2001年,卞正安带着108名工人跟随74个集装箱远赴德国,当他们拿出制作的扬州砖雕给德国人看时,德国人赞叹不已。
从那之后,美国、法国、新加坡等国家的订单纷至沓来,卞正安让更多的外国人见识到了扬州的砖雕艺术。
工艺枯燥乏味
希望开工资来招学徒
记者采访时,卞正安正在赶一件木雕作品。一把刻刀、一块原木、一副眼镜,便是卞正安平时工作时的配备。
他告诉记者,木雕和砖雕的相同之处都是刻。不同的地方在于,相比木雕,砖雕要更难。“刻同样的东西,砖雕用的时间要比木雕长得多。”卞正安介绍,一件木雕或砖雕作品的面世,第一步是构思设计,在纸上画好图案,尺寸大小必须精确;第二步是选材,挑选最适合的木头和砖,做木雕最好的原木是福建的黄杨木,砖则是苏州产的罗地砖。“砖的火工特别讲究,火大了雕不动,火小了用不久。”第三步就是雕刻。将纸上的图案在木头和砖上呈现出来,深浅不一,需要讲究力度,稍不注意就可能将木料和砖料刻坏。
如今,在卞正安的熏陶下,他的儿子和孙子都从事砖雕和木雕,去年他还开了自己的工作室。但是这项技艺是非常枯燥又乏味的工艺,现在从事这项工艺的大部分是中老年人,愿意学习的年轻人很少,这项工艺的传承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卞正安说,他希望能将这门手艺好好地传承下去。“只要有天分愿意学,我可以开工资给他来学。”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