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早报:无忧保通过微信平台提供新型社保缴纳服务,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公众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的缴纳、查询、咨询等服务。
今年5月1日开始,上海市年满65周岁以上的户籍老人,将享受每月不低于75元的老年综合津贴。昨天上午,上海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市民政局局长、老龄办主任朱勤皓透露,新出台的老年综合津贴覆盖老年人的交通出行、高龄营养等需求。老年综合津贴制度将与《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同步实施。
上海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透露,制度明确老年综合津贴的发放对象为:具有本市户籍且年满65周岁的老年人。老年综合津贴通过“上海市敬老卡”发放。据了解,“上海市敬老卡”是具有金融功能的借记卡,该卡可用于购物消费、存取现等,但仅支持境内使用。
取消原免费乘车政策
上海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5月1日起发放的老年综合津贴已涵盖了高龄老人的营养补贴、公交出行;老年津贴实施后,7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车这项政策也随之取消;6月25日起,原社会保障卡副卡(敬老服务专用)停止使用,老人乘坐公交不再免费。
老年综合津贴分为5档
根据老年综合津贴制度方案,津贴发放标准按照年龄段共分为五档:65-69周岁,每人每月75元;70-79周岁,每人每月150元;80-89周岁,每人每月180元;90-99周岁,每人每月350元;100周岁及以上,每人每月600元。
老年综合津贴自本制度实施之日起,从老年人符合条件的当月开始根据适用标准按月计算。发放采取按季度预拨的方式,于每年1月、4月、7月和10月分别发放。
第一笔津贴6月底到账
朱勤皓说,此项制度涉及上海280多万老年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可就近到居(村)委办理。从4月11日至5月31日,各居(村)委集中接受老年人咨询、申请、办理和领取“上海市敬老卡”;6月底,第一笔津贴会在统一时间发放入卡。今后新增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可就近前往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办理老年综合津贴事宜。
朱勤皓还透露,为保证此项制度,预计年财政投入将超过45亿元。
解读
增进老年人福祉
《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5月1日正式实施;备受关注的老年综合津贴制度,昨天也尘埃落定。面对上海不断加深的老龄化程度,优化投入、增进福利,是上海的一项郑重选择。
此前,上海针对老年人亦有不同形式的福利优待,然而,一些政策在实行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不平衡,比如未能覆盖全部老年群体的共同需求,甚至可能造成公共资源配置的失衡。拿社会关注度最高的“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车”为例,初衷是增进老年群体的普遍福利,但到后来却也陷入争议。尤其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特别高龄老人几乎没有公交出行的迫切需求,这方面本应予以他们的福利,等于在无形中被虚置了。
几经酝酿的老年综合津贴制度,正是对过去多种政策的调适与优化。根据新政,原先由单一政策对应的老年人高龄营养、交通出行等等需求,如今以货币化方式予以统筹涵盖,并按照不同年龄段分层提供,相当程度上把贴补对象从过去的“供方”转移到了“需方”。相对单一政策,这显然能更好涵盖多方面需求、实现相对公平,同时也有助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资源空耗——需要指出的是,新制度推行后,用于这一块福利的财政投入较以往有了明显增加,增进福利成为明确承诺;而财政资金更高效、更精准的投入使用,何尝不是另一种社会福利。
一项事关民生福祉的公共政策,难免要回应公众的争议和疑问,老年综合津贴制度也是如此。好在数月以来,这项制度的出炉过程并非闭门造车,而是广为向社会公开征询意见,并根据公众呼声,在最初方案基础上作了多项调整完善。无论是对受补贴群体的年龄段划分,还是具体的补贴金额,人们看到的制度终稿都更为周详精细。这无疑体现了公共政策的开放决策与自我优化。
时评
津贴是一个起点
是否善待老年人,是衡量一个“好社会”的基本标尺。能否通过有效的公共政策配置,构建起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老年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也是对公共治理水平的一次检视。
上海这样的快速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各类需求除了体现为“增量”,也体现为某种“变量”。在变动而多元的需求面前,需要用公共政策的不断调适,来促进制度体系的不断健全,由此提升老年人群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同时,既为公共政策,又必须确保政策普惠和社会公平。这些方面,老年综合津贴制度就是一个缩影。
新政推行后还有可能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新呼声,相关的一系列为老服务政策措施,也还有进一步调适优化的空间。这依然需要社会各界的集思广益、倾力支持,让一项政策在实践中变得更好。而另一方面,要切实增进老年群体福祉,人们也需要将目光投向“津贴”之外——养老是一个系统性命题,上海“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扩大多层次养老服务供给”,意味着除了政府兜底之外,更需动用市场、社会多元力量,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和福利。
这终究是一件需要群策群力的工作,而持续增进老年群体的福利,同样考验着政府、市场与社会协同起来的创新能力。这方面,“津贴”不是终点,而更是一个新的起点。综合东方早报(博客,微博)解放日报
宁波出新规
鼓励职工到农家乐疗养休养
昨天,宁波市总工会通报,鼓励各单位组织职工到有经营资质的农家乐、民宿进行疗休养,丰富职工疗休养形式。
新规定是对原来实施办法的补充,包括疗修养地安排浙江省内,可在一地多点开展,身心疗养,参观学习,职工交流,乡村体验等内容,同时,鼓励倡导充分利用宁波市内有经营资质的农家乐、民宿等资源,丰富职工疗养形式。新规还指出,各单位可通过政府采购、购买服务等方式,委托符合条件的旅行社、农家乐旅游经营者提供服务,其依法开具的发票纳入职工疗修养报销的范围,职工疗修养活动面向广大职工,并向优秀职工、一线职工倾斜。
宁波市总工会表示,疗修养时间一般不超过5天,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疗养费用每人不高于2000元,其他企业自行安排。
首先,农家乐是能提供正规报销凭证的县级以上的农家乐特色村点,未受到旅游、工商、物价等相关部门的行政处罚,还要具备体验农耕文化,提供农家菜肴等条件;其次,具有合法经营资质和相关有效证件的经营服务单位。据央广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