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朗诗街区有家“家门口的养老院”

2018-09-19 08:00:01 无忧保

无忧保早报:无忧保通过微信平台提供新型社保缴纳服务,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公众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的缴纳、查询、咨询等服务。

交汇点记者 王梦然长者居家服务中心的贴心服务赢得了居民的信任长者居家服务中心内温馨又舒适昨日本报

  昨天,本报刊登的“南京聚福园小区会所改建养老院,业主青睐居家养老集体投票叫停施工”报道,引起了各界对于“家门口的养老院”的思考。“家门口的养老院”究竟离我们多远?服务养老,离家多远才“最美”?老人期待的养老和“距离”有关吗?小区内的养老院真的没有存在的必要和可能吗?在老龄化加剧的当下,居家、社会养老模式如何适应老人现实养老所需,成了需要全社会共同探讨的课题。交汇点记者 王梦然

  话题:

  政府、企业关注“家门口的养老院”

  能否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检验社会和谐程度的重要标准。随着社会对养老院、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养老机构将目光投向了社区,甚至小区。一方面,政府在鼓励民营企业服务养老,甚至鼓励企业合理利用空余的公共资源,开办养老机构;然而另一方面,是公众对于养老各怀想法,无法认同,甚至强烈抵触硬生生扎进住宅区的养老机构。昨日本报关注的南京聚福园小区业主拉横幅反对小区内兴建养老院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由此也看出,推行养老模式,光靠政府支持不够,也需要探究公众所需。

  近年来“家门口的养老院”因离家近,子女和老人沟通情感方便,能衔接居家养老,而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股热潮。在南京,其实也有不少这样“住”在住宅区附近,甚至“住”进住宅区内的养老机构,这些机构的运行情况以及社会反响,也许可以为“家门口的养老院”这一养老模式是否可推行,能否真正为老人提供养老所需给出一种解答,有一定借鉴意义。

  案例:

  朗诗街区养老驿站

  从细节抓住老人心

  南京建邺区朗诗国际街区内的长者居家服务中心,就是一个建在小区内部的养老机构。该机构的负责人王德生告诉记者,2014年,长者居家服务中心在朗诗国际街区兴建之初,也同样引起一些居民的不理解。但在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的调和下,这一矛盾并没有凸显。之后,建于街区内的200多平米的长者居家服务中心,作为一个“养老驿站”正式提供养老服务。

  不同于养老院的概念,这一养老驿站在开办之初所能提供的服务仅仅类似“托老班”,总的来说,是为居家养老做服务。王德生告诉记者,驿站工作人员有康复员、护理员以及护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不仅是持证的专业服务人员,还是平均年龄在22-26岁之间,有活力有热情的年轻员工。“刚开始,我们能为老人提供的服务有带老人做康复练习,对脑力退化的老人做培训,为老人服药作指导,陪老人散步、运动等。”从王德生的介绍来看,长者居家服务中心起初只是致力于为老人子女减轻负担,很多子女都是白天把老人送到驿站“托管”,晚上下班再来此把老人接回家。

  王德生坦言,对于家门口的养老机构,业主更多抱有的是观望甚至质疑的态度,很多业主也是以“试试看”的心态先将老人送来“托管”,且他们对机构的环境、服务人员素质都很有要求。长者居家服务中心通过良好的服务,逐渐拉近服务人员和业主之间的距离。2015年,很多业主看到服务人员陪老人散步、陪老人活动,他们的真诚和热情赢得了业主的信任。自此,这个200多平米的养老驿站开始接纳“全托”老人,春节期间老人在驿站安然度日,也让业主对养老驿站的服务更加信赖。据悉,目前这里入住的老人有7位,日托服务的有12位,已经饱和,对于其他还有养老需求的老人,服务人员采用上门的方式服务业主居家养老。

  经验:

  只有追求人文化的养老才能得到认可

  谈及对“家门口的养老院”这一养老模式的探索,王德生坦言,这种养老模式对中国人而言可能还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但在老龄化程度更高的日本,这种离家一公里内的养老院可以说处处都有。“每个住宅区一公里内都有2-3家小微型养老机构,一个大片区内就有2个左右大型养老院。”王德生曾在日本从事过养老服务,他说,日本的养老模式主要分三类,一类是居家养老模式,一类是小规模多功能的“家门口的养老院”,还有一类就是大型养老院。

  抛开养老模式摸索程度的不同,光就情感方面来说,王德生认为,中国人和日本人一样,骨子里都不喜欢在离家太远的地方养老,可以常回家看看,方便见到子女是老人们的心愿,从这一情感角度来说,“家门口的养老院”能兼顾养老和情感交流。那么,在中国如何发展好“家门口的养老院”呢?王德生说,首先,小区业主问卷调查是不能忽视的,不要笼统地调查业主是否同意在小区内开养老院,而应该细化调查,比如业主们期待什么样的养老模式,希望养老机构提供怎样的养老服务,是饮食指导,还是助浴,还是康复护理?调查内容越细致越好。其次,要考虑到业主的年龄层次、消费能力等等,给予他们相适合的精细化的多元养老服务。

  “企业做养老应该避免大而粗,尽可能地体现精而细。”王德生说,企业做养老和政府做养老不同,企业只有更加追求人文化的养老才能一步步得到市场认可,得到老人的信任和青睐。

  江苏省社科院社会发展中心主任徐琴:

  应该将养老用地 视为规划预留用地

  在我国,“家门口的养老院”究竟有多少潜力可待挖掘呢?江苏省社科院社会发展中心主任徐琴采访中首先肯定,社区养老是一个好的方向,这种就近养老模式能方便老人与子女的情感交流,避免老人出现孤独感。不过,在徐琴看来,养老落地空间具体如何安排也很重要。聚福园小区业主对于小区内开办养老机构的反对,徐琴很能理解。她认为,养老固然重要,但居民的正常生活、居民的诉求反映也很重要。那有没有两全其美的方法呢?徐琴提出,新楼盘在建设时,或老小区在改造时,应该将养老用地和幼儿园、农贸市场一样,视为规划预留用地,这种服务养老的专业用地应该在几个小区外的公共区域,既能满足居民养老需要,又不影响居民生活。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吴亦明:

  依据需求有针对性地 给予养老服务

  在城市中心住宅区建养老机构,在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吴亦明看来,首先是要积极与业主就用地和设施使用进行沟通,因为公共设施的使用涉及到物权法,开发方须按业主的需求,合法合规地使用公共设施。此外,吴亦明认为,居家养老和家门口养老,在空间上的变化并不大,所以企业服务养老,最重要的是探索服务的内容和质量,企业要依据业主的需求,有针对性地给予养老服务,而不是硬塞给业主企业想提供的养老服务。吴亦明指出,“家门口的养老院”,主要模式应该是依托小区、社区,作为居家养老的补充服务存在。

  总的来说,吴亦明认为,只要依法行政、统筹规划,满足民生养老服务需求,“家门口的养老院”就大有可为。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养老院养老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