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不仅是优质社保缴纳平台,还要做个体社保利益的捍卫者,根植用户,服务用户,关注国家政策,解读地方信息,实时跟进,解决个体社保缴纳和享受社会保障遇到的各个疑难问题。
本报记者 于艳新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沙河口区春柳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本着“为民、务实”的理念,面对辖区老年人多、孤寡老人多、空巢老人多、居住老旧房屋多的实际,整合社会资源,发挥辖区爱心社会组织作用,推出了“四个一、四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架起了政府与社会组织、党员与群众之间沟通联系的桥梁,为社会治理与和谐注入了新的活力。
所谓“四个一”:即一平台、一带动、一搜集、一对接。
[一平台]
就是以“帮万家”为“平台”,全面拓展为民服务的领域,不但要解决居民一般性需求问题,还要解决居民深层次特别是孤寡空巢和低保特困老人的居家养老问题,让孤寡老人情感不再孤独,让空巢老人儿女不再牵挂,让低保特困老人生活不再忧愁。
[一带动]
就是以社区党组织和“党员1+1”(即一名党员带动一名或几名群众)带动、吸纳更多的有识之士和热心人士参与社会公益和老年人服务活动中来,逐步形成“1+x”的氛围,践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前,街道已有3586名志愿者参与居家养老服务。
[一搜集]
就是利用“晨话夜访”网格机制和“帮万家”的五个渠道(即:拨打96685系统平台、登录帮万家门户网站、登录“帮万家”微信平台、通过微博和《民情日记》记录),搜集和掌握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的所思所想和生活难题,第一时间对接到各个社会服务组织,起到了服务的“中枢”作用。
[一对接]
就是各社会组织根据老人的不同需求进行分类对接服务。如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的日间照料、巡视探访、代购代买、订餐送餐、家政保洁、送医问药等服务长期对接;为老人提供洗洁理发、精神慰藉、法律咨询、应急呼救、临终关怀等服务临时对接。形成服务无死角、关怀全方位。
所谓“四服务”:就是为老人提供“居家生活、文化教育、咨询维权、健康卫生”四大类十二项服务。12项服务包括:健身娱乐、日间照料、巡视探访、代购代买、订餐送餐、精神慰藉、洗洁理发、家政保洁、法律咨询、送医问药、应急呼救、临终关怀等。
建立“对接服务卡” 实现服务老人的“直通车”
为加强社会组织的服务功能,春柳街道在制定《春柳街道创新社会组织建设实施方案》的同时,积极把那些组织松散、结构多样、规模不大、功能单一、作用小微、社会认知度不高的“草根组织”整合起来,形成管理有序、发展规范、品质上佳、资源共享的“大兵团”服务的社会组织。通过整合,春柳辖区目前社会组织有163家,其中服务老人的是86家,覆盖全街道12个社区。
街道还制定下发了《春柳街道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章程》,明确了管理机构和管理规定。在街道层面,设立了“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下设监事会和办公室。为加强养老服务工作的领导,中心主任由办事处主任兼任;监事会监事长由主管民政工作的副主任担任;办公室设在社会事务科,办公室主任由社会事务科科长担任。在社区层面,成立了“社会组织联合会”,下设各社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联合会会长一般由社区居委会主任兼任,副会长和会员由社会组织法人或负责人组成。既加强了对社会组织的领导,又保证了社会组织服务老人的连续性、持续性和稳定性。
为保证服务老人的便捷性、时效性、针对性,对全街60岁以上老人和社会组织进行一次全面问卷调查,全面摸清底数。根据孤寡空巢和低保特困老人的不同需求,建立了老人生活健康需求档案;根据各社会组织所能提供的服务项目,建立了社会组织服务项目档案。并按照“资源共享、全街覆盖”的原则,各社会组织根据自己的服务内容分别与老人建立了“对接服务卡”,将服务内容、联系人、联系方式分别印制在“服务卡片”上,发到居民及老人手中,使老人需求与服务更加直接,实现了服务老人的“直通车”。目前,服务对接4452人,成功服务2022人。
如今,春柳街道不断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积极引进社会信誉好的社会组织入住辖区,让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服务老人的行列中,壮大服务队伍,拓展服务范围,确保服务老人的持续性、稳定性和长效性,使他们成为社会治理、服务社会、促进社会和谐的主力军。
建立“功能型党组织” 实现服务老人的“零距离”
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始终是领导各项事业的核心,始终是干好工作的中流砥柱。为此,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始终注重和加强社区党组织和党员的引领和凝聚作用,带领社会组织更好地为老人服务。
加强“党员1+1”带动,吸纳更多居民参加社会组织。以社区党组织和“党员1+1”即一名党员带动一名或几名群众,逐步出现“1+x”的浓厚氛围,吸纳更多的有识之士和热心人士参与社会公益和老年人服务活动中来,使志愿服务组织不断扩大。目前,街道党员志愿者人数有3688名,群众志愿者人数达到6584名,而参与老人服务志愿者有3586名。
注重党员力量调配,将“功能型党支部”建在社会组织中。在街道确定的“10个服务品牌”中有7个社会组织建立了“功能型党支部”,使社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加强劲。如张玉良“临终关怀服务队”自从建立了党支部后,队伍建设更加团结,服务范围更加扩大,不仅服务了本辖区的孤寡老人,也辐射全市。2014年5月的一天,甘井子区泡崖街道张姓老人的亲属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打来求助电话,是否能帮帮忙,张玉良二话没说,与一党员志愿者立即赶到其家中,从给老人擦身、穿衣到火化、下葬,忙碌三天,为老人家属节省了许多费用。当老人家属拿出500元钱和2条香烟表示感谢时,被张玉良拒绝。临终关怀服务队成立7年来,先后为120余名重症老人提供过关怀与救助服务,为46位孤寡空巢和困难家庭的逝者提供了临终抚慰和殡葬“一条龙”服务,大大减轻了这些家庭的经济负担,让逝者得到安息、家人得到了安抚。
强化“晨话夜访”力度,实现服务居民群众的“零距离”。春柳街道积极加强以党员、楼长和志愿者队伍为主体的“晨话夜访”活动,通过党员、楼长和志愿者每天的“晨话夜访”与居民进行面对面沟通,及时把居民百姓尤其是孤寡、空巢及有病老人的“大事小情”收集、反映上来,并根据他们的所需所盼,提供针对性服务,实现服务的“零距离”。同时,居民群众还可通过社区“QQ网络”和“帮万家”的“五个渠道”(即:拨打96685系统平台、登录帮万家门户网站、登录“帮万家”微信平台、通过微博和《民情日记》记录)寻求帮助,架起了一座社会组织与政府、党员与居民群众沟通联系的桥梁。
建立“10分钟服务圈”,实现服务老人的“广覆盖”
春柳辖区60岁以上老人20064人,占辖区人口22%。其中低保老人216人,空巢老人1855户,独居老人1161人,智障老人276人;残疾人1519人,其中50岁以上残疾人为965人。为满足辖区孤寡、空巢、残疾老人的生活、就医和文化需求,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积极整合辖区资源,加大投入,建立了统一协调、日常生活、就医呼救和健康娱乐“四大保障中心”,覆盖12个社区,形成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的“10分钟服务圈”。
一是统一协调保障中心。街道把“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设在“帮万家服务中心”,对外挂牌,统一调配,快速服务,并在中心内建立起“一会两办三区四平台”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大格局,形成了惠老服务的协调保障中心。
二是日常生活保障中心。以“帮万家”志愿服务老年人美丽工坊和"家有爸妈"惠老超市”为依托,建立了老人日常生活保障中心。老人家里的小修小补有专人帮忙,日常生活中的理发裁剪等有专人负责。老人可以持“会员卡”到超市购买所需物品便享受价格八五折的优惠,对行动不便的老人送货上门,大大方便了老人。目前,惠老超市为120名60岁以上困难孤寡老人办理了“会员卡”,受到老人欢迎。
三是就医呼救保障中心。以市中心医院、妇产医院和三个社区医院为依托,以“一键通”助老服务为“平台”,建立了老人就医呼救保障中心。对老人的巡诊、送药和打针等慢性病的日常寻医问药,均由三个社区医院来完成;对应急呼救等突发性的老人,只要按下床头的“一键通”,市中心医院的120应急医务人员便可迅速赶到其家中,实施应急抢救。目前,沙区政府已为辖区58位老人安装了应急呼救“一键通”。
四是健身娱乐保障中心。以街道文体活动中心、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活动室、社区健身广场和楼院娱乐室为依托,建立了市民健身娱乐保障中心。目前,街道有健身娱乐的社会组织27个,基本做到了活动有场地、有设施、有计划、有内容。
依托社会组织,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想民之所想、办民之所需、干民之所盼”,既是职责所在,也是春柳街道践行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经过初步的探索与实践,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深受老人及其子女的欢迎。但是,为民服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随着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与服务的进一步规范,在服务范围、服务质量和服务细节将有“质”的飞跃,切实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病有所医、困有所帮”的居家养老服务机制,为老人幸福、家庭和睦、社会稳定作出积极的努力。
本报记者 于艳新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