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早报:无忧保是全国首创的个体社保微信自助缴纳平台,未来十年无忧保坚定服务个体社保缴纳的战略思想绝不动摇,并利用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打造个体社保领域的第一服务者和行业领导者。
核心提示
昨天,本报刊登了86岁抗战老兵李福兴的战斗经历,李福兴老人托本报寻找当年一同参加新四军57团通讯班的兴化老乡张恩锡。根据老人提供的信息得知,张恩锡老人如果健在的话,现在应该是在辽宁大连。昨天下午,据大连《半岛晨报》记者齐书勤反馈,目前《半岛晨报》正在努力寻找张恩锡老人,各种线索表明,张恩锡老人很可能依然健在。
大连传来消息
张恩锡老人很可能还健在
前天晚上,本报记者通过微博,将抗战老兵李福兴寻找寻找战友张恩锡的消息传递给大连当地媒体《半岛晨报》。
昨天下午,记者收到了《半岛晨报》记者齐书勤的反馈。下午3时许,齐书勤告诉记者,他通过大连警方的系统查询得知,张恩锡老人已于去年过世。得知消息后,记者心情非常沉重,因为在采访李福兴老人时,老人曾经提过,当年自己所在的通讯班的十多名战士中唯一有望健在的就是张恩锡,其他的战士或牺牲或病逝,都已不在人世。正因如此,老人格外期盼能在有生之年与张恩锡相见。
正当记者不知用何种方式将这个令人难以接受的消息告诉李福兴老人时,电话再次响起。“不好意思,刚刚搞错了,系统登记的是张恩锡老人的夫人于去年过世了,不是张恩锡本人。”听到这个消息时,记者心情激动了起来。“根据公安系统的显示,并没有任何张恩锡去世的记录,这说明张恩锡老人很有可能还健在。我们正在查询老人家的住址和其他信息。”这一刻,记者已经开始憧憬两位老人多年后重逢的画面。
采访了十多位经历过抗战的老兵,听他们讲述着自己的故事。在讲述的过程中,几乎每一位老兵都会陷入战友一个个离去的痛苦之中。无论是在战争中牺牲,还是在和平岁月里去世,对于这些老兵来说,都是一种痛。用曾经采访过的一位老兵的话来说,“我们打日本人时的那个连队,如今就我一个活着的了。他们每一个人的离开对我来说,就像是身体里被抽去了一根骨头。因为我们曾一起手拉手爬过山,肩并肩杀过日军,头靠头睡过觉,甚至扑倒对方大叫"卧倒",我们这些人是真正的生死与共的一家人。虽然和平年代我们可能相隔万里,但是我们心中都知道对方是自己一辈子的亲人。所以每当我听到哪一位战友离开的消息,我都会沉默好几天。”
寻找张恩锡有难度
大连媒体将继续协助本报寻找
昨天下午4时许,齐书勤又给记者打来电话。“虽然系统没有老人的死亡记录,但现在留下的资料信息陈旧,想要找到张恩锡老人很困难。”大连的同行告诉记者,根据资料信息显示,张恩锡老人登记的住址名叫金家巷,而这个地方现在已经没有了,以前当地的住户也都搬迁了,老人留下的联系电话也拨打过了,也不对了,所以现在只有通过其他的办法来找张恩锡老人了。
随后,齐书勤表示,自己将在周一通过其他途径试着寻找张恩锡老人,“周一我再通过其他部门再想想办法,明天上午我会去以前金家巷的地址去看一看,也许能找到什么线索。我这边会尽力去寻找张恩锡老人,希望能尽快找到,完成李福兴老人的心愿。”
昨天,大连本地的《大连晚报》、《大连新闻广播》等媒体先后联系了本报记者,同行们均表示将协助本报寻找老兵张恩锡。
老人十分激动
希望有生之年能再相见
当李福兴老人得知张恩锡很可能依然健在的消息后,十分激动。老人紧紧地抓住记者的手说,“他应该还活着,他当兵的时候比我身体好,不会在我前面走的。”
李福兴老人告诉记者,当年在57团的通讯班里,自己和张恩锡的关系最好。“因为我们两个人都是兴化老乡,而且年龄一般大,所以最聊得来,关系也好。”李福兴老人说,“解放后他和一个大连的女孩子结了婚,没多久他就去大连生活了,而我就留在了扬州。”
“我们当年一个通讯班十多个人,现在可能活着的就只剩下我和他两个人了。”李福兴感慨地说,“其他的战友在战争中牺牲了几个,其他的也都在早些年的时候病逝了,如果我能见到张恩锡,我很想和他一起聊一聊当年一起打日本人的日子,我相信他也不会忘记。”通讯员 刘君 记者 宫鋆煜 实习生 路博学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