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公办养老机构去特权化,啥时都不晚

2018-10-01 08:00:01 无忧保

无忧保早报:无忧保是全国首创的个体社保微信自助缴纳平台,未来十年无忧保坚定服务个体社保缴纳的战略思想绝不动摇,并利用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打造个体社保领域的第一服务者和行业领导者。

  规划同一起跑线,运行同一明规则,是大势所趋。让公办养老机构真正姓“公”,啥时都不晚。希望有更多的地方跟进。

  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

  伍里川

  “北京调整公办养老,排100年长队等床位现象终结”,北京青年报昨天这一报道,让人眼前一亮。

  2013年10月13日,同样是北京青年报的报道:北京公办养老院入住排队需等100年。

  并没有数据表明,在两年不到的时间内,北京的公办养老机构的床位大增。“100年之约”骤然缩短,不是因为谁在玩魔术,而是因为政策在对畸形的养老格局进行调整。

  从2015年8月1日开始,北京市公办养老机构将只接收特困或五保老人,困境家庭和优抚对象中的失能或高龄老年人,以及计划生育困难家庭中失能或7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四类群体。已经入住的不符合新要求的老人将不作调整,但新排队的不符合要求的老人将不能入住,因此排队时间将缩短。

  尽管,排队时间缩短到什么程度并没有明确说法,但已是一大改善。这种改善更大的意义集中于“公平”。

  当然,公办养老机构确认只接收四类群体,其实是属性回归。公办养老机构本来就应以接收三无老人、五保老人等弱势群体为己任。

  但现实当中,广受诟病的是,在一些地方,公办养老院已经沦为政府部门的面子工程、样板工程。其门槛之高、潜规则之盛行,让普通人望院兴叹。这与设立公办养老机构的初衷南辕北辙。

  新华社曾报道:记者走访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多家养老院发现,因“物美价廉”成为“特权”老人争相享用的“蛋糕”。

  “蛋糕”的阴影,遮不住凄凉的事实。为给90岁高龄、患老年痴呆症的父亲找到一个公办养老床位,广州市民李女士几乎跑遍了大半个城区,得到的答案却是:无论市属、区属都要排队。

  当然可选择进入民办养老机构,但难题更多。这种情况下,打开公办养老机构“公平通道”的愿望更加强烈。无论如何,规划同一起跑线,运行同一明规则,是大势所趋。

  早在2013年12月,民政部就发出关于开展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其原则之一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基本。强化对特殊困难老年人的服务和保障,履行政府在养老服务业发展中保基本、兜底线的职能。”

  当然,人们也注意到,公办养老机构将转制全部改为民营或企业,自2014年始,相关试点工作展开。

  当养老机构再无公办、民办之分时,单独强调公办养老机构向弱势群体倾斜,也就没有必要。但是在此之前,必须大力去特权化,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养老氛围,为养老改革消除阻力、集聚信心。

  事实上,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完成之后,“保基本、兜底线”的重任仍落在政府肩上,换句话说,“养老公平”将是长期追求目标。

  让公办养老机构真正姓“公”,啥时都不晚。希望有更多的地方跟进。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养老养老机构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