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早报:无忧保通过微信平台提供新型社保缴纳服务,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公众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的缴纳、查询、咨询等服务。
社区是城市的神经末梢,也是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盘龙区青云街道青裕社区推行“养老+社区”的模式,建起没有围墙的养老院,让老年人安享幸福的晚年生活。这种模式一经推出就不断吸引老人入住,就连省外的老年人也约着同学、朋友、家人前来体验。业内人士称,“养老+社区”的模式让老年人更乐于接受,这一全国创新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新模式将成为未来养老的主流方向。
老年人更喜欢“居家养老”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2亿,占总人口的14.9%;平均50个老人“摊”1张养老床位;不知不觉中,老龄人口猛增、高龄化和空巢化趋势明显……对老年人来说,跟儿女住不自在,上养老院脱离社会更是不舒服,怎样才能建起让老年人愿意住进去的“中国式”养老院?根据盘龙区委、区政府开展“居家养老”有偿服务试点社区工作的要求,2014年,青云街道结合社区发展规划,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大胆探索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相结合的社区嵌入式家庭化养老服务新模式,利用青裕社区新建高档住宅小区多、入住老年人居多、辖区环境宜居的资源优势,建起了没有围墙的青裕社区温馨家庭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青裕养老中心位于白沙润园小区, 来到小区小广场时,悠扬的音乐声中,老人们或坐在大树下纳凉,或逗逗小区里的小孩,或聊天看报,若不是挂在胸前的胸牌,还真让人无法分辨哪几位老人是养老中心的,哪几位老人是小区居民。
老人们居住的养老中心是什么样的?在青裕社区主任林彩的带领下,穿过花园,走过一片草坪,进入一栋花园洋房,唐爷爷与其他两位老人就住在这里。宽敞明亮的客厅里,藤艺沙发透着朴素自然的气息,茶几上摆放着水果和不锈钢水杯,墙上挂着字画,厨房里锅碗瓢盆一应俱全。“有时老人们的儿女带来吃的,可以在厨房里热一热。”林彩说。
“我们和其他居民住在一栋楼里,房间里的布置就跟家里一样。你看,我还从家里带来了台灯和我喜欢看的书。”唐爷爷指着自己住的卧室说。
“这里好,我老婆很喜欢小胡,在家找了很多保姆她都不喜欢,陪她住下来我很放心。”不愿意让女儿们在工作之余过度牵挂的宋爷爷带老伴住进了养老中心。
在家的时候,付阿姨在照顾母亲之余还要做家务,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妈妈,入住中心之后有了护理员的协助,付阿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照顾妈妈,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妈妈的情况好转了很多。在床上躺了10年的妈妈,每天可以坚持下地走上一二十米。
昆明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也吸引了不少省外甚至国外的老人来“过冬”,看到青裕养老中心与小区融为一体、没有围墙的养老方式后,老人们会相约到中心来住上一段时间。“这里的环境太好了,冬天都是绿茵茵的,到处逛逛、晒晒太阳挺舒服的。”来自沈阳的吴奶奶说。
目前,养老中心在白沙润园小区购置了3套住宅、租了11套住房,为入住老年人提供24小时全托养老服务,4至6位老人住一套花园洋房,配备一名24小时服务人员,有夫妇共同养老、母女互助养老、朋友结伴养老、临时组合养老、夕阳爱情养老等模式,目前共有80位老人入住。选择“候鸟式”养老的老人需要提前预订,住房常常供不应求。
“养老是社区很重要的一项工作,经过实践,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模式是切实可行的。为支持养老服务中心,青云街道协调社区用房200平方米,提供给日托中心使用。中心安排工作人员负责日托老年人的用餐、护理及开展文体活动,现有日托老年人20余位。平时,养老中心的老人跟社区居民一起参与社区组织的棋艺大赛、文艺活动、读报活动等,他们能充分地融入社区、融入社会,这跟相对封闭的养老机构养老是不一样的。”青裕社区党支部书记陶红说。
在社区的努力下,今年5月,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冒雨连夜赶工,总共为青裕社区养老中心安装了16件户外健身器材。养老中心的爷爷奶奶们可以根据各自的身体状况,选择一些健身器材锻炼身体,居住在周边的年轻人也可以在下班后去活动活动。
社区“爱心食堂”贴心服务老年人
让专业的人来干专业的事。社区的“爱心食堂”由专业团队来管理和运作,除对养老中心老人开放,也对小区居民开放。
走进“爱心食堂”,柔和的灯光下,餐台干净整洁,用餐桌椅摆放整齐,桌与桌之间由仿真竹子隔断,墙角装饰着鹅卵石……温馨时尚的就餐环境营造出愉快的就餐氛围,老人与小孩以及小区年轻人一起就餐,来了亲朋好友的老人或者小区居民盛好饭菜后,还可以选择到包间就餐。
自助餐的菜品有菜有肉有汤,主食有昆明人喜欢的凉米线、汤圆,也有北方人喜欢的馒头、包子和粥,当然,白米饭、杂粮米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日三餐的开饭时间,养老中心和小区的老人都是提前15分钟“进场”,大家有序地围着餐台“各取所需”后落座,这时,其他居民才陆续“进场”。
仔细一看,每样菜都有两大盘,一打听,原来是有辣椒的一盘,没辣椒的一盘。牛奶、豆浆之类也分有糖和无糖两种。从细节不难看出“爱心食堂”透出的满满的爱。
多数老年人上了年纪后对买菜做饭力不从心,吃饭成了“头等大事”。为解决老年人的烦心事,帮政府分忧,养老中心秉承公益性、服务性、安全性的原则,以关爱、服务辖区内老年人为出发点,设立了300平方米的老年人“爱心食堂”,解决社区各类有就餐需求老年人的就餐问题。“爱心食堂”建设过程中,盘龙区民政局和青云街道给予了2万元建设资金补助。目前,共有80余位老人在“爱心食堂”就餐,涵盖中心内外的老年人,“爱心食堂”共有12名工作人员,专门开设老人营养餐、周末家庭聚餐,为老人的子女、亲戚朋友聚会提供方便。
老人共享辖区社会资源
解决了吃、住、医疗、娱乐的问题后,老人们还需要什么服务?
在社区的帮助下,云南省交通医院、圣爱中医馆、欢天洗涤洗衣店、蜀韵琴行等社会资源被整合进来,云南省交通医院派出保健医生,对入住老年人开展健康巡查、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就医建议、设立住院绿色通道;圣爱中医馆定期开展健康讲座,对老年人提供理疗服务;欢天洗涤洗衣店负责为入住老人提供洗涤服务;蜀韵琴行负责组织老年人开展文体活动等。
辖区里的医生、教师、艺术工作者、大学生等分别加入到免费义诊、帮老人洗澡、照顾老人生活、陪老人聊天、打扫卫生、洗衣服、做饭等志愿工作中。“巾帼志愿者”在中心服务时间可以累计计算,兑换享受养老免费服务,可以赠送给父母、爷爷、奶奶,或者为自己积攒免费服务时间。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工作志愿者,至少3个月参与到中心的日常服务中,根据工作时间兑换为自己或父母免费的入住时间;有专业技能的志愿者,如医生、心理咨询师、营养师、康复理疗师、摄影师、理发师等,定期为老人服务,按小时计算服务时间兑换免费入住时间;社会爱心人士,不定期参与到关爱老人的各种服务中,不兑换服务。
目前,已有30余位注册志愿者加入志愿者队伍,养老中心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温馨家庭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也因此被昆明市妇联授予“巾帼志愿者服务基地”。
比起封闭的机构养老中心,青裕社区养老中心的老人们更加精神矍铄、开朗乐观,他们不仅在养老中心交上了新朋友,还与小区居民交朋友,每天相约下棋、打牌、唱歌、跳舞、栽花种菜,每个月的家属聚会日更是热闹得像过年一样。
由于中心采取购买、租用的办法解决养老住房的问题,从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去库存”的作用。中心入驻后,提升了白沙润园小区的配套服务能力,提高了小区居民的生活品质,有多名客户因小区配备了养老服务中心和爱心食堂而购买了白沙润园的住房。同时,中心部分项目对白沙润园业主免费开放,业主有了互相交流和活动的场所,老人与小区居民共享公共资源,每天接触不同的新鲜事物,感受四季的变化,没有脱离社会和熟悉的生活环境,就跟住在“家”里一样。
“养老+社区”得到了老人们的认可。也许,这才是老人们真正想要的居家养老模式。
罗昆娅摄影(昆明日报)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