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不仅是优质社保缴纳平台,还要做个体社保利益的捍卫者,根植用户,服务用户,关注国家政策,解读地方信息,实时跟进,解决个体社保缴纳和享受社会保障遇到的各个疑难问题。
看到老人摔倒,扶还是不扶,帮还是不帮?由于2006年南京彭宇案等事件的发生,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上理所当然的答案,近些年来到了现实社会却遭遇尴尬,以致于成为某些人饭后闲谈揶揄的对象。不过,更多助人为乐的事实足以说明,个别非常态的事件对世道人心的影响不仅是有限的,更是短暂的。
据惠州本地媒体报道,10月9日早,惠州三环路上,一辆货车将一位骑自行车的老人撞倒在地,老人受伤流血,高三学生黎沛松看到后迅速拨打120,并跑到路中间用校服为老人止血,直到救护车赶到现场。该事件本身并没有太多的特别之处,其被媒体和市民广泛关注,一方面应和了社会对正能量的强烈呼唤,更说明一种可贵的常态回归。
知礼重义,尊老爱幼,睹孤寡而心生怜悯,见危难而施以援手,自孔孟之后,原本就是绵延千年的优良道德传统,虽时移势迁,仍有其值得继承和弘扬之处。学生在上学途中目睹车祸后,帮助摔倒老人止血,更是在为社会公德“输血”。打着“人情”的名义走后门,乃至收受贿赂,必须杜绝,但除此之外,合乎法律和道德的“人情”不仅是可以,而且是应该。一个缺乏人情味的公共空间是冷漠的,更是可怕的。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地生活,而是每天与他人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宅男宅女”们也不过是将部分对外的联系放到网络之上。无论哪种方式,当正能量通过联系传递,就可以增强每个人的安全感、归属感,减少焦虑,从而有助于提升一个城市的幸福指数。
与之相对的,被救助者更应“以德报德”,不可“以怨报德”。根据心理学的一项研究,救助者与被救助者的良好互动本身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吸引更多人参与救助,并提高其在今后助人的几率。据媒体报道,惠州此次事件中,受到救助的老人请记者帮他写下黎沛松的名字和联系方式,并称将对其表示感谢,便是很好的例子。反之,假如老人不仅不对素不相识的救助者心怀感激,甚至想通过讹诈等方式谋求不正当利益,难免让人心寒。此次救助的学生再次遇到类似情况,或许就会产生犹豫,乃至视而不见。
历史需要辩证地看待,其自身也总是在辩证地发展。以往简单弘扬助人为乐或见义勇为,也存在瑕疵:助人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在尽量尊重受救助者的个人意愿,勇为也不等于莽撞行事。此外,空有助人的热情而没有必备的知识技能,有可能好心办坏事。黎沛松用校服按压老人伤口的做法获得急诊科医师赞赏,便是一个好例子。学校在培育助人为乐的好品质的同时,更应传授科学的自救和救人常识,在这其中,关注与帮助他人的观念,不言自彰。社会各方面在弘扬好人好事的同时,也应提供尽可能的资金、技术、设备的支持。
总之,救助他人,空有实践而没有理论,就难以更好的弘扬和普及,空有理论,而没有实践,则会沦为纸上谈兵,只有两者结合,知行合一,才能让助人为乐的正能量成为社会常态的主旋律。王彪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