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模式的三种类型
记者了解到,在太原目前推广开来的“居家养老模式”,主要分为三种——“企业型社区”“机关型社区”“纯居住型社区”,而推广实施比较好的是前两种。
以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为例,老年人活动经费多年来保持在1000万元左右,这个数字是整个太原市老龄事业发展基金的6倍。
“机关型”的养老更顺畅,记者从太原市委老干部局了解到,一种“一键式呼叫系统”已经在太原市5066名离休老干部家中运行了三年。太原市政府为此建立了老干部生活服务网络,免费为这些老干部安装了一键式“电子保姆”呼叫系统,老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医疗急救、家政服务、商品配送等智能化、标准化服务。
而在“纯居住型小区”内,居家养老的实施则难度大了许多。民政部门在居家养老的开始起步阶段,曾经在太原市老军营小区试以公平一致的方式,针对60岁以上老人统一发放过政府埋单的“服务券”,但由于老人个人情况不同,有的老人用不着,有的老人不够用。2010年,太原市投入了100多万元对太原市6个城区的10个试点社区和全市70岁以上空巢老人发放“居家养老服务券”,这次改变了规则,将需要服务的老人分为了四类“ABCD”,前三类分别是困难家庭老人、高龄老人和有需求老人,“将政府应该管的放在第一位”,给予50到100元的经济补贴,而第四类老人,是“象征意义体验一下养老服务”。究竟如何才能兼顾公平和实际需求,各种形式的探索仍在继续……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