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2岁的赵连庆,1998年从长春市一家企业退休,如今已经有13个年头了。1999年的退休金是每月1127.91元,在当时不算高也不算低。到今年,是每月1969.41元。养老金上调后,第一次在银行电脑显示屏上看到这个数字,赵连庆有些激动。他知道,下一次调整,这个数字将向2000元“大关”迈进。
买菜不用算计了
从2000年到2010年,赵连庆经历了11次养老金上调,他清晰地记得每次上调的数额:30元、5.5元、20元、18元、26元、35元、95元、75元、95元、105元、160元。这次调整,他的养老金涨了177元,是最多的一次。
赵连庆一家是长春最普通的家庭。和所有人一样,每当工资有调整,都会牵动全家人的神经。老伴是家里的“财政部长”,这次涨了工资之后,老伴第一个向儿女们报喜。上涨的物价并没有给赵家带来更大的压力。相比之后,他和老伴倒是觉得日子比以前更宽裕了。
“以前家里都是‘计划经济’,买米买菜得算计。”赵连庆和老伴俩人的工资加起来,有近3000块。“买东西也不问价了,想吃啥就买啥。”
有了稳定的收入,老人心里踏实,腰板也就直了。就在我们的身边,许多老人可以帮儿女买房、养孩子,帮儿女减轻生活负担。
养老金能养老
“五十岁的人能穿丝帛衣服,七十岁的人能吃上肉,头发已白的老人不需要挑着担子跋涉在道路上。”当年,如此低水平的养老保障,却只能是孟子的一个梦。
123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