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职业年金会否造成新不公
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持续20年并且屡次攻坚未果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双轨制终于寿终正寝。
在主要矛盾基本解决、严重不公基本削平的情况下,当然,还存在一些进一步完善之处。首先,在对公务员划分的老、新、中三个层次来看,如果我现在开始参加工作,是一个“新人”,到40年后退休,那么可以参照附表,是实账。但现在的问题是,有很多参加工作多年的人员基本差不多是现有的4000万的“中人”,是没有交过费用的,这部分空账怎么算?如果混淆到社会养老和职工养老的大账里,必将使得养老金空账越来越大,亏空越来越严重。建议,这部分资金缺口可以由财政出资补充上,千万不要挤占挪用社会养老金大账户资金。
提到公务员职业年金问题,并轨方案提出:“建立职业年金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应当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费。工作人员退休后,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待遇。”而在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中,这一部分的表述为:“具备条件的企业可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这意味着,前者是强制性的;后者则是自愿的。而目前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只有6%的人拥有企业年金。而这6%的人,大部分都是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特别是垄断性国企以及背靠国家资本这个大树赚得盆满钵满的国有金融企业。加上4000万公务员的职业年金,那么,养老年金就成了机关事业单位公务员和国有企业职工的独享或者特殊待遇了。这必将带来养老上新的严重不公。
不可否认,发达国家职业年金、企业年金是基本养老金的重要补充。需要明白的是,许多发达国家的企业都是私有制的。私企建立企业年金,拿自己的钱给职工搞福利补贴,无论出多少资金,都是自己的事情。而作为全国人民财富的国企、完全财政供养的公务人员,率先建立养老年金,确实值得商榷,也确实需要对其是否损害公平进行仔细考量。
不可否认,养老年金是提高养老水平的有效途径,是一个大方向。希望机关事业单位全面建立起职业年金后,应该着手研究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如何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如何提高职工和社会其他阶层人员的养老保障水平问题。
2015年1月19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就《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相关问题答记者问。
《决定》中规定,从2014年10月1日启动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这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在社会保障领域的具体实践,对统筹推进城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促进机关事业单位深化改革、逐步化解待遇差距过大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过,不少人都注意到了其中的职业年金制度。职业年金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配套措施。与普通企业年金较少相比,机关事业单位养老方案还提出,同步全面建立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其实,早在2012年深圳市就已开始试水职业年金,深圳市人社局和深圳市财政委联合发布了《深圳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障试行办法》,规定从当年8月25日起,新进入事业单位并受聘于常设岗位的工作人员,试行“社会养老保险+职业年金”的养老保障制度。这一职业年金的月缴费基数为上年度本人月平均工资总额,缴费比例为8%-9%。这笔费用列入事业单位年度预算,由单位缴交,并按月划拨至参加人员职业年金个人账户。
此次并轨方案提出:“建立职业年金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应当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费。工作人员退休后,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待遇。”
而与之相对应,在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中,有关职业年金的表述为:“具备条件的企业可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
显然,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将能享受到强制性的、有保障的职业年金制度——这将成为他们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外的有力补充与保障,可以防止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待遇大幅降低,减少改革阻力。但对于更大数目的普通企业职工而言,职业年金还是个“稀罕物儿”。
据了解,在我国当前庞大的企业职工群体当中,拥有企业年金的职工人数只占区区6%,而且这6%的人大部分还都是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特别是以国家资本为背书的、带有垄断性质的金融类企业。更大部分企业由于负担过重,自愿交职业年金的比例相当低。这样,无疑会与机关事业单位的强制性职业年金制度形成一个比较大的落差。
而且,对于公务员而言,其职业年金的供款渠道只可能来自于国家财政,所以不少人认为,这将导致新的不公。甚至有专家评论称,并轨不过是“换马甲”。
对此胡晓义表示,问题的实质在于如何引导企业年金更快地发展,使更多的企业职工能够不但有基本养老保险保障,而且有补充养老保险的补充保障,这样有利于整个社会公平。
他谈道,在目前的实践中,企业补充的养老保险以企业年金的形式正在发展,企业年金现在有2200多万职工参加,积累了7400多亿资金。“应该说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就制度而言这是起步。”
据他介绍,目前为止,政府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企业年金缴费的税收优惠政策。2014年1月1日开始施行企业年金的有关新规定,不仅个人缴费部分延交个人所得税,而且在投资收益进入到个人账户的部分也是延交个人所得税——“这都是一些积极的信号。”
胡晓义还谈道,据他多年以来一直观察劳动力市场的情况,有这样一个现象:过去招工,只需要说招什么人、年龄要求,然后工资面议;而现在如果再到劳动力市场上看看,普遍是讲招什么人、工资多少、有社保。
“‘有社保’变成了一个重要信息,这说明什么?说明社保的事儿在劳动力市场上变成非常重要的一个双方谈判焦点,有社保才可能吸引人。这十几年情况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再有几年或者更长一些时间,会不会在劳动力市场上出现这种情况,不单是工资多少、有社保,还有企业年金。企业用这样的手段、政策、方法来延揽人才。我期待着这么一天。”胡晓义说。
标签: 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