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有目共睹,2011年,四平市地区生产总值接近100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20%。财政收支能力明显增强,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73亿元,市本级地方级财政收入实现两年翻番,总量由全省第八位跃升到第四位。
经济
项目带动经济提质增速
项目成为带动四平经济提质增速的强大动力,项目数量质量、建设速度均创历史最好水平。烟厂30万大箱易地改造、双辽电厂二期等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昊华化工、天成玉米、奋进专用车、公主岭中粮黄龙工业园、伊通MI石油开发、双辽博来德大豆深加工等一大批项目建成投产。
这几年,四平市服务经济快速发展,转型升级成效初显,对外开放理念不断创新。通过“南接北融”开辟区域合作新路径,分别与长春、沈阳两地政府、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速推进项目、产业、要素、规划对接。招商引资成效明显,累计引进项目2885个。对接央企,引进战略投资者,中国国电等13家央企和日本住友等世界500强进驻四平。
四平市工业立市成效明显,增幅保持全省领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利润预计分别达到1460亿元、440亿元、50亿元。工业经济总量位次不断跃升,向全省第三位靠近。
农业
四个县(市)跻身全国产粮大县
五年来,四平市农业基础不断巩固,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粮油高产示范区、棚膜小区、牧业小区和人居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粮食产量屡创新高,2011年突破170亿斤,四个县(市)全部跻身全国产粮大县,公主岭市被命名为中国玉米之乡。
耕地总量实现动态平衡且稳中有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所有行政村,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全国第一家农民资金互助社在梨树县闫家村成立。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公主岭进入全省县域综合发展前5强,梨树连续4年荣获县域经济发展单项奖,伊通县域经济单项增幅位居全省前列,双辽GDP发展指数进入全省前3名。
保障
率先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全覆盖
过去五年,四平市富民优先的发展战略取得实效,人民生活明显改善。2011年,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17800元和7200元,实现五年翻番。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城乡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标准逐年提高。就业形势稳定,城镇累计新增就业27.6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四平市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六个县(市)区全部纳入国家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扩增近一倍。群众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6平方米,4.9万户居民告别棚户区,3万户农民从泥草房搬入新居。
12下一页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