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需要支付大量养老金来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尤其职工养老金个人账户累计体系不完善,主要依赖现收现付的社会统筹积累发放养老金。
中国的养老保险体系能否稳定持续,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资金短缺,成为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课题组对养老金缺口和隐形债务进行了多维度的衡量:一是养老金当期缺口,等于当年需要的养老金支出与养老金收支差额,若收入大于支出则体现为盈余,反之为缺口。
第二是养老金隐性负债也就是累计缺口,从一个时点起,未来一定年限内每年养老金收支缺口的累计现值之和。当期缺口是流量概念,累计缺口是存量概念。
中国未来人口快速老龄化是必然趋势,将从根本上降低养老金的缴费人口与收益人口的相对比例,增加政府财政补贴的金额,进而可能导致收支危机。
课题组以2010年人口普查等数据为基础数据,对2010年-2050年人口结构进行预测,退休中人(注:中人指1997年之前,即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之前参加工作,“新政”实施后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由于他们以前个人账户的积累很少,退休后在发给基础养老保险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国家还将发给过渡性养老金。)一开始会快速增长,到2030年增速略有下降,因为这时已经没有新增女性退休中人,而到2036年退休人数量达到顶点,为1.98亿。2036年后没有新增男性中人,这样中人将不断老去,到2050年时,中人数量减少到1.41亿人。
在对包括GDP增长率、价格指数、社会平均工资等一系列参数给出基准设定后,将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收支合并,再加入各级财政对养老金的补贴收入,得到总的城镇职工养老金收支预测,2010-2022年均为正,从2023年开始收不抵支,需要动用累积结余来弥补资金缺口。
到2029年,累计结余将消耗殆尽。如果再加上居民养老保险体系的支出,养老保险偿付压力将更大。
12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