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数据显示,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比重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面对未富先老、老龄化社会来临的挑战,政府和民众都应该未雨绸缪,早作打算,及时调整养老金制度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一切当然会涉及人口结构调整,但短期内无法解决。如果现在不重视,生育政策不变,那中国未来的养老问题无解。中国该如何解决养老这一难题?有什么养老模式可供选择?又该采取哪些措施调整人口结构呢?
中国迅速迈进老龄社会
民生涉及诸多方面,比如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其中非常重要的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但这个问题还没有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虽然眼下在城里打工的年轻人很多,但你到农村走走,印象全不一样了,基本都是老的老小的小,田间地头中青年很难找。从农村开始,中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
哪怕你现在还年轻,都会遇到父母老了怎么养,自己老了去哪里养老的问题。说在家养老这不现实,因为你的下一代还要工作,不可能天天照顾你。花钱雇人?现在差不多都是独生子女,谁家都有需要照顾的老人。更何况那些无子女和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还有子女在国外定居或在外地成家立业的空巢家庭呢?所以,将来大家只有集中住在一个地方——养老院,养老问题才有解决的可能性。
据预测,未来二十年将是中国老龄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2013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2亿。到2033年,也就是20年后,中国的老龄人口将达到4亿。也就是说,三个半中国人里就有一个老人,还得算上孩子们。到2050年,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4.87亿,那时三个中国人里就有一个老人,比今天的欧洲和日本都严重。那时,中国实际能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口到底有多少?仔细算算,还真不多。
随着我国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均寿命越来越长,中国人现在平均寿命是74.5岁。长寿带来一个最现实问题:一个人活过了90岁,他领退休金的年头可能比他的工龄还要长。
1234下一页 |
标签: 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