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2年12月底,我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829万人,1021万人按月领取养老金,覆盖城乡养老保险体系基本建成,进入全民养老时代。这是记者1月9日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的。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建立并完善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已迫在眉睫,只有尽早规划,提前积累,才能缓解老龄化压力、增强养老金的可持续水平。正是这样,四川省建立以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为基本框架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了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正如报道指出,去年7月1日,四川省新农保和城居保两项制度实现全覆盖,加上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险体系基本建成。
报道称,2009年10月,四川省制定新农保试点实施办法,鼓励农村群众参加养老保险。2011年,省政府将全省150万名60岁以上农村低保对象全部纳入新农保覆盖范围,优先保障低收入困难群体。同年9月,四川省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同时将新农保缴费档次由100-500元5个档次标准调整为100-1000元10个档次标准,将政府最高缴费补贴标准由45元提高到70元,使新农保和城居保在参保缴费档次、政府补贴标准方面保持一致。
如此看来,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是党委、政府实施的重大惠民之举,对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养老保险,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其实,全民养老全覆盖好处何在,老百姓最有发言权,正像宣汉县15名参保群众联名向省人社厅写信时说的,“参加新农保,老了少烦恼”。但是,如何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让养老保险全覆盖更能惠及民生,的确令人期待,这将意味着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譬如,当前,我们还需在建立并实现“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上下深功夫,尽快完善“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养老保险制度,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要加快改革现有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行政事业单位退休制度等),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使现有制度可衔接、可转移、可累计,增强养老保险的便携性,从而消除对流动人口的制约。
就四川乃至全国各地实施的新农保和城居保两项制度全面启动来看,我们已看到希望所在。正如四川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年,四川省将着力构建省市县乡四级联网、方便快捷的业务经办网络,使这项惠民政策更具吸引力”。在笔者看来,四川省在落实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和新农保试点在扩面的同时,还需要建立并出台这两项制度的并轨机制,真正实现养老保险全覆,让更完善的社会保险体系真正惠及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