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住房公积金早报:无忧保隶属杭州今元嘉和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是业界权威的个体社保自助缴纳平台,为个体用户提供专业的社保和公积金在线缴纳服务,全面开启中国个体社保自由缴时代。
26日,市长崔杰在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李伟 摄, 26日,在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会上,代表们认真听取政府工作报告。 李伟 摄
阅读提示
150个重大项目,粮食产量突破200亿斤,市级财政70%以上的新增收入用于改善民生;工业转型升级,县域经济,现代服务业,绿色宜居城市……昨日,在市长崔杰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组组数字、一个个热词,令人振奋。
精心品读、梳理这些数字和热词,它们有的连着城市经济的命脉,有的预示着城市建设的演变,更多的承载着百姓的幸福。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透过这份厚实温暖的《政府工作报告》,每一组数字,都折射出深切的关怀、坚持的责任;每一个热词,都描绘了美好的蓝图,昭示着令人期待的未来。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040亿元,增长15.2%;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800亿元,增长42%;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283亿元,增长56.5%;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7000亿元,增长23%;新口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00亿元,增长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30亿元,增长19%。这些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继续保持前列。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数字】
今年,我市加快实施150个重大项目建设,完成了1115亿元的工业投资。丰越10万辆完成设备安装、实现试生产,大众新增12万辆产能,全市整车生产能力突破200万辆;长客股份二期工程投入使用,双千辆生产能力全面形成。
【亮点】
重大项目的实施,壮大了优势产业规模,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在国家调整汽车消费政策、汽车市场低迷不振的情况下,我市汽车工业产值仍然实现13%的增长速度;农产品加工业完成产值1020亿元,继汽车产业之后成为我市第二个产值超千亿元的支柱产业;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增长58.7%、32.8%,成为引领工业增长的重要力量;地方工业异军突起,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
重大项目的实施,增强了企业赢利能力,提高了工业增长质量。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580亿元,比上年净增110亿元;完成税收360亿元,比上年净增68亿元。
重大项目的实施,扩大了上下游产业的市场份额,为国内外客商提供大量的投资机会。大众发动机、丰田纺织、华信城轨等70多个投资超亿元的配套项目开工建设,富奥、纳铁福、麦格纳等20多家在长企业增资扩产,大陆电子、佛吉亚内饰、格拉默零部件、韩国KDC电子等一批研发中心落户长春。全市实际引进内资、利用外资分别增长15.5%和21.2%。
重大项目的实施,推动了企业自主创新,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攻克新能源汽车制造、秸秆制糖、动车组转向架等重大关键技术130余项,500多个新产品实现工业化生产,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45%。
重大项目的实施,活跃了长春经济,扩大了城市对外联系。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2万亿元,内陆港吞吐量达到6万标箱,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65亿美元,接待国内外游客3100万人次,这些指标均实现了15%以上的增长。
【数字】
今年我市全面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汽车区、长东北、南部新城、西部新城、铁北区域建设竞相提速,净月西部、莲花山区域开发全面启动。全市在建房产面积达到3064万平方米,相当于城区房屋存量的1/4。至此,承载长春未来的城市框架全面拉开,主城区大建设、大发展的态势已经形成,长春大踏步地进入城市化的高潮期。
【亮点】
围绕老城区改造提升,开展第二轮全市奋战150天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整治力度更大、效果更明显。
市容整治,拆除违法建筑2.2万处、74.5万平方米,改造10条特色街路,完善提升5个传统商圈、15条精品街路。实施了南广场、人民大街站前段、胜利大街一期、铁南街区改造工程,南大营、沙俄领事馆等20座历史建筑按原貌完成修复。新建大块绿地67块,彩化街路100条,新植街路75条。新建续建11个公园,9.7平方公里的长东北湿地公园等5个公园对游人开放。大中修道路164条,维修养护道路929条,3座跨伊通河大桥、109条道路竣工通车。
长春西站综合换乘中心主体封顶,长春站综合换乘中心北广场交付使用。轻轨4号线投入试运营,轨道交通形成环线。全市人民期盼多年的地铁工程开工建设。
连续实施7期交通调流,开辟10条公交专用车道,安装81公里道路隔离护栏,新设142条单行线,调整限制路口200余个。
【数字】
粮食产量突破200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启动实施了30万亩高标准粮田、98个万亩高产示范田建设工程。玉米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面积达到30万亩。建设新菜田2.1万亩。新建200个牧业小区,连续9年无重大动物疫情。
【亮点】
今年我市完成了20万亩旱田节水灌溉工程,新建续建一批农田水利设施,高标准修复2010年汛期水毁的水利设施,完成水利投资比去年增长近一倍。新增农用机械5万余台(套),农机总动力增长8.9%,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70%。
县域工业加快发展,实施投资超3000万元的工业项目250个,工业投资增长23%,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20.2%。县域财政实力明显增强,农安突破20亿元,九台达到18.2亿元,德惠、榆树和双阳均超过10亿元,13个乡(镇)成为财政收入亿元乡(镇)。
四县(市)新城建设全面启动,房地产开发规模平均达到百万平方米,一些重点乡(镇)达到10万平方米,城镇化开始成为县域发展的新动力。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营造林5200公顷,新增标准化储粮仓5万套,新建农村公路1026公里,绿化美化村屯330个,25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农村泥草房改造基本完成。
【数字】
为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今年我市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扶持政策,一次性开工50个投资超5亿元的大项目。现代服务业完成投资674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9%,比去年提高1.3%。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7.3%,比去年提高2.9%。
【亮点】
高端服务业项目竞相涌入南部新城核心区、长东北核心区、净月彩宇大街,落地项目总数达37个,建筑面积765万平方米,总投资近400亿元。
新启动9个商务综合体,全市规划建设的商务综合体总数达到24个。
尚德森铭、动漫软件等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开工建设,各类文化企业发展到1.7万户。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01亿元,占GDP比重提高1.6个百分点。
盛京、华夏两家股份制银行落户长春,引进组建风险投资等各类基金公司11家、小额贷款公司19家。
中机物流、工业品交易中心等物流批发大市场竣工建成。兴隆综合保税区正式获得国家批准,长春拥有了一个直接面向世界的开放平台。
【数字】
今年,我市把市级财政70%以上的新增收入用于改善民生,又为群众办了一批好事、实事。
【亮点】
新增城镇就业11.1万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失业保险金月均提高150元以上。减免个体工商业户、小型微型企业税费4亿多元,4.9万户经营者年均增收8000元左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400元,分别增长14%和12%。
通过实施政府助保,5000余名困难职工接续养老保险,1100余名老知青、1.4万余名“五七家属工”办理养老保险手续。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新增参保12.8万人,失业保险新增参保10.5万人。住房公积金当年归集额突破60亿元。10万名改制企业退休职工社保、医保、补贴发放等相关服务与原企业脱钩,实现社会化托管。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在全市铺开,50万余名60岁以上农民开始按月领取养老金。
我市先后两次提高城区低保补助标准,城镇低保月保障标准提高到375元,农村低保年保障标准提高到2100元,分别增长23%和40%。四县(市)低保保障标准均有不同幅度的提高。低保家庭幼儿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低保金上浮20%。启动了低保补助标准和物价水平挂钩联动机制,从4月份开始连续6个月为14万困难群众发放临时物价补贴。
700余名城区低保、低保边缘家庭新入学大学生分别获得10000元和5000元的助学补贴。830余名贫困家庭大学生人均获得6000元左右的生源地助学贷款。深入开展“万户特困户结对救助”活动,17000多户贫困家庭得到多种形式的帮扶。
全面加大贫困家庭残疾人救助力度,24名聋儿实施人工耳蜗手术,30名孤独症儿童获得康复治疗补贴,146名肢残者安装假肢,418名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子女获得扶残助学金,精神病防治、残疾人家庭无障碍用具配发基本实现“有一助一”。
新建5家公办养老机构、7家民办养老机构,新增养老床位3018张,全市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29.6张。318个城市社区全部建成居家养老日间照料站。五城区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
2287栋、1060万平方米老旧楼宇完成外墙保温、楼顶防水、地沟清淘、管网平衡改造,数量相当于去年的两倍,60多万名群众受益,“暖房子”工程成为广受市民赞誉的民生工程。30个“老旧散”小区实施环境、绿化、道路综合改造,旧貌换新颜。
开工建设6433套廉租房、11439套公租房、12950套棚户区回迁房,分层次、多形式的城市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拆除城区D级危房320栋。无籍房确权200万平方米。集中建设240万平方米农民回迁小区,2.8万户被征地农民喜迁新居,基本实现先回迁、后拆迁。
全面开展市政公用设施“冬病夏医”活动。新建5座变电站,改造150处二次供水泵站,并网改造小锅炉房302座,新增供热能力3100万平方米,改造燃气高危管网352公里,相当于过去6年的总和。
【数字】
制定出台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17所公办幼儿园。新建、加固中小学校舍100万平方米。完成各类职业培训50万人次,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技能型人才4万余人。
【亮点】
今年,我市进行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最后冲刺。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长春在异常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被正式命名为“全国文明城市”。
提高了农村中小学、少数民族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标准。孤独症康复训练中心建成竣工,进一步完善了特殊教育体系。汽车工业高等专科新校区投入使用,农业学校异地新建工程全面启动。
医疗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大幅度增加公共卫生投入,5家区级医院、5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7个乡(镇)卫生院基本药物与零售药店实现“同城同价”,药品价格下降29.2%、住院费用下降21.3%、就诊患者人次上升10.7%,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在全国率先实施医保“议价谈判”,阑尾炎等10个病种患者个人支出平均降低53%,3233个常规诊疗处置项目费用平均降低23%。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报销比例分别提高5个和10个百分点。
买房,摇号,落户,孩子入学都受社保影响,无忧保作为业界领先的个体社保自助缴纳平台推出全国社保代缴服务,保你社保不断缴。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