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保障性安居工程27.4万套;公租房货币化安置比例要超五成;城市灵活就业人员有望纳入公积金制度;老旧小区改造整治列入民生工程……在1月22日召开的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安徽省住建厅晒出去年“成绩单”的同时,还透露了今年的“大动作”。
保障房 新增保障性安居工程27.4万套
去年,我省全年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40.29万套,其中棚户区改造33.99万套,并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7.92万户。新增、改造提升绿地面积1.06亿平方米,建成城市绿道1150公里;新建成污水处理厂25座、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42.65万吨。
晒出“成绩单”的同时,省住建厅厅长侯淅珉也介绍了今年的具体目标,“新增保障性安居工程27.4万套,其中新增各类棚户区改造安置房26.6万套。”
另外,计划新开工建设24座污水处理厂和20个污泥处理处置工程;新增、改造提升城镇绿地面积8000万平方米,建成绿道1000公里;建设地下综合管廊100公里以上。
公租房 货币化安置比例将超五成
近年来,我省棚改货币化安置逐步推开。芜湖、铜陵、淮北、安庆等市“房票”、“购房券”等做法不断完善,芜湖公租房“租补分离、管办分离、租售并举”运行机制逐步推广。
“今年,我省将加大棚改货币化安置力度。”侯淅珉透露,今年,全省货币化安置比例要达到50%以上,力争达到70%。与此同时,还将推进政府购买棚改服务,抓紧落实国开行、农发行贷款项目。
推进公租房货币化保障,确需增加公租房供应的地区,主要通过在市场长期租赁或购买方式筹集。加快公租房分配入住和消化公租房闲置。
[1] [2] 下一页
标签: 公积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