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住建部官员围绕住房银行的表述受到热议。住建部住房公积金监管司司长张其光、处长崔勇撰文称,稳定房地产市场,关键是增加住房消费需求。以住房公积金制度为基础,设立政策性住宅金融机构(或可定名为国家住房银行),是增加住房消费需求的有效措施,应抓紧组织实施。
上海某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此类住房银行的改革,本质上是用商业化的模式来促使公积金资源的运作。由于目前各地都有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所以未来此类部门成为商业机构网点的难度并不大。
设住房银行条件成熟
上述撰文指出,今年,我国房地产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时期。与2008年和2011年那两轮调整不同,这轮调整是在没有行政干预情况下的市场自行校正。由此判断,我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发生结构性变化,从供给约束转化为需求约束。
基于对楼市的这个大判断,文章指出,如不能有效增加住房需求,房地产下行趋势将难以遏制。加快改革住房公积金制度,将各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整合为国家住房银行,向缴存住房公积金职工提供低息住房贷款,增加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消费需求。
文章还列举数据称,目前,设立国家住房银行条件已基本成熟。一是改革依据充分;二是资金规模巨大。截至去年底,全国住房公积金3.7万亿元,住房维修资金约5000亿元;三是已有人员和机构。目前,全国共有管理中心342个,业务网点2651个,从业人员3.8万人。
全国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准备金已接近800亿元,其中500多亿元为超额拨备,可转化为住房银行资本金。
符合公积金改革思路
严跃进分析说,如果国家版住房银行真能推出,本质上符合目前住房公积金的改革思路。过去住房公积金制度之所以出现效率低下的原因,和整个组织架构是有关系的。“比如说,住房公积金的资金管理权在其手中,但是资金又如同银行储蓄一样放置在商业银行中,最后会导致对于此类资金的运作缺乏专业度。”严跃进说。
[1][2]下一页
标签: 公积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