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建立服务机构 探索服务模式


11月18日,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易地新建项目一期工程暨全国工伤康复综合基地在广州落成。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出席揭牌仪式并讲话,广东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肖志恒宣布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新建项目一期工程暨全国工伤康复综合基地落成开业。 胡晓义指出,工伤康复是工伤保险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工伤康复事业的健康发展,是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工伤康复工作,在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均将其列为完善工伤保险制度体系、推进工伤保险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过去5年中,我国的工伤康复试点工作取得了快速的发展。部里制定了工伤康复的诊疗规范,明确了工伤康复的服务项目。全国绝大多数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启动了工伤康复试点工作,初步建立了工伤康复服务和管理制度。目前,我全国有35家医疗和康复机构达到了部里制定的工伤康复试点机构评估标准。通过试点,进一步完善了工伤康复管理和技术标准,探索了以医疗康复为基础、以职业康复为核心的工伤康复服务模式,在建立工伤康复服务机构协议管理等工作机制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胡晓义说,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作为全国工伤康复综合基地,不仅承担服务本省工伤职工的重要任务,也肩负着探索我国工伤康复制度模式、工伤康复的技术规范和相关标准、培养工伤康复专门人才等重要的历史使命,承担工伤康复领域的科研课题和国际合作项目。近年来,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与多个省市建立了工伤康复合作关系;,积极传播工伤康复政策和技术,累计培养康复技术人才近千人。同时,与欧美发达国家、亚太地区等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开展交流活动,引进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念,为工伤康复事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会上,胡晓义强调,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异地新建工程的落成开业,为广东省工伤康复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是我国工伤康复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借此机会,提了3点希望:一是希望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进一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成为我国工伤康复规范管理和服务的排头兵。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作为全国工伤康复综合基地,近几年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为促进我国工伤康复试点工作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大家要借这次中心易地新建项目一期工程的落成开业为契机,从强化自身素质、规范服务行为、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下工夫,以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技术水准、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工伤职工提供优质规范的康复服务。树立工伤康复服务机构良好的社会形象,为推进我国工伤康复工作的规范管理和服务发挥示范作用。 二是继续发扬先行先试的开拓精神,成为我国工伤康复标准规范和技术研究的生力军。今年,部里已陆续启动了工伤康复相关标准和规范的修订和制定工作,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为标准的修订和制定工作提供支持。在医疗康复基础上开展职业康复,使工伤职工最终重返工作岗位,是工伤康复的目标和发展方向。目前我国伤残职工的职业康复服务还十分薄弱,作为全国工伤康复综合基地,要积极探索职业康复发展方向,理顺工伤医疗、康复和重返工作岗位各环节的关系,重点探索职业康复和工伤职工再就业的扶持政策,引领全国工伤康复实用技术研究和相关技术标准研究工作不断发展。 三是积极承接各级各类专业培训任务,成为我国工伤康复人才的孵化器。目前,我国的工伤康复队伍建设还比较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事业的发展。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要发挥自身的人才、技术和管理优势,通过接纳实习、进修和承办培训、派人指导等方式,为各地工伤康复机构培养实用型管理和技术人员,特别是重点培养职业康复专业人才,努力将基地建设成为国内工伤康复专业人员专科培训和继续教育基地。 四是充分利用比邻港澳台的地缘优势,成为工伤康复国际交流的桥头堡。港澳台地区与大陆同宗同源同文化,又同时兼容中西方文化,其工伤康复工作也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借鉴港澳台经验成果,是加快我国工伤康复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此外,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拓展国际、国内的合作和交流,借鉴国际工伤康复的成熟经验,推进我国的工伤康复制度体系、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逐步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伤康复制度框架。 来自全国部分省市及香港地区、德国的200多名代表、康复专家参加了揭牌仪式。随后,与会代表出席了由广东省人社厅和德国工伤保险同业总会联合举办的工伤康复国际研讨会。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