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工伤保险早报:近年来, 我市工伤保险工作在制度建设、 预防康复、 管理服务、 法制建设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初步建立起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工伤预防、 补偿、 康复的三位一体 体系。 截至今年5月底, 我市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345万人, 其中, 农民工109万人; 工伤认定1.96万人, 工伤鉴定1.4万人次; 累计18.8万名工伤职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基金累计支付20亿元,支缴率达82%。日前,谈起工伤保险工作, 天津市人社局副局长于瑞均如数家珍。
抓参保 实现制度全覆盖
为了实现工伤保险制度全覆盖, 天津市强化参保扩面的政府责任, 市政府将参保指标纳入地方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 将工伤保险基金纳入五险统一征缴, 一票征收,并将参保结构、 均衡进度等内容纳入考核范围。
创新建筑业、 劳务派遣企业参保方式, 是天津市工伤保险工作的亮点之一。2007年, 天津市政府印发了 《关于做好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工作意见》, 积极推进建筑业农民工参保工作, 对建筑业实行按项目总造价低费率优先参加工伤保险的办法, 调动了企业参保的积极性。 截至今年5月底,天津市累计参保项目达6288个,参保人数达33万人。
今年, 天津市人社局按照 源头导入让利减负、 简化流程服务提速 的思路, 会同住建委等部门下发了实施意见, 进一步降低费率、 简化经办流程, 建立了劳动关系认定、 工伤认定鉴定、 支付快速办理机制; 建立工伤保险意外伤害附加险制度, 引导商业保险参保人员转入社会工伤保险,拉开新一轮参保扩面的序幕。 同时, 他们将派遣用工由过去劳务派遣单位申报参保, 改为实际用工单位申报参保, 实行同岗同险同费率的办法, 促进了用工单位与派遣单位协同参保缴费。
我们在做好企事业单位参保的基础上, 又将公务员和 参公单位人员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实现了单位从业人员制度的全覆盖。 同时, 我们在农村居民中推行意外伤害保险, 探索农业劳动者工伤补偿制度。于瑞均如是说。
建机制 依法行政高效率
做好工伤认定、 劳动能力鉴定、 待遇支付是工伤保险保障参保人员的具体表现, 它不仅体现服务窗口、 行风建设, 而且体现依法行政、客观公正、高效便捷。
在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上, 天津市建立了两规一库、 一会一机机制。 两规一库, 就是制定工伤认定、 劳动能力鉴定两个操作规程, 建立全市统一的劳动能力鉴定医学专家库, 实施专家分级鉴定制度和重大伤情会商制度。
一会一机,就是由人社部门和公检法、卫生、工会等部门组成的工伤认定工作指导委员会,对重大疑难工伤认定、鉴定案件进行科学评判,建立伤情较重职工工伤认定和费用结算快速办理机制,要求在3个-10个工作日完成,认定后即时联网结算。对建筑业工伤农民工,他们除了坚持快认快结机制外, 还将鉴定时间由90天压缩至30天。
在待遇保障上,天津市建立了与职工平均工资、人均可支配收入挂钩的增长机制,并且将待遇调整纳入市委、市政府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工作方案;将辅助器具项目增加到79种,康复项目扩大到58项。天津市人社局工伤保险处负责人举例说: 我们结合雾霾天气频发的实际,将制氧机纳入辅助器具配置项目,解决重度尘肺病职工的吸氧问题。
在管理服务上, 天津市转变思路, 由单位管理向社会化管理转变, 对解除终止劳动关系后发生职业病人员的待遇保障, 实现由属地公共存档机构管理, 伤残待遇实行社会化发放; 对经营困难企业的工伤职工, 实行工伤医疗待遇与企业缴费状态脱钩管理。
当前, 天津市正面临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 京津冀协同发展、 建设自由贸易园区、 一带一路 战略叠加的历史机遇, 给工伤保险工作提供了新机遇、 新挑战。 于瑞均说: 从基金规模、 享受群体等方面考量, 工伤保险在社保体系中是一个小险种。 但在保障改善民生、提高社会对工伤职工的正向关怀关注等方面, 工伤保险大有可为、 大有作为。 我们要在管理上更加高效便捷, 在保障上更加充分全面, 在服务上更加贴近民心, 努力做好工伤保险各项工作。
黎悦 整理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