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感恩的心,在毕业后启程

2018-07-23 08:00:01 无忧保

无忧保工伤保险早报:寒门学子完成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比普通孩子面临更多的艰难困苦,也收获了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毕业走向社会之际,他们将多年收获的关爱装进行囊,融入未来规划中——毕业后再续奋斗之旅,也是对亲人、对社会的感恩之旅。

“想让姑父母看看城里的世界”

“我想早点就业,让姑妈姑父晚年生活得好一点。”这是南京晓庄学院分析化学专业应届毕业生薛茹楠的心愿。

小薛出生在泰兴张桥镇一个农村家庭,1岁多时父亲去世,母亲不久后也因白血病过世。“我一直是姑妈姑父照顾的。”在姑父鼓励下,原本只是专科学历的薛茹楠通过对口单招考上了晓庄学院。作为家族第一个本科生,小薛很是争气,担任班级团支书,先后获得校级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基本解决了生活费。

“我的学费都是姑父姑妈承担的,他们还有个儿子,比我小一岁,姑妈全职在家照顾我俩,家里的开支全靠姑父工资,日子虽然清贫,但我并不比别人缺少一丁点儿的母爱和父爱,在我心里,姑父姑妈就是我的亲生父母!”小薛说,姑父现已退休,弟弟也去当兵了,该是她守护老两口的时候了。

毕业前,小薛在老师和学姐推荐下,到上海一家新材料公司实习并留了下来。“实习期间月薪3200元,转正之后就可以拿到4200多元了,我打算每个月往家里寄2500元,反正我吃住在公司,开销也不是很大。”薛茹楠动情地表示,等以后工资涨了就租一套大一点儿的房子,把姑父姑妈接过来住住。“他俩一辈子没离开过农村,我想让他们看看城里的世界。”

“挣工资,还贷款,贴补妹妹”

“工作4年内,我争取把助学贷款还完!”中国药科大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毕业生杨龙润信心满满地说。

杨龙润出生在广西贺州市一个清贫的农家。2011年,母亲因癌症去世,父亲在工地不慎坠楼身亡。“家里一下子就只剩姐姐、妹妹和我了,顿时觉得天塌了。”这一年,小杨恰巧参加高考,以高出本一线40多分的成绩被中国药科大学录取。

姐弟三人成绩都很好。“姐姐考上了广西医科大学,妹妹考上了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由于家里没什么积蓄,我们3人进大学时都申请了助学贷款。”考虑到杨龙润家的特殊情况,学校给他减免了三年学费。

“家里情况特殊,我只能选择先就业。”小杨告诉,在校园招聘会上看中了几家公司,都还不错。自从确定在珠海圣原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工作后,他就在公司实习了。小杨欣喜地告诉,转正之后可以拿到4000多元月薪,以后每年以10%的幅度递增。

“我已跟姐姐商量好了,工资拿到手,还助学贷款,再拿出一部分贴补妹妹。我是男子汉,多分担一些是应该的!”

“考研学农,希望为农村贡献力量”

“考研的路是孤独的,但仍然很开心,每天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紧张而充实。”谈起自己的考研感受,南京晓庄学院食品科学学院应届毕业生孙媛媛如是说。

孙媛媛来自安徽天长农村,父亲原是医疗器械厂的一名工人,在意外中受了工伤,不能干重活,母亲身体不太好,平常在家务农。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孙媛媛很早开始自食其力。在大学里,除了每学期2000元的伯藜助学金,孙媛媛得过两次三等奖学金,“但我知道这些远远不够,所以我利用课余时间在外打工,有一年暑假我去昆山做家教挣了6800元,足够我下一学年的学费和住宿费了!”

“每天背书都要花上七八个小时,走路、吃饭、睡觉前都在回忆学的内容。”260多天备考,孙媛媛凭初试401分、全院专业第一的成绩进入复试,最终以第二名的成绩考进南农。“我生在农村,从小跟农作物打交道,所以我放弃了当老师的想法,报考南农的植物学研究生,希望以后能为农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从没忘过家乡的孩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嘎玛白姆来自西藏当雄县的一个偏远村庄,家中有6个兄妹,她排行老四,8岁才开始上学,直到四年级全镇才通上电。

“我对童年的印象只有一个字:‘累’。”嘎玛白姆说,经过12年的寒窗苦读她考入南航,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为了我的学杂费,舅舅姑姑拿出他们的积蓄,爸爸妈妈不再去医院看病,弟弟妹妹辍学为我挣钱,村里58户人家都为我捐了钱。”

“来到南京以后,我才看到西藏的落后,我真希望那些和我一样的孩子,能够走出大山。”嘎玛白姆来大学以后,她一方面克服着水土不服、语言障碍等诸多不适应,努力学习。另一方面,为家乡的孩子们奔走。

大学第一个暑假,她便带领身边的25位同学回乡支教,并走进社区、中小学、企业,为村里募集了大量的衣物和文具。暑假后回到学校,嘎玛白姆成立了“邦锦梅朵”助梦团队。此后每年暑假返乡,她都会为当地的孩子上课,并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及公益活动,累计1400多小时、受助人次达1000余人。她带领100余名志愿者,为西藏山区贫困家庭累计送去23万余元物资。

毕业支教保研,是这个姑娘第一次违背父亲的想法:“父亲希望我能尽早毕业工作,好为家里减轻一些负担,我也一度想放弃,那段时间很痛苦,但最后我还是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嘎玛白姆坚定地说,“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从大一到现在,我从没忘过家乡的孩子。我或许不能改变很多人,但哪怕只能改变一两个孩子的命运,我都很开心。”

本报杨频萍葛灵丹蒋廷玉

短评

贫困生的“财富”

弥足珍贵

本报昨天和今天连续两天报道:2016级本科生已毕业离校进入就业季,走近当年通过“绿色通道”入学的贫困学子们,发现他们身上有着同龄人不常见的吃苦耐劳,向上生长的姿态令人动容;毕业后再续奋斗之旅,也是对亲人、对社会的感恩之旅。

这些贫困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个性志趣也不一样,但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人穷志不穷。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金子般闪光的东西。“贫困也是一种财富”──谁也不会刻意去追求贫困,贫困也不会天然地成为财富,但贫困生勇敢地直面贫困,将苦难当作砥砺,就将贫困变成了“财富”。

贫困大学生自强不息的故事又使人想到,每年大学新生录取入学之际,就有大量有关如何救助贫困生的报道和评论,而这些报道和评论中,注意力往往只是落在经济上,疏忽了对贫困生精神的激励,甚至因为刻意强调贫困带来的不幸而不经意中“催发”了贫困生的自卑感。这证明我们对贫困生的解读存在误区,把贫困生视为“天生”的“弱势群体”,先入为主地把封闭、自卑、悲观与贫困生画上等号。

不让一个贫困生因贫困而失学,物资的资助当然要。然而,贫困生发愤图强,不向命运低头,更是弥足珍贵的教育资源。学校不妨旗帜鲜明地构建“以品学兼优论英雄”的价值评判标准。有了这个标准的牵引,则不仅不会使贫困生产生失落感,也能让富学生悟得什么才是真正的优越感。奚旭初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wmw@jschina.com.cn。

买房,摇号,落户,孩子入学都受社保影响,无忧保作为业界领先的个体社保自助缴纳平台推出全国社保代缴服务,保你社保不断缴。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