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工伤保险早报:在六合金牛湖街道长山社区潘徐组提起刘翠兰,村民们无不称赞她是位难得的贤妻良母,是个心地善良、情怀无私的好人。今年60岁的刘翠兰自1986年起,全心全意照顾瘫痪丈夫30年,一个人以坚强的韧性和不屈的毅力,用柔弱的双肩撑起一片爱的天空,不仅点燃了丈夫的生活信念,也为孩子构筑起健康成长的家园。
一个女人撑起一个家庭
刘翠兰和丈夫徐伏香的家和村里许多人家一样,是一幢漂亮的二层楼庭院,站在院子里,你很难相信这是一个经历过生死劫难,浴火重生的家庭。从屋里到屋外干干净净,一尘不染。院内厢房、水井、菜园、花圃、盆栽等布置得井然有序、条理分明。挨着菜地的花圃里蜡梅犹有余香,茶花开得正艳,朱顶红和杜鹃都顶着绿油油的叶子,走廊上的水仙和风信子随风散发着幽香,堂屋里的君子兰在中堂下孕育着花蕾。“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好多了!”今天的刘翠兰有着一个幸福的家庭,儿女先后成家立业,按传统刘翠兰夫妇和儿子一起生活。儿子、儿媳都有着自己的职业,孙女正上幼儿园,父慈子爱,家庭和睦。孩子们吃早饭的时候,刘翠兰已充好了一炉开水并烧上了第二炉水。她每天早晚要烧14瓶开水才够孩子和丈夫使用。早饭后,孩子们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全家五口人,只剩下刘翠兰和卧床30年的丈夫徐伏香。30年前的一场工伤,造成了丈夫的瘫痪,让这个身高不足1.6米的女子承担起了整个家庭重担。
一场横祸打破一个梦境
1978年,22岁的刘翠兰和在长山农机厂工作的徐伏香结了婚,先后诞下了女儿和儿子后,夫妇俩又盖起了七架梁的大瓦房。儿女聪明伶俐,丈夫工作稳定,刘翠兰担负着家里6亩地的耕耘收种,虽辛苦却甜蜜。然而,这寻常的幸福生活却在1986年7月的一天戛然而止了:丈夫徐伏香在工作车间,被厂里的钢架构件砸中后背,造成瘫痪,全身胸骨以下全部失去了知觉。
家里的顶梁柱倒了,面对6亩待收的小麦,70多岁的公公和两个幼小的孩子,刘翠兰哭肿了双眼。丈夫住院需要护理,孩子上学需要照顾,地里的秋种要开始了。时年30岁的刘翠兰将自己设置成了铁人模式,不断奔波于家和医院之间,同时操持着地里的庄稼。丈夫倒下了,收入减少了,开支却更大了,6亩地的收种更是马虎不得。巨大的生活压力之下,瘦弱娇小的刘翠兰不是没有想过放弃,“说真心话,想过走,走了没几步,又哭着回来了。”说起当初的辛酸,刘翠兰再次掉下了眼泪,一旁的丈夫也跟着流泪。“舍不得两个孩子,也舍不得他。”刘翠兰说,“我要是走了,这一家子就完了,孩子怎么办?他怎么办?我不能这么不负责任!”
一颗爱心唤回一条生命
强大的责任心,使刘翠兰回到丈夫和孩子身边,以自己柔弱的双肩担负起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将自己的人生和爱全部倾注给了丈夫和孩子。在丈夫住进无锡康复医院的两年里,刘翠兰安排好家里的农田,带着孩子和丈夫一起住在医院,全职陪护丈夫,尽一切可能帮助丈夫康复。两年的住院生活,使她成了无锡康复医院的“名人”,在她的护理下,丈夫徐伏香虽高位瘫痪,却从没得过一次褥疮,并且精神良好。主治医生们都竖起拇指称赞她是专业又专注的护理专家。这样的称赞,在后来的28年里不断的被南京、六合等为徐伏香检查的医院医护人员提及,也不断被她所在的村、社区,以及街道表扬,更把丈夫徐伏香深深感激。“我这一生有一半是父母给的,一半是我妻子给的!”躺在床上的徐伏香用愧疚的语调倾诉着对妻子的由衷感激。曾经自杀,却被医生及时发现救治的徐伏香,一度想要离开这个世界,是妻子的不离不弃给了他重生的信念和力量。
对丈夫徐伏香的护理,刘翠兰有着一套自己独创的方法,无论白天黑夜,每隔两小时给徐伏香翻一次身,床上的被褥床单每半个月清洗消毒一次,丈夫的身体每天早晚擦洗至少两次,保证房间的通风与暖和,时刻保持房间的清洁干爽,丈夫需要用的水杯、吸管、纸巾、药品等都放在触手可及的床头柜子上……30年的时光荏苒,曾经的青丝变成华发,年轻的容颜日渐苍老,细腻的双手变得粗糙,刘翠兰用自己瘦弱的身躯撑起了丈夫生的信念和家的温暖,让孩子们有了一个完整的家,也让他们健康成长为对家庭尽责,对社会有价值的人。在母亲刘翠兰的影响下,两个孩子在生活中积极向上,在学习上努力刻苦,长大后都积极为母亲分担工作和家务,孝顺父母,睦邻友好。
“我就想让自己的家有个家的样子!”刘翠兰如是说,数十年的坚持,都是因为自己对丈夫的爱,以及对这个家应负的责任。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wmw@jschina.com.cn。买房,摇号,落户,孩子入学都受社保影响,无忧保作为业界领先的个体社保自助缴纳平台推出全国社保代缴服务,保你社保不断缴。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