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工伤保险早报:近年来,扬州市江都区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紧紧围绕“三关爱”主题,拓展服务内容,搭建服务平台,全区注册志愿者达3.5万人,志愿服务工作正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推进。
近日,李彬、颜展红、王文清等12位“江都好人”齐聚一堂,交流各自志愿服务的经历和体会。
1国际志愿者日前夕,扬州市江都区召开学雷锋优秀志愿者表彰大会,表彰十佳志愿者及70名优秀志愿者,引导全区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
植入“专业化”理念
一方面,成立区志愿者协会,进一步整合资源,改变以往志愿活动松散、缺少规范性的状态,使志愿活动更具组织化,同时,充分发挥区社会志愿服务协调小组作用,引导各成员单位牵头成立应急救护、无偿献血、法律援助、环境保墒、心理辅导等15个专业志愿服务队和小分队,通过三级工作网络,形成统一指挥、指令畅通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做到调度有力、运转有序。另一方面,各志愿服务队在招聘志愿者时,注重吸纳具有爱心和专业技能的志愿者,结合自身实际,在印制简单实用培训手册的同时,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形式,定期对志愿者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岗位模拟实习,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业务技能,不断提高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
推行“常态化”服务
一是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在城区建立起29个社区志愿者服务站,以社区志愿者为主体,对社区内帮扶对象建档立册,搭建起志愿者——社区——服务对象的联络平台,实现了社区志愿服务供求的有效对接,较好地实现了邻里间的互帮互助。二是建立江都好人联盟互助机制,发挥“江都好人”群体的典型示范效应,引导好人帮助好人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的好人加入其中,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服务,关心关注关爱更多的残疾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需要帮助的人。三是以“志愿江都·缤纷四季”为主题,将“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贯穿全年,文明委各成员单位结合自身实际,每年申报志愿服务项目,围绕40多个重要节点,重点开展“三清一美化”、“防范知识进万家”、“白衣天使行动”、“一小时幸福阳光”等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真正让志愿服务成为党员干部的自我选择,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五四”青年节,一场“与时间赛跑,抢救江都侗族尿毒症大学生陈阳”大型公益慈善活动在降幅举行。为了一个共同的心愿,市民观察团、小艳子志愿者协会、开元出租车公司爱心车队的数十名志愿者和各家广告公司负责人走到了一起。
实行“项目化”运作
坚持把志愿服务活动细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微项目来运行,增强工作实效。一是运作“爱心黄手环”项目,“龙川警花”戴华在充分调研的过程中,针对智障、空巢老人等易走失人群设计、发明了印有编号和联系电话的黄色手环,目前,已发放300多条,在扬州、宿迁两地较好地解决了特困家庭的后顾之忧,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二是发起“为善最乐·读书最佳”爱心捐助项目,小艳子志愿者协会会同市民观察团,自2010年启动该项目,向社会各界发出倡议,少抽一包烟、少喝一瓶酒,多买一本书,向贫困儿童伸出援助之手,先后向四川、青海、安徽及扬州周边的农民工子弟学校、贫困儿童捐赠图书5000多册,使更多的孩子体味到了读书的快乐。三是开展“健康义诊进工地”项目,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卫生系统志愿者每年都深入工地现场,先后为3000多名农民工免费进行体检,并开通农民工工伤鉴定、赔偿绿色通道等。同时,妇联还开展“巾帼圆梦行动”,为123名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实现小愿望;邮政系统成立“邮驿”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启动与100名留守儿童“一对一”结对帮扶志愿服务项目。
实施“品牌化”战略
一方面,依托陈巧云、李彬、王文清、颜展红等“江都好人”享誉全国的优势,创办“江都好人沙龙”,搭建好人互动交流平台,不定期邀请江都好人走进文明单位、社区、企业和行业系统,交流思想,传播正能量;拟举办志愿者文化节,向市民展示志愿服务成果,现场招募志愿者,鼓励爱心人士及企业认领志愿服务项目,邀请外地优秀志愿服务组织互动交流,形成“1+12”的效应;另一方面,依托江都好人联盟品牌,培养、打造一批“明星”志愿者。最典型的有献血大王——王文清,连续22年义务献血11万毫升,他的事迹曾被作为“血源”电影的原型,搬上了银屏;有29年来,先后认领18位烈士父母,为其尽孝送终的李彬;有捐资助学的典型颜展红,靠充当煤气工,扛送煤气罐的微薄收入,多年来义捐10余万元,帮助60多名贫困学子圆了读书梦;有扶贫救困的最美义工高雁,成立“一鸣”爱心基金,先后向困难家庭、重病患者、贫困学子募集义务捐款40余万元,受助人数300多人。
买房,摇号,落户,孩子入学都受社保影响,无忧保作为业界领先的个体社保自助缴纳平台推出全国社保代缴服务,保你社保不断缴。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