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湖南江华:特色产业富农家

2018-09-01 08:00:02 无忧保

无忧保劳工保障早报:近年来,湖南省永州市江华县在脱贫攻坚中,采取一村一品、一乡一特的办法,根据市场需求,帮助贫困农民发展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据了解,由于这些项目市场风险小,效益明显,许多贫困户的经济收入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提高,为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2016年,江华全县共减少贫困人口1.8万人,20个贫困村实现整村脱贫;实现了贫困人口全员参保,向355个大病、重病贫困对象发放大病救助金105.8万元,发放临时生活困难补助24万元;实施雨露计划、实用技术培训等职业教育培训3258人次。全年投放扶贫小额信贷近2亿元,危房改造744个贫困户,共安置15328个贫困劳动力在县内外企业就业务工。

  一村一品 玫瑰香柑摇钱果

  江华县河路口镇尖山村位于湖南和广西交界处,是江华最南端的瑶族村寨。属典型喀斯特地形,村里到处是石头山,山地面积多、水田少,农作物产量低。多年来,该村曾是有名的打工村、贫困村。

  由于尖山村地处湖南与广西交界处的大山里,过去产业无特色,村民脱贫致富步履艰难。2008年,在县扶贫办的果苗支持和指导下,在县人社局的贷款扶持下,从常德石门引进水果新品种玫瑰香柑。村支书李国佳和村长陈子贵带头种植,成为吃螃蟹的人,第一批600亩玫瑰香柑树苗,在尖山村东南面石头山缝隙里扎下了根。除草、施肥、修枝,李国佳和陈子贵精心侍候玫瑰香柑。2010年12月,第一批果实装筐、上市,可观的收入吸引了村民加入玫瑰香柑种植队伍。到目前,全村460户,2200人,种植玫瑰香柑1万亩,实现人均近5亩玫瑰香柑。全村大大小小生猪养殖户49户,其中规模生猪养殖场28家,年出栏达30000头以上,年产值达5000万元,,牛、鸡、鸭等养殖大户18户,规模家禽养殖场4家,种鸭养殖达3000多只,日产蛋量为2500个,规模鸡场2个,野鸡养殖场1个,年出栏40000羽以上,产值达20万元。引导村民向猪沼果生态循环模式发展,40多户村民建设了沼气池,用上了清洁能源。此外,全村运输户16家、个体户26户,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9000元以上户数比例达97%,如今成了小康示范村。

  一乡一特 瑶香袅袅生财富

  桥市乡大鱼塘村的村民以前百分之八十都在外面打工捞生活, 而沿海一带有很多制香厂,于是出去打工的村民选择的打工地点是自己熟悉的制香行业,因为瑶族祖先为了抵御蚊虫叮咬,都会自己制作燃香。

  近年来,随着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在外制香的江华瑶族人纷纷返乡创业,回得最多的桥市乡大鱼塘村的村民。江华县高度重视制香产业发展,把制香产业作为破解群众增收难题、实现瑶山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相继出台了《桥市乡大鱼塘村小康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江华县制香产业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文件,建立制香产业发展基金,用于扶持和发展制香产业,给予财政、用地、金融、税费等系列优惠政策。同时,还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建设香业产业园,引进和培育一批涉香生产制造企业、物流公司及销售公司落户产业园,形成区域制香产业链。桥市乡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在外从业人员多的优势,积极培育制香产业,目前大鱼塘村发展制香18户,解决120个就业岗位。流转土地80余亩建设香业基地,并联合注册成立了塘湘香业有限公司、组建了香业协会,桥市乡大鱼塘村是江华县的制香专业示范村,示范带动全乡制香产业发展,努力使制香产业成为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之一。

  目前,全县已创办3个制香工业园,兴办制香企业300家,形成了上百个制香专业村,有制香设备近1000台,专业制香人员上万人,年生产香制品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产品覆盖了除西藏、新疆、甘肃、宁夏4省区之外的整个国内市场和东南亚市场;同时,利用本地资源兴办竹签厂、木粉厂20家,原辅材料销售企业18家,设备销售维修企业5家,制香产业链已经形成。制香产业成为全县1.2万个家庭、6万余人的重要收入来源。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