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全南:小县书写文化大“文章”

2018-09-02 08:00:02 无忧保

无忧保劳工保障早报:秋夜,漫步于江西省全南县城区,迎面扑来一股股浓厚的文化气息:散落于城区各处的露天舞场里,人们翩翩起舞;在图书馆、新华书店、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文体场馆内,人流如织,笑声如潮

  江西省全南县国土面积仅有1535平方公里,却拥有文化场馆15座、大小公园20多个,村村建有文化活动场所;全县人口不过21万,却涌现业余剧团30多支,年演出300多场次,吸引观众6万多人次。公共文化服务覆盖城乡,百姓文化生活多姿多彩,小县书写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大文章。

  文化投入多元化

  连日来,在刚刚竣工的全南县二中桥至含水桥景观公园,前来赏花品文的市民络绎不绝。该公园依江而建,全长1320米,总投资1200多万元,将20个经典励志故事图文并茂地安排在琴、棋、书、画4个节点中,成为广大市民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好去处。

  文化建设的关键在投入,核心是项目。为此,全南县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镇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出台一系列鼓励、扶持文化建设的政策,坚持建设资金进财政预算盘子,重点项目进标志性工程篮子,不断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近年来,该县累计投入资金近亿元,进一步完善了电子阅览室和全南读书网建设,改扩建了县图书馆、体育中心、滨江公园、青少年宫等一大批公共文化设施,文化品位得到大幅提升。

  目前,该县一半以上的县直单位建起了图书室,新建居民小区100%规划了文体广场,大多企业设置了文体活动室,城区人均文体用地面积达0.9平方米。

  服务网点遍城乡

  近日,来到全南县中寨乡罗坊村文化庭院,看到村民们有的在活动室下棋,有的在阅览室看书,还有的在院子里练习舞龙村民钟运斌高兴地说: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文化生活,日子真是越过越充实!

  现在乡里建有综合文化站,每个村有文化活动中心,每个组有文化庭院,文体设施应有尽有,文化服务功能日趋完善谈起公共文化服务网点建设,中寨乡党委书记曾书聪如数家珍。

  为让城乡群众共享文化成果,该县在建设县图书馆、文化馆等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的同时,按照三室一厅标准,多方筹集资金500多万元,新改建乡镇综合文化站室内活动室面积达4230平方米,在全市率先实现文化站点建设全覆盖。结合统筹城乡发展工作,该县在各建设点培育发展文化中心户923户,在村组创建文化庭院183所,全面实现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据统计,该县目前已在所有村组和社区建起了文化活动室和休闲娱乐区,主要街道都有阅报栏、宣传栏,形成了县城乡镇村-组四级文化圈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

  文体活动全覆盖

  近日,在江西省全南县城厢镇含江路社区活动广场,十几位老太太在激荡的音乐声中击鼓欢舞。瞧,这是我们社区的夕阳红腰鼓队,只要是县里的大型文体活动,就少不了她们的身影!含江路社区党支部书记袁媚琼说,她们社区还成立了铜管乐队、法制宣传队等多支各具特色的文艺演出队,表演形式多种多样。

  为让文化焕发生机,该县对320多名民间艺人进行登记造册,对文艺骨干进行定期培训,各种文化艺术团队生机勃发。

  为促进文化发展,该县在文化事业单位全面推行竞聘上岗、优化组合、岗位工资、绩效考核等竞争和激励机制;针对采茶剧团人员老化、设备落后等问题,该县在保留原有骨干的基础上,面向社会招聘演员充实演艺队伍,县财政每年拨付专款用于添置服装道具,并启动了采茶剧团转企改制工作,挂牌成立了全南县采茶戏演艺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点对点培训帮扶机制,通过骨干带动文体积极分子,在全县范围内挖掘、扶持当地特色文化

  据介绍,该县车马灯、瑶族花棍舞、中寨香火龙、客家熏鸡和蓝巾帕制作技艺已成功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县涌现特色文化新村18个,民间文艺团体30余个,每年群众性的演出350多场,观众达6万人次。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