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劳工保障早报:上高县是赣西覆地的一个小县,国土面积1350亩,人口36.5万,曾是传统的农业县。但近年来,该县坚持开放立县,已连续13年获得江西省开放型经济工作先进县,连续10年获得江西省工业经济崛起县,成为江西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一颗新星。其中的原因,就是充分发挥人的因素,客观面对当前企业用工中出现三个70%困局,即园区企业务工人群中,40-50岁年龄段的将近70%;初中及以下文化的约占70%;8小时进城上班、8小时回村劳作的两栖农民工超过70%。有针对性地做好招工、培训和稳就业三篇文章,努力实现三大转变,即园区务工人群中,力争4050人员占比达70%转变为中青年占比达70%;初中及以下文化人员占比70%转变为高中及以上文化人员占比70%;两栖农民工占比70%转变为居住在城区、园区的常住人口占比70%,促进县域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一、举全县之力抓招工,做好吸引留住青年人员文章
立足本县现有劳动力,逐步拓展周边县市区和劳动力资源大省,在留、挖、引三个方面下功夫,力争中青年劳动力占比达70%以上。
1、全民动员县、乡、村全力招工。自2006年以来,每年都根据园区企业用工变化情况,向乡镇和部门下达招工工作指导性意见,各乡镇和部门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帮助企业招工。2005年,县政府成立县劳务派遣服务中心,通过招募、筛选、培训等程序后,为园区重点企业组织招聘和派遣员工。县人社局成立四个专门招工小分队,长年驻外省开展招工工作。每个乡镇成立1支以上招工工作组,不定期向周边县市区开展招工。15个乡镇、工业园先后建立劳动保障事务所,选聘了230名劳动保障专管员,常态化开展农村劳动力用工服务对接。同时,县政府将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列为民生工程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保障企业用工成绩突出的,给予奖励和经费补助。据统计,近年来全县累计帮助园区重点企业招工11万人。
2、全员覆盖突出青年人员。成立专门的工作组,迅速展开全县劳动力现状调查,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突出中青年这个重点群体,组织力量,集中攻坚。一方面,抓住春节期间中青年外务工人员返乡高峰期,春节前,向所有返乡人员发放一份《致全县外出务工创业人员慰问信》,介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鼓励他们支持家乡建设,选择在家乡就业创业。春节放假期间,县乡村三级干部取消节假日,精心组织多场城乡大型招聘会,利用走亲访友的机会,引导和动员青年人到园区企业务工。连续10年来,每年春节期间为企业招工6000人以上,绝大部分是中青年就业者。另一方面,突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这个重点领域,每年大中专学生毕业前,筛选一批好的就业岗位,制作成宣传资料,利用开展就业局长进校园、高校毕业生工业园区行活动,组织县内企业进校园上门招工,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县就业。近年来先后组织了宝成集团上高裕盛、旺旺集团、金农米业、金利隆橡胶履带等重点企业,赴宜春学院、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农大等参加现场招聘,每年招骋大中专毕业生在2500余人。据统计,全县累计向园区转移中青年劳动力10万人。
3、积极拓展省外中青年劳动力市场。在充分挖掘县内劳动力资源潜力的同时,不断加大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招工战略,积极拓展县外劳务协作业务。先后在劳动力资源较丰富的四川、贵州、湖南、湖北等省份建立了12个劳务输入基地,在宜丰、高安、新余等周边县建立了36个招工点,合作开展委托招工业务。通过立体式、广覆盖、地毯式招工,省外籍人员到上高就业日益增多,其中现登记在职上高工业园就业有1.1万人。
二、集全民之智抓培训,做好提升劳动者素质能力文章
做强做大县内培训资源,注重与企业、大中专院校联合,突出培训再造,不断提升园区普工阶层蓝领比重,力争高中及以上人员达70%以上。
1、资源挖潜成规模。进一步壮大职业培训综合实力,采取省、县合作共建模式,累计筹集资金3000万元,筹建了江西省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上高基地,2013年成立职业学院上高分院,2015年成立上高技工学校,开设汽车美容与维修、电子电工、电子商务等实用专业,年自主培训能力可达5000余人次,被列为全省十大示范实训基地之一,累计培训和输送技能劳动者8.6万人。同时,整合人社、农业、民政等涉农培训资金,引导县内职业技术学校、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等职业培训机构,立足本地企业用工需求,调整办学方向和专业设置,彻底改变了过去将毕业生全部输送到沿海省份就业的培养模式。通过整合,全县共发展各类公办、民办职业培训机构13所,企业自建、联建的培训基地20多个,年综合培训能力达9000人次以上。
2、依托院校上质量。突出企业与大学科研所的合作,金农米业与江南大学联合,开展大米加工联合研究以及专业培训合作;金利隆与青岛科技大学合作,就橡胶专业每年派员到大学学习培训技师等。在实行宽进严出培训前提下,为确保每位参训学员最终胜任岗位需要,赢得企业和用人单位认同,开班前,职业培训机构或企业精心编印培训教案,配备优质师资;培训中,除政策理论集中培训外,学员大部分时间安排到实训场所、车间、班组,以模拟实操、师傅带徒等方式进行示范、现场教学;培训期满,组织参训人员考试考核,只有考试考核合格的,才能准予发放培训合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3、对接园企抓实效。围绕企业用工需求,引导上高实训中心、劳动就业培训中心、职业技术学校等职业培训机构,主动对接园区企业,开展劳务储备式、订单式、校企合作式培训。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先后给上高裕盛定向培训50066人,劳动派遣中心为旺旺集团劳务储备式培训2091人,上高实训中心与瑞州陶瓷等企业合作,开展企业技能提升培训近1000人。随上级政策调整,逐步将工业园区企业定向培训主体调整为企业,选择培训条件较成熟,且用工较为规范的旺旺集团、中杰鞋业等企业,启动了短、平、快的适用培训工作试点,2015年以来,累计培训新进厂员工3000余人。针对企业要求较高、技术严格的人才培训,重点引导职业技术院校进行对接培训。人社、教育、财政等部门组成调查组,对通过培训后向企业输送的技能劳动者,进企业调查回访,凡是企业满意率不高,就业效果不理想的,一律实行黄牌警告,甚至核减培训补贴资金。据调查反馈,企业对培训后的技能劳动者满意率达95%以上。
三、凝集合力抓服务,做好稳定入园就业人员文章
充分运用政策扶持、配套建设、休闲娱乐等综合措施,给企业员工创造一个舒心、开心、放心的工作生活环境。
1、建设卫星城镇。为稳定园区就业人员,从2007年起投资近5000余万元开通城乡公交,95%以上行政村通上公交车。在此基础上,2012年县政府又出台了《关于支持卫星城镇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选择企业较为集中、用工人员较多的五里岭作为试点区,对企业员工落户卫星城镇,购房给予成本价政策优惠,同时可保留或选择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享受培训补贴、社保补贴、社会保障等城镇居民同等待遇。为解决企业员工住宿、就医、子女就学等实际问题,县财政累计投入8000万元,在五里岭建设900套保障性住房,并正在规划推进医院、中小学校、文化站、体育健身设施等建设,全面提升园区的服务水平。目前,卫星城镇已建成商住房约3万平方米,入住人口近1000人。
2、培育企业文化。切实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和指导,倡导和鼓励企业以人为本,不断加强加强文化建设。统筹做好全县企业文化建设规划,逐步完善扶持企业文化建设的相关政策,营造良好环境,引导企业扎实有序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行业发展特点,发挥行业优势,通过行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带头示范,以点带面推进全行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积极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企业文化活动,满足员工求知、求美、求乐的精神追求,营造健康、祥和、温馨的文化氛围。进一步加强企业职工的职业道德培训工作,引导企业职工树立以厂为家观念。
3、保障职工权益。在扶持企业加快发展的同时,鼓励企业提高员工薪资待遇,增强企业对人才的吸附力。在政策层面,及时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督促企业落实五险一金政策。目前,上高最低工资收入标准为1060元,园区企业工人月平均工资达2200元,100%的企业签订了劳务用工合同,有5万人参加养老、工伤、失业、医疗等保险,占用工总人数的95%。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组织开展劳动保障诚信单位评选、送法上门、企业法人培训班等活动,不断增强用人单位的法制观念。帮助企业设立工会、党团等组织,协助调处和化解有关矛盾纠纷,切实维护和保障职工正当权益。正确引导职工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自身利益诉求,依法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2015年,全县处理涉企员工纠纷95起,追回工人工资620万元。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