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劳工保障早报:哞,哞近日,慕名来到位于大山深处的乐安县大马头乡下陂村肉牛养殖基地采访,映入眼帘的是几幢高低错落有致的标准化牛舍,耳旁传来一声声欢快的牛叫声。在基地创办人、下陂村党支部书记杨国其的引领下,走进一幢数百平方米的牛舍内,里面宽敞整洁,牛栏顶棚上安装了数台大吊扇,上百头黄白或黑白相间的肉牛有的吃着草料,有的悠闲地纳凉
牛栏内,年逾古稀的贫困户杨国美正在给牛喂草料。他兴奋地介绍说:我今年70多岁,妻子早年过世,儿子外出务工,以前,就靠种几亩薄田艰难度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去年,国其书记安排我到基地务工,每月2400元工资,我真打心眼里高兴,这多亏了国其书记的帮扶带动啊。
杨国美老人的变化得益于下陂村推行的党建+产业扶贫模式。
下陂村四面环山,交通闭塞,以前是个偏僻的穷山村。全村335户1304人中有贫困户54户170人。村里大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留下来的村民只能靠种几亩薄田勉强维生。去年1月,乐安县湖南商会会长、创业致富能人杨国其当选为下陂村党支部书记。为带动村民脱贫致富,杨国其因地制宜,利用村里草肥水美、生态良好优势,带领村民大力发展肉牛产业。他自费先后多次赴山东、河南及省内泰和、广昌等地学习考察肉牛产业发展情况。随后,他个人投资600万元,牵头创办了乐安县同奔小康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租赁村里上千亩荒山,建立了肉牛养殖基地,新建牛舍、草料棚、员工住房、厨房、畜医室等设施,购置了扎草机、粉碎机、抖料机等设备;还种植了60多亩皇竹草。然后,他从泰和县购买了70多头优良品种西门塔尔牛和利木赞牛进行饲养。
为让广大贫困户都能够积极参与到产业扶贫中,脱贫致富,杨国其创新扶贫思路,把党建工作与推进精准扶贫紧密结合起来,采取党建+合作社+农户模式,由党员干部带头创办合作社,按照因人而异,因户施策的原则,引导贫困户通过合作养牛、种植牧草、基地务工等多种形式,产生一富带百富的裂变效应。
针对部分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着重引导他们与合作社合作养牛,由合作社免费提供牛仔和防疫技术,农户负责日常饲养,牛长大出栏后由合作社统一收购销售,养殖户不用负担任何资金,不承担任何风险。销售后,所得收入扣除成本后由合作社和养殖户五五分成,有效解决了贫困户缺资金、技术等难题。
采访中,贫困残疾人杨卫民对这种扶贫模式大加赞赏:去年,我在合作社的帮助下,饲养了25头牛,种植了10多亩皇竹草,每头每年纯利近2500元,加上卖给基地的牧草,一年仅养牛一项纯获利近10万元。如果不是合作社帮扶,我做梦都不敢想啊。和杨卫民不同的是,贫困户袁太贤不愿养牛,但喜欢种植牧草。在合作社的帮扶下,去年,他在自家5亩坑田上种植了皇竹草,专门销售给合作社喂养肉牛。谈起种草效益,袁太贤高兴地说:每亩皇竹草可获纯利3000元,去年我家5亩纯收入有1.5万元。今年,我扩大了面积,种植了10亩,争取能够一举脱贫哦。除了养牛、种草外,合作社还有针对性地安排了8位家庭贫困的村民到养殖基地务工,饲养肉牛,打扫牛舍,每人每月工资2400元,有效增加了贫困户家庭收入。如今,下陂村肉牛养殖基地共饲养肉牛326头,吸纳了50多户村民参与到肉牛产业发展中,其中大部分都是村里的贫困户。
谈起未来的发展,杨国其胸有成竹地说:今后,我们村党支部要把养殖基地作为产业扶贫示范基地,扩大养殖规模,并引进肉牛加工龙头企业,建立肉牛繁育基地,打造融繁育、饲养、加工、销售一体的肉牛产业链,真正促进肉牛产业发展壮大。我们的目标是,到2018年养殖规模达1000头,种植牧草500余亩,带动120户村民养牛脱贫致富。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