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从棉花地里走出的增收之路

2018-09-17 08:00:02 无忧保

无忧保劳工保障早报:走,到新疆棉田里采棉去  9月3日晚11时,伴随着一声汽笛的长鸣,首趟赴疆棉农专列承载着3300多名首批采棉群众的满怀希望,从海石湾车站从海石湾车站徐徐驶出。  九月的河湟谷地,秋高气爽,果蔬飘香,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庆。忙完了夏收打碾的民和农民,在政府的引导和经纪人的带动下,满怀希望地乘上棉农专列奔赴天上双麓脚下的南北疆银海棉田里采棉挣钱。据县就业部门统计,今年截止9月14日,民和县赴疆采棉人数达到3.26万人,其中,在近千名劳务经纪人带领下专列输送9781人,兰州站转送输出2819人,群众自发输出2万人,预计今年采棉收入将突破1.3亿元以上。  被称作青海东大门的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地处青海东部的河湟谷地,辖22个乡镇,312个行政村,现有人口39.7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5.59万人,实有农村劳动力17.51万人,剩余劳动力达9.63万人,占农村人口的27.06%,占农村劳动力的54.99%。全县64万亩耕地中,浅山耕地有3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3.13%。人多地少、干旱少雨等因素成为制约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瓶颈。  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近年来,民和县把眼光瞄在了劳务输出这一绿色工业上,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特别是自2004年以来,该县紧紧抓住新疆地区在金秋采棉季节农业劳动力紧缺的大好机遇,及时调整输出视线,围绕采棉是平台,输出是关键,服务是保障,增收是目的的工作思路,把金秋采棉作为劳务经济中促进农民增收的 短、平、快产业来抓。经过七年的采棉实践,民和县已经走出了一条政府引导,部门服务,群众自愿,经纪人带动,市场化运作的成功之路,全县金秋采棉工作呈现出输出规模逐年扩大,组织化程度逐年提高,务工领域逐年拓宽,服务体系逐年完善,采棉收入逐年增加,品牌效应日益凸显的良好态势。据统计,自2004年以来,民和县累计向新疆、甘肃等产棉地区输送采棉工12.65万人,实现采棉收入3.17亿元。特别是去年,全县3.17万采棉工从新疆棉田里赚回92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260余元。  2004年,是民和县以政府行为组织农民赴疆采棉的第一年。为打开赴疆采棉劳务输出的良好开局,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鼓励和扶持群众赴疆采棉。据了解,当年输出采棉工1.01万人,而政府垫付各类费用达120余万元,政府还派出60余名干部随行服务。期间,县委、县政府领导还亲赴新疆采棉现场进行慰问。政府可算是考虑得十分周全,然而收效并不尽人意,两个多月的时间,装入采棉工口袋里的钱还不到2000元。  第一年的采棉经验,使民和县充分认识到:政府大包大揽不是长久之计,只有通过市场化组织出面,以市场化方式运作才是真正的出路。2005年,该县在大量调研和认真总结上年经验的基础上,由县就业局引导,部分经纪人牵头,成立了民和县劳务经纪人协会,政府开始从大包大揽中逐年放手,把赴疆采棉的主导舞台让给劳务经纪人和协会去做,使政府由主导变为引导,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为经纪人协会出谋划策和指导服务工作上。随着政府的退台放手和劳务经纪人的主角上演,给全县金秋采棉工作带来了活力。到2008年,该县在金秋采棉中未派一名管理干部随行,仅经纪人带领专列输出人数达1.2万人,是2004年的3.2倍,而输出费用只占2004年的三分之一。当年,采棉群众人均收入达到2380元,最高收入达到7000元左右。  为进一步激发劳务经纪人的带动力,提高群众赴疆采棉的积极性, 2006年,民和县推出奖励机制,对劳务经纪人每带出一名采棉工,给予20元奖励,同时为每名采棉工发放价值20元的慰问品。2007年,对完成专列输送1000人以上的乡镇奖励1万元,组织输出400人以上1000人以下的乡镇奖励40009000元,400人以下的乡镇奖励10003500元。在激励政策的鼓励下,劳务经纪人在赴疆采棉工作中的带动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以劳务经纪人为主的组织输出规模得到迅速扩大,劳务经济效益也明显提高。截止2010年底,全县赴疆采棉人数达到3.2万余人,比2004年增加2.2万多人,增长216%以上,实现采棉收入1.18亿元,比2004年增加9800万元,增长4.9倍。根据今年的采棉形势,十二五开局之年,民和县3.2万多群众从新疆棉田捧回收入1.3亿元已成定局,将比十一五末增长1200万元。  赴疆拾棉已经成了民和农民在金秋季节必做的一门增收课,当然,拾棉队伍里有年轻气盛的乡间村小伙,有心细手快的农家闺秀,还有年逾六旬的老夫老妻 。谈及近几年的跨越千里的拾棉劳务,农民带来更多的是说不尽、道不完的喜讯。60多岁的大庄乡丁家咀村农民马成录已经60多岁了,去年在一家轧花厂做装花工挣了5000多元,当问及这么大年龄了为啥还要千里之外去打工时,他乐呵呵地说,自己身体还硬朗得很,家里也闲着无事,就跟着大家一起出门,一方面为家里增加点收入,顺便也看一看新疆的新变化。而在转导乡王家村的马进虎带领的30余名采棉工中,一位叫高何者的回族妇女拾回收入9000元。中川乡朱家岭村劳务经纪人白海山,他说:我已经在新疆连续做了五六年的采棉经纪人,去年带出去的40名群众,在五六十天的时间里人均挣到4000余元,最高收入达到6000元左右,自个儿夫妻俩也挣到9800余元。今年带出去30人,根据今年的棉价,大家的采棉收入一定会好于去年。  为挣到更多的钱,去年,民和县赴疆采棉群众还将务工领域从最初的单纯采棉已经延伸到建筑、公路、铁路、加工制造、芦苇收割、仓储、采摘番茄葡萄、番茄加工等行业,进一步拓展了务工领域,延长了务工时间。据了解,今年,全县约有4000多名采棉群众将务工时间推迟到12月底才返乡。  赴疆采棉,采宽了群众眼界,采鼓了群众腰包,采出了民和农民的新生活。从棉田里挣到的农民,有的盖起了新房子,有的添置了新家具。巴州镇凉儿湾村村民张明华就是这样的受益者,据他介绍,去年到新疆采棉,两个月时间挣了7000余元,现在家里房子修了,摩托车买了,生活条件也变好了。在库尔勒普惠农场做了六七年采棉劳务经纪人的甘沟乡韩家岭村村民韩成伟每年有近万元的采棉收入,今年投资11万元在家里盖起了7间封闭式砖混结构新房子,而其中的6万多元就是从新疆棉花地里拾回来的。  回首八年的赴疆路,民和县金秋采棉工作已呈现输出规模逐年扩大,管理成本大幅降低,品牌效应日益凸显,劳务收入明显增加的良好发展态势。谈及八七年金秋采棉的成功经验,民和人只有四句话:政府引导是基础,经纪人组织是关键,市场化运作时核心,多元化服务是保障。  如今,金秋采棉的热潮席卷了青海东部边陲的民和大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已经转化成了资源优势、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金秋采棉,已经成为民和县劳务经济中的一个响亮品牌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