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劳工保障早报:近年来,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回归创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截至目前,全县返乡人员创办各类经济实体2249家,吸纳农村劳动力5500多人。回归创业已经成为长阳扩大城乡就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返乡回流:劳务输出大县面临的现实困境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为了解决地少人多、工业薄弱、就业岗位匮乏等矛盾,长阳开始有组织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到2009年底,全县累计转移劳动力12.56万人,年创劳务收入9.6亿元,全县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2680元。大规模转移农村劳动力,为缓解全县就业压力、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长阳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和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国推进就业创业劳务输出大县、全省劳务经济工作先进县。
2008年下半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长阳外出务工聚集地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出口创汇企业开工不足并逐步裁员,不少农民工从2008年9月起陆续返乡,到2009年2月,失业返乡的农民工达到9000余人。离开土地多年的农民工回到家乡,迅速陷入就业无岗、种地少田的困难境地,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帮扶返乡农民工尽快实现就业,成为摆在长阳县委、县政府面前的一项新的重大任务。
重心转移:构建服务体系破解就业难题
面对突入其来的农民工返乡问题,长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沉着应对,积极搭建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新平台。县直相关部门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服务。
一是搭建组织体系。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安排了20万元的专项工作经费,各乡镇以及县直相关部门也相继确定了推动农民工创业就业工作专班,明确了职责要求以及工作目标,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分块落实责任、部门协调配合的扶持工作机制。2008年9月至2009年3月,县政府两次召开返乡农民工及创业代表座谈会,及时稳定返乡农民工的思想情绪,帮助他们树立重新就业的坚定信心,研究制定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具体措施,确保了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工作的有序推进。
二是构建信息体系。2008年10月,县政府成立返乡农民工调查摸底专班,深入劳务输出重点乡镇实地调查,同返乡农民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同时,建立了返乡回流情况旬报告制度,以乡镇基层劳动保障平台为依托,充分发挥一村一名劳务信息员的作用,在进行人员摸底统计的基础上,对返乡人员过去从事的工种以及技术特长进行了详细地了解,全面掌握了返乡人员的基础资料,为组织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奠定了基础。
三是完善政策体系。在推进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中,我县始终坚持把完善政策作为推动创业就业的关键。经过多方筹资,将小额担保贷款基金增加到750万元,年可提供贷款3750万元;降低了小额担保贷款门槛,将小额贴息贷款范围扩大到返乡创业人员;建立创业培训跟踪服务机制,对参加创业培训的返乡人员建立创业档案并全程跟踪指导;建立了部门联动机制,对符合条件的创业者落实税费减免政策;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简化创业相关手续;出台了五缓四减等减轻企业负担的一系列措施,帮助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吸纳更多返乡农民工就业。
四是优化指导体系。在全省率先成立了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咨询指导中心,下设政策咨询处、创业培训处、创业服务处、就业指导处,中心充分发挥在开发创业资源、选择创业项目、采集创业信息中的优势,为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提供全方位指导和服务。中心还聘请了7名创业咨询指导专家,为返乡农民工进行创业指导,前来接受咨询和指导已超过6000人次。建立了县级领导联系创业企业制度,31家回归创业企业分别明确由一名县级领导联系和一个县直部门帮扶。同时,通过开办电视专栏、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创业带就业的一系列政策。与县电视台合作,制作了26期《让创业带动就业》系列专题节目,对县内20多名回乡创业者进行报道。2009年10月,县委召开返乡创业先进典型表彰暨全民创业动员大会,对十佳创业示范企业、十佳创业明星、十佳创业提名奖及80名返乡创业先进个人予以了表彰。2010年,县人民政府在龙舟坪镇建立了占地80000平方米的龙津星城创业园,并成立了创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为有志创业者搭建了创业平台。通过宣传引导,全县上下呈现出鼓励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浓厚氛围。
五是落实援助体系。以劳动就业培训中心为阵地,全面开展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组织开展各类免费培训8000人次,举办创业培训15期,为1200多名准备创业的农民工量身定做了培训课程。大力开展对返乡农民工的就业援助。县人社部门及时启动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系列活动,共组织了5场返乡农民工专场招聘会。通过政府开发、社会征集和个人提供,采集了300多个投资规模小、见效快、市场前景好的项目,建立起适合在城镇社区和山区启动的创业项目库,如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项目,这些项目资源成为许多农民工回乡创业的首选。
成效凸显:回归创业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回归创业的蓬勃兴起,为长阳经济社会注入了强劲活力,带动了整个县域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
1、培育了一批市场主体。通过全方位扶持,回归创业经济实体群不断发展壮大,注册资金达6.84亿元,年销售收入突破8亿元,投资1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261家。其中有以禽畜水产养殖、蔬菜、水果、木本油料种植、花卉园艺为主的农业开发型实体,有以商业批发零售、饮食旅店业、其他服务业为主的商贸服务型实体,有以短、长途客货运输为主的物流运营型实体,有以来料加工电子类元件、运动手套、休闲帽为主的产业承接性实体。这些经济实体将对未来县域经济结构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2、带动了大量人口就业。回归创业实体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量大,就业门槛较低,因而吸纳了大批专业技能相对较低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如返乡农民工向勇创办的永鼎电子组装厂,一次性安排员工250人,今年计划发展到600人。回归企业已成为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的重要载体,这些企业常年吸纳转移县内劳动力5000多人。
3、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一些新兴产业的进入,对改变传统农业结构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23岁的返乡农民工覃瑶,在家乡成立了八丰薯业有限责任公司,当年建立红薯生产基地1000亩,建成年加工红薯淀粉1000吨的生产线,带动了周边500多农户种植红薯,随着公司加工规模的扩大,目前已有2000多农户大规模加入红薯专业合作社,为公司提供原料。返乡农民工王治国,在自家建成年出栏700头的生猪养殖场后,还组织了周边11个农户从事生猪养殖,去年8月,他们成立了长阳白鹤林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注册资本100万元。目前合作社成员还在不断增加,肉猪出栏率可达1500头以上。
4、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回归创业带来的是商业网点的增加、客货运输线路的延伸、农村建房就地原材料的供给,在壮大自身的同时,也为家乡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加快了农村发展的步伐。返乡农民工饶帮阳,在偏远乡镇建起了3家新农超市连锁店,其进货渠道、经营方式完全比照大型超市,使老百姓在家门口也能买上放心货。随着越来越多的创业者选择在家门口创业,农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此外,回归创业带来的就业岗位的增加,促使外出务工人员纷纷返乡,因跨地转移带来的空巢村、留守子女等问题也在逐步得到缓解。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