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劳工保障早报:连续4年被河南省人社厅评为优秀仲裁院,并被树为河南省示范仲裁院;2017年被人社部评为全国人社系统先进集体。
荣誉的背后,是河南省南阳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全体工作人员多年来的不懈追求。近年来,南阳市仲裁院坚持在“用力、用心、用情”上下功夫,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推进“两化”建设 打造示范仲裁院
2015年以来,河南省相继制定出台了仲裁院规范化、信息化建设细则,南阳市仲裁院作为全省的试点单位,先行先试,为全省破难题、探新路、做示范。
南阳市仲裁院高标准推进规范化建设。他们结合办公场地实际情况,科学设置了仲裁庭、调解室、会议室、档案室、三方办公室、法律援助室等业务功能区,在仲裁庭内设置了仲裁员席、书记员席、双方当事人及委托代理人席等标准化席位,庭内悬挂仲裁庭纪律、当事人权利义务等宣传板,完成规范化建设任务,被河南省人社厅授予“河南省仲裁院效能建设示范单位”称号。
南阳市仲裁院还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了当事人情况、庭审安排情况、案件处理结果、卷宗归档情况等小型信息库;作为河南省仲裁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市仲裁院实现庭审同步录音、实时监控和全程录像功能,多次在全省工作会上演示、推介;探索建立“智能仲裁院”,应用“高精尖”的信息技术。
落实“三到位”要求 维护双方合法权益
2017年8月初,南阳市仲裁院门口聚集了一群人,刚刚调解结案的老杨拿着“维持公平正义,情系弱势群体”的锦旗,站在仲裁院门口向过往群众“宣传”:“感谢市仲裁院救了我们全家!”
原来,2017年6月,老杨因确认劳动关系、伤残赔偿等劳动争议纠纷,将一家工程公司列为被申请人,向南阳市仲裁院提起仲裁。由于受伤较重,老杨急需进一步治疗,但却无力承担巨额费用,老杨的调解意愿非常强烈。
为了早日调解结案,在立案后的23天里,仲裁员先后13次到医院、老杨家中以及工程公司,了解实际情况,先背靠背释法,又面对面调解,有针对性地寻找当事人都容易接受的调解突破点,协同双方进行调解。
经过一次次耐心调解,当事人之间也从开始的互相抵触、寸步不让到换位思考、相互理解,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工程公司及第三人支付了医疗费84万余元,又一次性支付各项费用38万元,共计122万余元,并于仲裁调解书下达当天由仲裁庭见证履行,老杨激动不已。
类似的情形在南阳市仲裁院屡见不鲜,当事人自发送来的锦旗挂满了墙。
工作中,仲裁员一直认真落实南阳市仲裁院的“三到位”要求:即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对来访群众,热忱接待,了解情况到位;调解过程中,耐心沟通,说服解释到位;深入调查,化解矛盾到位。3年来,南阳市仲裁院共受理案件2986件,结案2927件,结案率为98%,案件调解成功率达到65%。
完善案件处理制度 提升服务质量
南阳市仲裁院注重做好预防工作,完善案件处理制度,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南阳市仲裁院采取送法上门的方式,向企业管理人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2015年以来,南阳市仲裁院先后深入企业开展上门送法服务7次,举办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专题讲座3次。通过以案说法、发放仲裁建议书等形式给用人单位提出法律建议,南阳师院等27家单位主动与4871名职工签订了劳动合同,主动缴纳了社会保险费4320万余元。
为了提升办案质效,南阳市仲裁院还坚持“一案到底,总体负责”制度,即案件立案后,从案件的审理、裁决,到案卷整理、装订,直至成卷交档案室归档,都由一人负责;健全错案追究机制,成立案件讨论小组,本着一个案件多人讨论,一份裁决多人纠错的原则,实行一案多次审查,组织全院仲裁员进行案件研讨,减少错案、人情案的发生;推行案后回访制度,要求案件结案后一个月内,由立案监督室对案件当事人逐个进行电话回访,询问裁决结果是否得到执行,指导劳动者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为了更贴心地为民服务,提高办案透明度,南阳市仲裁院制作“两牌一栏”,实行“三上”对照,亮明个人身份。在办公区和门户网站公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服务承诺、工作职责、主要业务、服务事项、办公电话及科室负责人手机号码;积极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度、限时办结制度等,把仲裁工作与亲民、为民、利民、便民宗旨紧密结合起来。同时,他们结合工作实际,开通了绿色通道,对涉及农民工、少数民族劳动者的争议优先快速处理,特别是涉及10人以上的农民工集体案件及困难职工的拖欠工资、工伤待遇等案件优先处理。
无忧保遵循市场规则,响应政策号召,努力充当个体社保强力推手,解决个体用户社保及公积金咨询、缴纳、转移、手续代办等需求,并做好代理商招募、选拔和运营工作,发挥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保障个体社保权益,努力实现让人人拥有安定的未来的使命。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