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建平台 转模式 促和谐

2018-10-22 08:00:01 无忧保

无忧保劳工保障早报:李某今年20来岁,之前在四川成都温江区的一所生产触摸屏的公司打工。上个月22日,李某从公司离职了,却没有及时拿到自己当月应得的工资。他想起自己曾关注过一个名叫“成都劳动监察”的微信公众号。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李某通过这个微信平台对公司进行了投诉。没过多久,李某就接到了公司所在辖区温江区天府街道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打来的电话。在了解核实了李某的情况之后,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很快与李某之前所在公司取得联系。在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的调解之下,公司很快结清了李某的工资。

这是成都运用互联网技术,助推“两网化”管理工作的一个缩影。

据成都市劳动保障监察总队总队长洪尚富介绍,近年来,成都市积极探索“互联网+劳动监察”模式,监察工作从被动监察过渡到主动监察和预防预警相结合,从而使监察机构将更多的力量投入到对用人单位的主动管理和服务中,劳动纠纷实现“处早处小”,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引智”探索破解困局

成都市从2006年开始推行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工作。通过十多年的运行,成都市建立了一支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队伍,实现了工作业务下沉,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工作的深入,“两网化”工作瓶颈逐渐显现。

“一是用工数据采集工作推进困难,由于成都市用工主体多,用工规模庞大,基层数据采集体量庞大,时常会出现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另外,数据利用率不高也使得监察网格在数据采集上的投入与收效不成正比;二是市区两级监察机构承担大量投诉举报处理工作,疲于应付各类突发事件、信访、市长信箱及其回复,无法抽身履行其他监察职能,从而弱化了主动监察、预防、预警的职能。”洪尚富介绍说,“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就开始积极探索,破解‘两网化’管理困局。”

为了解决“数据采集难”和“投诉举报难”的痛点,成都市劳动保障监察总队召集部分业务骨干进行课题攻关。他们通过“引智”与四川大学成立联合课题组,进行了一系列基础调研和课题研究,并于2015年2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同年11月,“职场护航”APP在成都市高新区上线试运行。2016年3月,根据试运行情况,他们与高新区联合开发的企业用工自主申报系统也随即上线。

“互联网+劳动监察”助推“两网化”工作

随着近几年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成都市劳动保障监察总队又开始探索建立“互联网+劳动监察”模式,助推“两网化”工作。

2016年5月9日,“成都劳动监察”官方微信在成都市辖的13个区县上线运行。微信公众号包含三个功能板块,分别是投诉举报、政务服务和资讯中心。区别于传统的投诉举报指挥调度系统,投诉举报板块接收到的投诉,不经过指挥调度中心,而是直接分发到所在的街道劳动保障所或者社会事务中心,由街道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直接处理,这大大减少了中间的流转环节,使投诉处理效率提高50%以上。

据了解,成都市“互联网+劳动监察”建设总体思路为“建平台、转模式”。“建平台”即建设微信公众号平台和用人单位信息自主申报平台。微信公众号主要实现诉求的网上受理、自动分派,投诉者可全程查询办理进度,实时接收处理进度反馈;用工单位可实现政务预约,大幅缩短办理业务的时间。用人单位用工信息自主申报平台主要实现用人单位数据上报、统计分析和实时预警。“转模式”即转变目前投诉举报处理和用工信息申报模式,实现投诉举报一级网格先行调解,调解不成功再上报相关部门,将绝大多数由劳动纠纷引发的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用人单位数据采集由主动采集变为自主申报,使基层将更多力量投入化解劳动纠纷中去。

截至今年4月底,“成都劳动监察”微信公众号累计关注人数6629人,共受理投诉案件1402件,日均接件数为5.72件;结案1366件,结案率97.43%;通过网上预约开具用人单位无违规证明440份。

无忧保遵循市场规则,响应政策号召,努力充当个体社保强力推手,解决个体用户社保及公积金咨询、缴纳、转移、手续代办等需求,并做好代理商招募、选拔和运营工作,发挥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保障个体社保权益,努力实现让人人拥有安定的未来的使命。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