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上海市社保咨询中心的热线电话一下子特别繁忙起来。原来,每年7月,养老金都会根据当年的社会工资上涨等因素,做出相应的调整。今年的具体调整办法还没有出来,于是每天都有大量的市民拨打热线电话,询问相关情况。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打来电话咨询自己社保养老问题的以中老年市民居多,而青年人就显得多少有点漠不关心自己的养老问题。
由于旧的观念或是乐观的心理,不少年轻人不太担心将来,认为老了自然有国家或企业会养。他们还不清楚自己未来退休后的需求:“我将来需要多少钱呢?”他们也没有意识到,社保只能保证将来的较低保障,更甭提为养老作个长期的理财规划了。
细水长流的养老金
在国外,养老金市场目前已经发展得十分兴旺,年金市场占整个寿险业很大比重。除了保险观念比较先进之外,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国外薪酬、生活费用都长期保持在一个比较平稳的水平,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也比较成熟,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自己将来每年究竟需要多少钱。
而我们身边不少的老年人一旦到了退休前后,心态并不是很好。因为退休之后除了社保的养老金,他们就基本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手上的积蓄是死的,用一块少一块。万一再有点小病小灾,手头便比较紧张,买菜时跟人讨价还价,炎热的夏天里也不敢开空调。
生老病死是客观的事实,因此,个人养老保险的需求一定会有,不妨早点打算。就算一时时机仍未成熟到付诸行动掏钱购买,把养老需求列入长期理财规划之内,也是有必要的。
从哪里来?
采访中老、中、青三代,对养老的各种切身思考,不禁也打心底萌生出一个问题:人总是要老的,那么自己老了,会不会陷入无钱养老的窘境?这钱能从哪里来,谁来养呢?
个人的养老资金,大致可以分为三条渠道来源:一是社会保障基金,二是企业年金,三是包括商业养老保险在内的个人理财收入。
除了社保之外,企业年金从今年开始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原先一些效益比较好的企业,会拨出一笔钱为员工设立养老基金,作为社保的补充。现在专业的年金保险公司已经获批,他们加入这块市场,将有利于企业年金的迅速推广,为在职人员提供将来有效的养老补充。
来自网络
标签: 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