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瞭望》新闻周刊报道记者获悉,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时间表和思路已确定。改革的主导理念是强化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
10年构建公益服务新格局
有统计称,我国有126万个事业单位,共计3000多万正式职工,另有900万离退休人员,总数超过4000万人。来自高层的判断认为,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一些事业单位功能定位不清,政事不分、事企不分,机制不活。有的单位对部门和个人利益的追求,偏离了公共服务的基本价值取向。这些都迫切需要通过改革加以解决。
据了解,此次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将建立起功能明确、运行高效、治理完善、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公益服务新格局,形成基本服务优先、服务公平公正的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
在未来5年,我国将基本完成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在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社会保险、机构编制等方面改革取得明显进展,管办分离、完善治理结构等改革取得较大突破。
甩掉两头留下中坚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宋世明认为,此次改革可谓“甩掉两头、留下中间(中坚)”,即按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
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为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将其转为企业;对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
叫停义务教育择校费
据了解,留下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也将被分为两类: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为公益一类。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性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为公益二类。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汪玉凯教授说,纯公益类事业单位由政府出资保障的,不再允许其存在经营性活动。“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费’应该被叫停”。
社保制度改革备受关注
宋世明分析,“留下中坚”包括改革管理体制、深化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进社保制度改革等若干“重塑”项目,其中社保制度改革最受关注。
据悉,高层要求完善事业单位及工作人员参加社保政策,逐步建立独立于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
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实施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个人缴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实行省级统筹,基本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
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对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者,妥善保证其养老待遇水平平稳过渡、合理衔接,保持国家规定的待遇水平不降低。此外,还将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年金制度。
事业单位改革将“重塑”社保制度 或建立职业年金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