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服务局局长牟能、金牛区社保局局长向志雄这两个成都人熟知的人物,以及网上出现频度极高的知名人物焦连伟、高文焕、王均瑶,他们一个个英年早逝,令人扼腕。他们都“累”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这一连串的不幸引起了广大群众对“过劳死”的极大关注。昨日,记者从四川省人民医院了解到,不少成都白领纷纷走进医院,忙着做检查,为的是防患于未然。
忙体检
“过劳死”警醒成都白领
昨日,记者从四川省人民医院了解到,自从看到“过劳死”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不少市民都提高了警惕,纷纷到医院做全面检查,防患于未然。上午9点,检查的人排起了长队。“来检查身体的基本上都是收入比较高的人,教师、经理、企业老板,当然,还有一些公务员。”一名姓张的技师一边忙碌着为检测者编号,一边向记者介绍着。
今年33岁的杨辉就是检查者中的一名。一年前杨辉刚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毕业,现担任成都兴盛实业公司的企划总监。他告诉记者,这段时间从媒体上看到许多死于疲劳的案例,整日忙碌不休的他才提高了警惕,抽空来做检查。昨日,记者从省医院了解到,像杨辉这样的成都白领和一些公务员赶在周末到省医院进行身体检查的多了起来,他们都带着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过劳死”悲剧不要在自己身上上演。
省医院门诊办公室的温主任向记者透露,周末两天时间内前来诊断自己身体状况的成都白领不会低于200人。
访专家
“过劳死”易袭工作狂
人真的会累死吗?记者随机采访发现,很少有人把疲劳当病,绝大多数人认为累了休息一下就好了。不少市民认为,人要么病死,要么老死、意外死,极少人认为人会被累死。但多数人还是赞成“积劳成疾”的看法。
省医院的专家提醒广大市民,过度疲劳常常表现为:身体乏力、睡眠不稳、记忆减退、经常头痛、腰酸背痛、食欲不振、视觉紊乱、关节疼痛等症状。这在“工作狂”中表现尤为突出。
有人将“过劳死”定义为由于长期慢性疲劳而诱发的猝死,即“在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淤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致命的状态”。
专家提醒,出现“过劳”是日积月累逐渐积攒的,有的中青年人仰仗身体底子好、健康强壮,往往工作起来不要命,玩起来又酣畅淋漓,连一年一度的健康体检也疏而不检,久而久之,终于积劳成疾,酿成憾事。医生特别指出,一个人心理上的长时间超负荷运转会造成周身功能失调、神经系统紊乱,极容易引发“过劳死”。
快预防
“累病”关键在自我调节
预防“过劳死”有特效药吗?省人民医院医师曾医生指出,要避免“过劳死”,最重要的还是预防。现在还没有专门治疗“累”病的药物,医生也只能结合心理、行为、中医疗法等手段帮助患者减轻痛苦,而真正意义上的放松和休息还要靠自身的调节。他提醒有关人士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健康体检防患未然无论中青年还是老年人,也不论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最好每年作一次体检,包括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及有关心脏的其它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特别是隐性冠心病。
有张有弛劳逸结合 劳逸交替才能保持人体的弹性,增加承受力,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专家提醒白领人士,由于生活压力比较大,一定要学会调节生活,让紧张的神经得到松弛。
坚持锻炼强身健体 现代人的工作往往具有静而不动的特点,最易使人疲惫的莫过于长期不活动。研究表明,经常锻炼身体的人,肌肉的萎缩和力量的减退可推迟10~20年,血压可保持稳定的正常水平;运动还能推迟神经细胞的衰老,帮助废物排除,从而起到防癌抗癌作用。
心情舒畅疾病逃逸要防止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必须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一个“乐天派”,并培养坚强、乐观、开朗、幽默的性格。
相关
过劳死在我国尚无明确界定
“过劳死”是源自日本的一种现代特殊病,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加重,加上心理压力过大、存在精疲力竭的亚健康状态,从而突然引发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救治不及,继而丧命。日本官方近年把“过劳死”正式列为职业病的一种。“过劳死”在我国尚无明确界定,有专家建议,国家可以考虑将来在有关《劳动法》或《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等相关法规和政策条款的修订中,增加“过劳死”的条款。
来自网络标签: 过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