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国家推行社会保险,社会保险可以为广大人们提供一些基本的保障。作为社保人员、单位,每年都需要缴纳社保,那么怎么算社保基数,社保基数是如何确定的呢?小编整理了一些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社保基数如何计算
社保缴费基数一般以上一年度本人工资收入为缴费基数。
(1)职工工资收入高于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300%的,以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300%为缴费基数;
(2)职工工资收入低于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60%的,以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
(3)职工工资在300%—60%之间的,按实申报。职工工资收入无法确定时,其缴费基数按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公布的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为缴费工资确定。
每年社保都会在固定的时间(3月或者7月,各地不同)核定基数,根据职工上年度的月平均工资申报新的基数,需要准备工资表这些证明。
社保基数是如何确定的
根据参加社会保险的险种不同,缴费基数是不一样的
第一,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以本人的月均工资为缴费基数,但是,当职工的工资低于社会平均工资的60%的,则按照社会平均工资的60%作为缴费基数,当职工的工资高于社会平均工资的300%的,按照社会平均工资的300%作为缴费基数
第二,灵活就业人员,由于无法核定其工资,则按照社会平均工资的60%到300%之间,由社保部门设立不同档次的缴费基数,由参保人自行选择档次缴费。
第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缴费档次,是从100到2000元以上,参保人自由选择缴费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