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社保负担 让企业喘口气


帮扶企业,要么少取,要么多予。而眼下,“下调企业社保缴费比例”的减负方式正成为一种流行。在刚刚过去的一周,浙江、北京先后传出消息将“临时性”下浮企业社保缴费比例,紧接着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崔仁泉又宣布,从明年1月起,广州企业失业保险的缴费比例将大幅降低——需要补充的是,以上种种“少缴”,均以不改变员工社保待遇为前提。 企业用一个人要缴多少保险金?有人算过这么笔账:北京地区养老保险企业缴费比例20%(个人缴费比例8%);医疗保险企业缴7.5%(个人缴2%);失业保险企业缴2%(个人缴费1%);生育保险缴费比例0.6%,工伤保险按行业性质分成0.6%、1.2%、2%三档,这两项都由企业承担。假设这个人一个月工资是2000元,那企业至少要为他再掏642元保险金——这还没把企业和个人都要缴12%的住房公积金算进去。 搁缴社保费这块儿,企业的负担不可谓不重矣——当然,个人的担子也不轻,然而,这么笔数额巨大、硬着头皮缴上去的钱却未必百分之百地作为“保障”回到了员工们手里。 如您所知,由于社保费始终没能实现“全国转续”——按《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研究》课题组牵头人、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的说法,“全国统筹体系还得30年到50年才能建立”,结果是企业和个人缴纳的保险金中有相当部分都“沉淀”在了原地,和员工本人压根儿没啥干系。以社保费里的大头——养老保险金为例,按规定,“企业缴的20%进入当地社保基金账户,个人缴的8%进入个人账户,但需累计缴满15年退休后才能领养老金”,但流动性大、就业稳定性差、也没精力去折腾繁琐的“异地转续”的人就很难符合这缴满15年的规定。于是乎,“漂”来“漂”去的小白领很可能是换一个地儿就从头缴起,而农民工们则是每年年关前排着大队把养老保险退了再回乡去——这一退,拿走的只是个人账户里的保险金,而企业缴的那部分则全部“白送”给了当地。对这些人和雇佣他们的企业来说,养老保险金更像是不买不行的“强制储蓄”,而正因为这笔“稳定收益”,许多地方政府在扩大参保面、要求企业给员工买保险的时候积极,在办理退保的时候更积极。 再来看看失业保险金的情形:按崔仁泉的说法,由于这些年来广州就业情况非常稳定,登记失业率很低,因此广州的失业保险基金一直是“结余多,支出少”,目前共结余85亿元,而每年支出仅3亿至5亿元——“应付好几年都没问题”。在咱们为“低失业率”开心的时候,是不是也要问问,“失业”里头“登记率”是多少,登记了领到保险金的又有多少?在保险金绰绰有余、而企业面临困境的时候,当然应该“临时”降低企业缴费比例让企业喘口气,那么在社保全国统筹还不到位、保险金落实也不到位的时候,企业社保缴费比例能不能长期执行?把真金白银留给企业用于发展,发给个人用于生计。 如今,企业生存不易、个人就业更不易,想让企业帮更多人解决“饭碗”问题,不只是一遍遍地告诉企业什么叫社会责任心,更重要的是告诉它们不裁员甚至继续招人可以盈利。地方政府与其“企业招一个下岗人员即奖励多少多少现金”还不如长期减轻企业社保负担,明明白白地把招人的门槛降低。(毛颖颖)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