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发展型”社保体系更适合中国


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称:“发展型”社保体系更适合中国 5月22日下午,中央政治局举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内容是世界主要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和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表示,要加快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把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作为优先目标,逐步将各类人员纳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实现城乡统筹和应保尽保。 在金融危机世界经济萧条的大背景下,中国开始着力建设社会保障制度,引人关注。 “美国经济在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恢复经济的几个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可以说,社保为美国经济复苏带来重大贡献。目前我国经济在外需不振的形势下,必须扩大内需,而过去内需启动不了,很大程度上跟社会保障的不健全有关。在这个阶段,强调社保非常正确。”中国社科院劳动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张车伟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中国社保制度不能照搬别国经验” 从2002年12月26日第一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至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共举办了57场,内容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科技、管理、历史、军事等多种领域。每一次中央政治局举行集体学习,都会邀请相关领域的资深研究专家进行讲解。这一次,中国社科院周弘研究员和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何平研究员成为讲解专家。 5月22日下午,周弘跟何平一同为中央政治局领导讲解世界主要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和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周弘主讲上半时,何平主讲下半时。这也是周弘研究员第一次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作讲解。 “国际上每个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都非常复杂,都不是简单几句话能概括出来的。”周弘研究员在5月26日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讲课结束之后,政治局各位同志就有关问题向她和何平提问,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在去中央政治局讲课之前,周弘一直专注研究国外的社保制度。她通过对世界上125个国家的社保制度的研究,发现国外的养老保险制度差异甚大。于是,从资金运作的角度,她总结出了国外社保制度的几种模式。 “国外的社保制度大概分为三种模式:国家保障模式、社会供给型的社会保险模式和强制性的储蓄积累模式。此外,还有混合型的。”周弘向《中国经济周刊》解释说,国家保障模式是以国家信用做保障的税收“抽水式”社保制度,英国和瑞典属于此类;社会供给型的社会保险模式是德国创造的,不是国家直接供给,而是通过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获得权益。目前法国、日本也都采取这样的模式;强制性的储蓄积累模式,最典型的是新加坡,智利也实行过一段时间。 <<上一页123下一页>>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