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即民生,民生系于民政。过去10年,我省民政部门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步伐:572.5万名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孤儿、艾滋病患者家属、艾滋致孤儿童和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得到及时救助;4万多名残疾人实现了在社会福利企业就业;自2008年起,连续5年将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提标工作纳入全省十大实事,救助标准明显提高;2011年全年社会救助资金达到96.91亿元,较2007年增长了283%……
【生长/十年】
一个弃婴享受到的类家庭温暖
西瓜、葡萄、苹果……10月16日上午,郑州市儿童福利院,3岁的郑少东正跟着老师学看图。他看到东方今报小编到来很新奇,咯咯笑着,抢过采访本和笔乱画。
少东是个弃婴,到了福利院,才有了名字、父母和伙伴……
他七八个月时被父母遗弃,被好心人送来福利院时,肚子硕大如鼓,像随时要爆炸,经检查,这是巨结肠手术失败导致的。
送北京手术归来后,少东住进了福利院类家庭董秀允夫妇的家,类家庭是福利院为给孩子营造家庭般的温暖、特意征集社会爱心人士展开的一种救助保护无助儿童的新模式。
由于消化道不太好,少东的肛门功能也很差,屁股有感染创面。董秀允夫妇每天都需要在观察室的辐射台上,边帮他烤屁股边涂药膏。临近中午,董秀允夫妇就带着少东到楼前,隔着玻璃门晒屁股。
这个活儿绝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夫妇俩让少东半跪在小车上,棉裤后面挖了个碗口大小的洞,细心的家长坐在门口,用身体挡住凉风,两只手拿两面镜子,将光反射过来,就同时有3个太阳照到小屁股上了。
这个感人的画面成了院里一道别致的风景。路过的人都会轻轻停下脚步,逗逗这个小可怜儿。
为了给虚弱的少东补充营养,家长每顿饭都为少东开小灶。随着孩子慢慢长大,院里还给少东安排了康复训练课程。
少东会和家里的‘奶奶’撒娇了、会自己要鸡蛋羹了、会和小朋友们一起跳舞了……昨日,少东的康复训练老师高兴地说着少东的每一点进步。
不抛弃,不放弃!是郑州市儿童福利院对待每个生命的态度。4年来,市儿童福利院救助过千余名孩子,使100多名残疾孩子通过康复训练重新站了起来,为200多名患儿实施了手术,帮300多名孩子回归了家庭。目前,市儿童福利院有700多个孩子在进行康复训练、学前教育和心理抚慰等。
市级儿童福利机构从0家飞跃到17家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孤儿如同断了翅膀的天使,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是大家的心愿。
东方今报小编从省民政厅了解到,目前我省有4.9万名孤儿,没有被认定为孤儿但事实上无人抚养的孩子还有四五万名。
从孤儿救助到孤儿福利保障,从救助福利机构接收的弃婴到救助社会上的散居孤儿和事实上无人抚养的未成年人。16日,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处副处长董辉说,十年来,我省儿童福利对象和范围等多方面都有拓展。
董辉说,十年前,河南没有一所功能完善的专业儿童福利机构,连弃婴都得不到妥善安置,而现在,河南有市级儿童福利机构17个,多数集康复训练、特殊教育等于一体;全省社会散居孤儿养育标准每人每月不低于600元,机构养育孤儿每人每月不低于1000元。截至2011年底,有11个省辖市和4个直管试点县已经落实这项最低养育标准;3800多名残疾孤儿进行了康复治疗手术;8460名贫困家庭唇腭裂儿童进行了手术康复治疗;近千名孤儿接受了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为部分考上大学的孤儿一次性资助5000元,未考上大学的帮助学习技能等。
2011年,省政府办公厅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对孤儿和其他特殊困难儿童在安置、养育、教育、医疗、康复、住房、就业等方面都制定了具体的保障措施,为保障孤儿的基本生活和健康成长创造了条件,健全了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孤儿保障工作机制。
过去是不冻着、不饿着,现在是能上学、能看病、能就业。董辉说,我省民政对儿童福利保障事业一直在加快步伐,明显改善了孤儿的生活质量。下一步,全省要推广洛阳洛宁县对困境儿童助学、助医、助困、助养、助业的五助体系,努力实现困境儿童健康成长。
【声音/十年】
一个低保户清贫却有爱的生活
47岁的郑州市民汪少琴自小患有小儿麻痹,丈夫同样身体不便,唯一的儿子现在上大二,夫妇俩现居住在大学路75号院一幢旧式居民楼中,是她老父亲遗留下来的房子。
昨日,东方今报小编来到汪少琴的家中。旧式家电,唯一的沙发是别人送的。很显然,这是一个清贫的家庭。但汪少琴眼神明亮,不时开怀大笑,有房子住,饿不着。
为了供养儿子上大学,汪少琴扫过马路、厕所,当过临时工,现在负责看门,每月挣800元。爱人身体不好没工作。8年前,大学路办事处帮助汪少琴办了低保。最开始一家三口人是160元,后来涨到240元、360元,现在是每月440元,按时打到卡上。汪少琴说,这份最低生活保障金,对他们一家来说非常重要。
社会各界还经常给汪少琴一家送关爱。她说,儿子考上大学后,大学路办事处资助了1000元,二七区教体局每年补助3000元,邻居你一家我一家共送来1万元,而逢年过节,民政部门都会上门来送米、面、油、月饼等礼物。
我的老父亲曾说过,一家人不生病、不生气,平平安安就是福!汪少琴说她至今记得这句话。
汪少琴说,她1980年来郑州,成家扎根于此,现在觉得日子挺好。
【微评/十年】
一份逐年提高的救助标准
河南是人口大省,城乡低保对象达500多万人,社会救助工作任务相当繁重。河南民政部门没有退缩,城乡低保水平逐年提高。一串数据即为印证:
2011年底,全省城市低保对象由2007年的141万人,增加到141.9万人,平均月补助标准由86.4元提高到160.3元、增幅85.5%;农村低保对象由2007年的259.83万人增加到366.9万人,平均月补助标准由31.3元增加到72.5元、增幅130%;农村五保供养对象47.8万人,分散供养标准由2007年的每年1000元增加到每年1320元,集中供养标准由2007年的每年1200元增加到每年2350元;全省城乡医疗救助由2007年的327.88万人次增加到505.6万人次、增幅54%。
另有资料显示,我省572.5万名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孤儿、艾滋病患者家属、艾滋致孤儿童和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得到了及时救助,4万多名残疾人实现了在社会福利企业就业。5年来,累计救助或妥善安置受灾群众1700多万人次。
自2008年起,连续5年将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提标工作纳入全省十大实事,救助标准明显提高。
不断在发展,还会有发展。16日下午,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副处长张伟说,我省社会救助工作有很多亮点,一是全面恢复乡镇民政所,加强基层社会救助工作力量,二是强调低保对象主要信息的长期公示,三是多部门联动监管机制,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这些动作都是为了切实做好社会救助工作。
【憧憬/十年】
希望街上的流浪人少一些
麦田里的草莓(网友):一年四季,总能看到立交桥底下睡着流浪人,心都会痛,特别是冬天,很想给他们送一条棉被。希望民政部门能积极引导和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董辉(公务员):我期望的最佳状态是,孤儿等困境儿童都能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希望公益慈善项目更透明
自由的伙夫(新浪微博网友):河南开展的公益慈善项目有很多,活动也有很多,我就希望钱能用到实处、用得透明。
希望残疾人福利更多更好
王健(残疾人):前一阵,各大媒体都报道说各类残疾人可以免费乘公交,但是我前两天坐62路,车长说我的残疾证不在免费之列,希望相关部门能对接落实好惠民政策,不要让我们残疾人失望。
刘丽(公司职员):父母年龄大了,我和爱人工作又很忙,他们想去个养老院过晚年,可我跑了好几家,发现环境好的太贵,要价低的不放心环境,希望能在年前找到个满意的养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