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下称《办法》)将正式实施。针对此《办法》的实施将会给农民工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在实施过程中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有怎样的意义,其未来发展的方向如何等问题,小编专门采访了人社部专家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保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教授。
农民工多了一个可以选择成为城市居民的理由和条件
由于就业不够稳定,大量农民工在城乡间不断迁徙,因此《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的实施,农民工是最大的受益者。杨燕绥教授称:农民工多了一个可以成为城市居民的理由和条件,过去不管在哪里打工,他们总觉得自己不是城市人,而现在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在统一的养老金机制下,没有了不公平差异,这样使想留在城市的农民工在城市生存中有了更好的条件,多享受一些城乡居民的权益,使居民化向前迈了一大步。
养老补贴待遇调整要考虑城乡生活差异,建立公平机制
针对《办法》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杨燕绥教授表示,首先最主要的是要把每个参保人登记、审核的档案做好,要终生记录。人们会在城乡和异地之间迁徙,这是流动的,所以把每个人的记录档案管理好十分重要,要记录准确,及时更新。其次,城乡之间政府养老补贴待遇调整,要考虑城市和农村生活的差异,建立公平的机制,让双方得到的福利水平一样,但并不是说金额一定要一样。最后,城乡居民在此次整合中都提高了个人账户缴费的标准,这就需要个人账户的运行要做更好。以前是地方银行在管,基本是按照定期计算利息,没有很好的进行投资运作。养老金要追求一个长期、稳健、良好的环境,所以城乡居民个人养老金储蓄的受托制度和投资运营要高度重视,给居民一个满意的回报率。
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意义在于整合和公平
杨燕绥教授指出,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意义有三点:
一是信息系统的整合。此次调整涉及的人口范围在全国人口中所占比例很大,实现了信息系统的整合,就使城乡居民在进行政府养老补贴待遇计算、发放和参保登记、转移携带都在一个系统下,转移更加方便,也能够避免重复参保和流动时的遗漏。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第一项工作就应该是信息系统的整合,政府在预算和决策时,需要信息向上集中,这样中央才能进行科学预算和顶层设计,然后养老金的发放和服务才能向下派送,这就是信息时代政府运作的机制。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系统从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整合做起,意义重大,为整个中国养老金制度建设、为国家公共服务体系信息系统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是经办机构的整合。之前社保的管理分好几个部门,人社部门、民政部门、卫生部门、建设部门等,现在经办机构整合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马拉大车的问题,两班人马整合起来,统一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政策上的整合。以前城乡居民养老补贴待遇的计算很简单,农民是每月补贴55元,城市居民是靠市政府来决定是补贴200元还是300元,这都是拍脑壳拍出来的。而这次整合有15个省市都做好了准备,其中一些已经建立了城乡居民政府养老补贴待遇调整机制,城乡居民可以在一个机制下,按照城乡生活成本,来科学计算补贴发放多少,形成机制化。
四是有利于实现公平原则。微观研究发现,农民的宅基地和自留地至少能替代城市人生活成本的28%左右,统一机制调整后虽然养老金补贴金额不同,但福利收益程度是一样的,因此保证了公平性。国家政策就高不就低,有的农民工参加了城市养老保险,也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也有被参加情况),这种同步在调整中是要制止,要坚持不遗漏不重复的原则。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给了农民一个选择的余地,如果愿意向城市看齐,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达到15年就可以加入城市养老保险,是高标准的选择。
建立全国公民基础养老金信息系统是未来发展方向
谈到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未来的发展方向,杨燕绥教授说:在此次整合的基础上,接下来我们应该乘胜前进,继续把居民养老保险与职工养老保险的信息系统、经办机构进行整合,机关事业单位也加入进来,这样我们就有了一个全国公民的基础养老金信息平台,俗话说‘三分政策,七分执行’,有了统一的信息平台和经办机构,大家期盼的中央统筹的基础养老金就更有利于操作执行。
延伸阅读
《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
《办法》规定,对重复参保缴费要予以清退,对重复领取待遇要进行清理,最终只保留一种待遇。对重复参保缴费时段,保留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按月清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重复时段的缴费。参保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以是否在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满15年(含延长缴费15年)为界限,实行双向衔接,满15年的可以从城乡居保转入职工养老保险并享受相应的待遇,不满15年的可以从职工养老保险转入城乡居保。衔接时点是指参保人员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办理衔接手续,在此之前的参保缴费期不需要进行衔接。参保人员无论如何流动,无论往哪个制度转移,办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都将转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转移金额与参保人员的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一致,并转入制度的个人账户,累计权益。
专家谈养老保险城乡并轨:并非金额一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